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课堂教学中突如其来的意料之外的事件或情况称为偶发事件。对偶发事件可采用虚心求教法、巧用提问法、因势利导法、避重就轻法、幽默化解法、调节转换法等方法灵活处理,要一形成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需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幽默感的培养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 标签: 教学方法 教师 中学 课堂管理 心理引导
  • 简介:本文阐述在.Net平台下,利用委托和事件机制实现Observer模式来解决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 标签: 委托 事件 Observer设计模式
  • 简介:学业不良是学生自身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受挫,成绩达不到期待水平。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是教学内搴过难,教法不当及学生缺乏应有的基础学力;间接原因有情绪障碍、动机弱化及不良社会诱因和家教方式。通过目标诱导、情感互动、动机强化、基础学力补救等干预措施,使30名研究对象的平均成绩(x^-)与中优生平均成绩(x^-)的差异由显著(p<0.05)变为不显著(p>0.05)。

  • 标签: 高中学生 学习成绩 原因 教学方法 干预措施 基础学力
  • 简介:由于制度资源的准备不足,在经过短短的20年发展之后,中国的民办教育已经过早地进入了其发展的"瓶颈"阶段.不公平竞争和过度竞争是导致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而根本原因则是来自制度安排方面的缺失.本文尝试借助制度分析理论的观点,对我国民办教育领域中不良竞争的制度内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就相关制度建设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民办教育 制度分析 中国 制度资源 办学方向
  • 简介:运用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手段与方法,对影响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心理因素的发展特点及其综合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控制性观念,缺乏元认知调节能力及系统的认知结构是导致学业不良的最主要原因。智力水平与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因果关系。非智力因素、原有认知结构在直接影响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的同时,还产生显著的间接作用。

  • 标签: 学业不良生 学业成就 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
  • 简介:<正>1995年我省民办中小学又有长足发展,以沈阳市为例,民办中小学已发展到73所(其中校中校31所),学生达2.4万人(校中校学生5000人),且有26所学校新建了校舍,投资达一亿元;抚顺市的民办中小学已由1994年的5所发展为16所。民办中小学的出现,打破了过去由国家包揽的一统办学格局,深化了办学体制改革;它把社会上一大笔资金吸引到了教育战线,激活了教育内部及教育与社会之间择

  • 标签: 民办中小学 矫正措施 学校 不良倾向 学人 民办教育
  • 简介:学业不良最初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与学业不良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五种:即学业障碍、学习失能、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差生。西方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正式的术语是Learningdisabilities。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用“学习失能”,有人用“学习障碍”,有人用“学习困难”,有人用“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已被我国学者广泛使用。“学习困难”主要是由我国学者在教育实际中,对广大差生研究过程中概括形成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后与西方“学习障碍”概念相充,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教育实际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差生”是我国在教育实际中被教育者广泛使用的通俗称谓。90年代后,主要因其有伤这一特殊群体的自尊心而使用逐渐减少。学业不良的相关概念虽多,但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①学业不良指学业成绩低下者;②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不是弱智,而是生理或身体的原发性残疾、心理、教育及环境问题;③学业不良学生存在某些特殊能力或有关学习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对学业不良心理学的研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学业不良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心理学 学习困难 “差生” 学习障碍
  • 简介: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时的监护人,而是学生的照管人,其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根本不同于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学校对学生在校时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承担过错责任,即必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才构成承担责任的必要前提,而且其承担的是适当赔偿责任,赔偿责任的大小与其过错程度相适应。建议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学校伤害事故的立法工作。

  • 标签: 学校 学生 监护人 伤害事件 责任 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