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EyeLink1000型眼动仪研究消费在观看产品促销活动时的眼动特征,探讨产品的促销方式和促销力度对消费是否具有吸引力,并进一步研究对消费购买意向的影响。方法以23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为3(促销方式:现金折扣、抵用券、赠品)×1(促销力度:统一为8折)的被试内设计。结果消费在购买产品过程中,产品的促销方式和促销力度能够吸引消费的注意力,并且在相同促销力度条件下,不同促销方式对消费的吸引力不一样;在相同促销力度条件下,消费对现金折扣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最多,最能够吸引消费的注意力和引起消费的购买意向,抵用券次之,赠品最后,但是抵用券和赠品两种促销方式对消费吸引力的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在相同促.销力度条件下,商家应该考虑产品的适用人群、品牌定位、市场环境变化、产品的自身因素以及促销方式自身的利益与风险等方面设置促销方式。

  • 标签: 促销方式 促销力度 购买意向 眼动
  • 简介:研究民办学校举办的办学动机,可以找到发挥其主体性和规范其行为的路径,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以人性假设理论为工具,运用质化访谈法研究发现,民办学校举办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种办学利益诉求。然而,法律赋予举办的财产与非财产类权利与其诉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引发了举办的短期行为和过度控制行为。化解国家需要与举办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应在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分类管理的框架下,明确举办的权利内容,建立权利救济制度,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完善义务责任制度,从而实现两利益的最优化。

  • 标签: 民办学校 民办教育 分类管理 办学动机 权利保障
  • 简介:价值取向是教科书的灵魂。教科书编写被赋予特有编写权,教科书处处都承载着编写的价值取向,其编写结构体系体现编写的课程观,具体内容包含了编写想传递给学生什么价值。运用“频度差异”分析法和文本质性分析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3~6年级2016年版)教科书编写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涵括教科书的内容选编体系、体例设计,以及教科书内容的公民伦理、家国情怀、性别、全球教育等。

  • 标签: 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