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直接过滤工艺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个人见解,认为:直接过滤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应对存在的问题;适用直接过滤处理的原水水质范围应为浊度在20度以下、色度在25度以下;工艺设计中应重视原水分层取水和前期试验工作;运行管理中宜利用模型滤池平行试验配合自动加矾系统来适时准确调整投矾量;即使是10度以内的低浊度原水亦应加矾.

  • 标签: 直接过滤 可行性 适应原水范围 工艺设计 运行管理
  • 简介:2012年4月10日至13日,“瑞士一中国裴斯洛齐国际研讨会”在瑞士举行。本次会议由瑞士裴斯洛齐协会和瑞士“学校为儿童基金会”资助,瑞士中部师范大学主办。来自瑞士中部师范大学的师生,中国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大学的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裴斯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继2009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裴斯洛齐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详见《教育史研究》2009年第6期)之后的又一次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一次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会,旨在探讨裴斯洛齐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和瑞士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同时比较中国和瑞士教育体制的异同。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裴斯泰洛齐 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瑞士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本文从裴斯洛奇的生平和教育活动入手,简要介绍了他的平民教育思想。裴氏教育思想与其一生的教育活动一脉相承,他主张平民教育首先要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并向穷人、向社会更为弱势的群体倾斜;母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以教育者平静的心态培养孩子平静的心态。

  • 标签: 裴斯泰洛奇 平民教育
  • 简介:教法改革乃时势所趋,但不论怎样都离不开一个重要手段——利用“问题”。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艺术。

  • 标签: 课堂提问 设计艺术 历史科 优化设计 资产阶级革命 设计问题
  • 简介: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公民的普遍诉求,也是政府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落实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手段是财政投入均等化。根据2009-2015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以在园人数和GDP为权重的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尔指数并比较差异贡献率,发现全国范围以及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程度均有大幅提高,且呈现出区域之间的不均等程度低于区域内的不均等程度、低位均衡与高位不均衡现象逐步显现等显著特征,并从教育治理视角提出策略建议。

  • 标签: 学前教育 教育服务均等化 泰尔指数
  • 简介:社会是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综合课程,课程结构是社会的核心问题。关、日两国的社会在世界上比较具有代表性。以深厚的课程哲学为理论支撑,美国中学社会课程结构已经形成了“学生社会性发展为中心”、“社会问题为中心”、“学科综合为中心”三种类型。日本在其“复合性”理论的指导下,社会课程结构既有类似美国之处,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同美、日两国相比,我国中学社会课程结构研究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 标签: 中学 社会科 课程结构 研究评析
  • 简介:一、献身贫儿教育事业的一生约翰·亨利希·裴斯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近代教育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他一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即通过教育给儿童和穷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 标签: 裴斯泰洛齐 教育事业 生活 导读 子女 孩子
  • 简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综合社会这一富有价值的课程形态在我国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但是,我国综合社会毕竟刚刚起步,还远未成熟,所以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殛待解决。只有各类专家通力合作,不断摸索,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的综合社会课程取得长足进步。

  • 标签: 综合社会科 发展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形态 综合课程
  • 简介:从20世纪20年代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到60年代的学科结构化时期,美国社会课程全面型塑了加拿大社会课程。随着加拿大社会问题的激增以及对美国文化霸权的警惕,"加拿大研究"成为社会课程本土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并逐渐在社会课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对于加拿大价值观教育、公民议题等内容的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加拿大社会课程的本土特征。

  • 标签: 社会科 课程 本土化 加拿大研究
  • 简介:基于对中文和英文主要数据库的检索,统计分析了1980—2009年有关裴斯洛齐研究的题录数据,结合对主要文献的阅读、分析,概括了我国及国外近三十年来有关裴斯洛齐研究成果在数量和主题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各自特点。我国近三十年来有关裴斯洛齐的研究呈现了先波浪起伏、后迅猛递增的发展态势,应在继续保持已有研究特色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经验,取长补短,将我国的裴斯洛齐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 标签: 裴斯泰洛齐 研究成果 中外比较
  • 简介:美国的历史国家标准中对历史思维的论述(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叶小兵译按语:1995年1月,美国“全国学校历史中心”(NationalCenterforHistoryintheSchools)颁布了历史国家标准(NationalStandards...

  • 标签: 历史思维 历史叙述 国家标准 历史科 历史分期 历史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中国教育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经曲折,老一辈教育学家亲历其中,他们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新中国教育学的成长历程。当代教育学家陈信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学习美国杜威教育学;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第一批教育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教育学专家学习苏联教育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在模仿苏联教授教育学的过程中,受多位老教授的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他早期研习教育学的几个阶段,是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个体经历,是新中国教育学早期发展历程的个体写照。

  • 标签: 新中国教育学 口述史 陈信泰
  • 简介:1命题过程我们按照福田区教研中心的安排,负责初一学期末考试的命题任务。我们本着认真、严格、慎重完成任务的态度,完成了这项工作。本次命题联合了盐田区、高级中学、深圳中学初中部、实验中学初中部、红岭中学等学校,征求了各校科任教师的意见,成立了命题小组。盐田区、高级中学和我校分别准备一份试题,命题小组集中讨论后,编制了一份试题,最后由肖萍定稿。定稿过程中,我们仍然感觉试题的形式传统、内容过于拘谨,不完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于是在征求命题小组成员的意见下,王建

  • 标签: 初一科学 试题 期末考试 命题过程 命题原则
  • 简介:从整个架构和高考评核来看,香港新高中通识教育被定位为一门在自然、社会领域面对所有学生必修、必考的共同基础课程.该共设置六个单元,涵盖了自然、社会各领域.其本质在于让学生整体地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已与别人、物质世界和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成为社会的、国家的、世界的有识见、理性和负责人的公民.

  • 标签: 通识教育科 香港 教育
  • 简介:课题开题论证既是一种科研管理形式,又是一项实质性的研究活动。为加强课题研究的前期管理工作,提高立项的省级课题研究质量,本学期初,衢州市教科所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课题组珍惜省级课题立项的机会,尽早举行开题论证活动。3月底前,各课题组须以“一题一会”的形式,召开正式、规范和专业化的开题论证会,如实记录现场论证情况,不走过场。论证结束后请将填写好的《衢州市课题开题论证会记录表》发到市教科所。市教科所会同县(市、区)教科所,通过现场个别抽查、活动材料调阅等形式,

  • 标签: 规划课题 论证会 衢州市 开题 课题研究 课题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