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两种常见的方式:自主支持的专业发展与“任务式”的专业发展。结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调研分析,对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各类培训政策文本进行分析讨论,发现目前全国性的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任务式”特征,这种“任务式”培训由于缺乏对一线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充分调研以及对提供培训的培训者队伍的调研,导致政府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上扮演了外部任务布置者的角色,缺乏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支持。

  • 标签: 教师专业发展 自主支持的专业发展 “任务式”专业发展
  • 简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对我国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标准颁布几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把贯彻落实专业标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采取多种形式重视加强关于标准的认知和培训,取得了较好实效。另一方面,调查分析认为,通用合格标准不能满足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学科教师对更有针对性具体标准的需求;示准的具体实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地难的问题。解决策略一是需要在通用标准基础上为不同学科、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进一步开发不同的教师专业标准,二是开发出标准文本向实施策略转化的恰当路径,在标准文本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建立联系,使标准得以更好地实施。

  • 标签: 中小幼教师 教师专业标准 示准开发 示准实施
  • 简介:立陶宛职业教育教师分为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教师的企业经历丰富。立陶宛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政府以国家项目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教师培训体系,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在职培训,丰富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专业发展 教师 职业教育 立陶宛
  • 简介:借助英国学者吉本斯的知识生产模式2理论对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生产进行分析,提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具有模式2的诸多特点,如典型地表现出超学科性,内生地具有经验性、内隐性、个体性和情境性,兼具社会弥散性、社会问责和反思性。同时,与相关专业的知识生产相比,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呈现出某些特有的问题甚至困境,如缺少文化自觉,学科自身遭遇结构性问题,无法达到“高深知识”生产的程度,缺少学术表达的途径,需要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等。基于契合模式2的潜在优势,提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问题和困境的破解路径:根本改变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树立方法意识,努力构建学前教育的主体方法论;提倡反思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 标签: 学前教育专业 知识生产 模式2 主体方法论
  • 简介:研究认为,体育学科的发展要应对时代发展以及各种相关学科的挑战,基于此,《体育学科体系研究》一书在针对过往历史梳理、现状总结以及相关学科体系关系考辨的基础上,对体育学科体系重新进行了构建与重组,着重分析我国政策体制改革下体育学科体系的发展组成和变化规律。

  • 标签: 体育学科体系 实习体系 专业教育 体育教育 政策体制改革 相关学科
  • 简介:新时代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内涵与目标包括全面通识政治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学会并运用专业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等。新时代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专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可行的路径,包括完善能力培养管理机制、发展启发式学习模式、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多种学习方式并重、以任务督促外语学习等方面。

  • 标签: 新时代 政治学理论专业 专业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
  • 简介:本研究以广东省本科“质量工程”2012-2016年立项的“精品开放课程”类项目为数据来源,运用归类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广东省2012-2016年本科“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外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广东省本科“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为广东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 标签: “质量工程” 精品开放课程 学科专业 文献计量法
  • 简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11日-12日召开,与会者围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校分类发展的主题,分别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国际化、校企合作、创新驱动等方面探讨不同类型高校争创一流的发展路径和实践探索。探讨的重点包括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省市共建本科高校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与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 标签: 高水平大学 地方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