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情感的激发是创作的来源,我们都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创造出更多的独一无二,正如这幅大卫的巨作《马拉之死》。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为此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或进行写作。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

  • 标签: 《马拉之死》 大卫 法国大革命 雅各宾派 革命工作 领导人
  • 简介:当你17岁时,你将在干什么呢?今年,一位17岁的少女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就是马拉拉,也是至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15岁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选为当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百人之一;16岁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17岁为人类解放事业奋不顾身……2012年,联合国更是将每年马拉拉生日7月12日定为了“马拉拉日”。

  • 标签: 联合国大会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得主 杂志封面 《时代》 人类解放
  • 简介:马拉拉的全名马拉拉·优萨夫·扎伊,一个看似普通的巴基斯坦少女。但当你了解了马拉拉的故事后,你会发现她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女孩。你能想到的形容她的最关键的词汇是“勇敢”,你会为她的言行肃然起敬。

  • 标签: 勇敢 巴基斯坦 平凡
  • 简介:人生犹如马拉松长跑,可以浓缩成三个要素:前面有一个目标,心中有一个愿望,身上有一分体力。在不该冲刺时冲刺了,后来会被旁人抛下。在该冲刺时没有冲刺.就可能永远丧失机遇。但最关键的是,无论快与慢,必须永远跑着,不要以任何理由停下来。

  • 标签: 人生马拉松
  • 简介:<正>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_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取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小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是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 标签: 身体素质 山田 凭什么 黄鹤
  • 简介:从第1届奥运会起,就设立了马拉松比赛项目。设立这个项目,还有段故事。第1届奥运会之前,法国语言学家米歇尔·布里尔曾赴希腊考察,获知一桩史实。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河谷打败了入侵的波斯军。当

  • 标签: 奥运会 马拉松比赛 比赛项目 希腊人 语言学家 选手
  • 简介:近来有一句流行语:“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是快鱼吃慢鱼的时候。”这句话让一些自觉发展速度较慢的老板觉得不安。其实大鱼有大鱼的生存方式,小鱼有小鱼的生存空间,

  • 标签: 马拉松 人生 自觉发展 小鱼 流行语
  • 简介:我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几年之后,我终于步人小说家的行列,还成功减掉了多余的体重并戒掉了烟瘾。说起坚持跑步,总有人向我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说老实话,我觉得跑步这东西和意志没多大关联。

  • 标签: 马拉松 人生 小说家 跑步 意志
  • 简介:厦门英才学校,教育部指定“创新教育实验学校”。以“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为宗旨,以“生活区社区化建设”为特色,以“艺术教育”为品牌,以“特长培养”为突破,英才人书写了民办教育的辉煌篇章。他们先后获得九次全国和省、市教学一等奖,四次全国和省、市科技大赛金奖,

  • 标签: 教育实验 艺术教育 民办教育 教育部 高品位
  • 简介:上周五,孙老师把一本反思本交给我,据说其中一篇让英语老师看了非常恼火,而反思本是班级中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葛青(化名)的。当我打开反思本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文字映人我的眼帘:

  • 标签: 学习成绩 老师 本交
  • 简介:马拉拉,14岁的巴基斯坦女孩,勇敢追求和平与梦想。塔利班试图让她沉默,她却放大了呼唤人类和平的声音。她是世界女性争取权益的符号,她是一朵永不凋零的绚烂之花。

  • 标签: 人类和平 巴基斯坦 塔利班 女孩
  • 简介:以真实再现的写作手法,对叙事主体和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直观'写真,使读者介入其中.遣词力求'把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使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临摹再现.

  • 标签: 临摹 直观 再现 真实
  • 简介:艾因坦高举双臂,歪歪扭扭地冲过终点。咔嚓,牛猛用相机记录下他的英姿。嗯,准确地说,是"丑姿"。艾因坦弯下腰,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气。好不容易缓过劲儿来,他抬头问:"牛猛,你叫我‘踩布条’是什么意思?""灰布条下面埋着感应器啊,"牛猛现学现卖,"踩一下布条,它就能感应到你绑在鞋带上的计时芯片。""计时芯……"艾因坦愣住了。牛猛低头一瞧:艾因坦的鞋带上光秃秃的,没有别的东西!

  • 标签: 马拉松 感应器 计时
  • 简介:2014年10月10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儿童权利活动人士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和凯拉什.萨蒂亚尔希,以表彰他们反对压制儿童和妇女、为所有儿童争取教育权所进行的斗争。马拉拉,这位年仅17岁的巴基斯坦少女在278位德高望重的名流行列里脱颖而出,成为了“诺贝尔和平奖史上最年轻的得奖人”。

  • 标签: 诺贝尔和平奖 世界 儿童权利 巴基斯坦 委员会 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