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作为中学化学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高考和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频次很高,考查的概念与规律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延伸的考点和题型对高考氧化还原反应的试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理解和掌握这些考点对于高考提分极为有利。

  • 标签: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聚焦 模拟考试 中学化学 基础知识 高考
  • 简介:摘要我国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各科教学过程带来全新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需要适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体验。在化学学科中,教师需要适当运用多种实验方法证明多个化学反应,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可度。本文仅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作为参考,用多种实验方法证明该化学反应的真实性。

  • 标签: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反应
  • 简介:观察、对话、思考、动手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借助数字化技术让学生观察缓慢氧化的放热现象,从温度变化的角度说明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并寓教于乐开展探究,这样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实验引入:从故事与对话开始初中化学是启蒙化学,所以引导学生学会方法很重要。笔者教学生做的第一个实验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目的是引导他们操作、观察、提问和思考。

  • 标签: 数字化实验 氧化数字化 缓慢氧化
  • 简介:文章对乙醇的氧化氧化和催化氧化做了比较分析。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性质实验——红热螺旋铜丝与乙醇反应,当属于氧化剂(CuO)直接氧化,而乙醇的(Cu)催化氧化其本质是脱氢氧化。文章设计了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在排尽空气(无氧)的条件下观察铜丝与乙醇蒸气的反应,并成功检验到乙醛。

  • 标签: 红热铜丝 乙醇 乙醛 氧化铜 催化氧化(脱氢氧化) 氧化剂氧化
  • 简介: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工程领域中广泛使用。获得完全致密的氧化锆陶瓷需要在热压下进行,昂贵的热压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降低成本,该研究采用常压烧结方法烧结氧化锆陶瓷,Y_2O_3和CaO混合烧结助剂的加入能够提高氧化锆陶瓷的致密性。在1450℃低温制备出致密度为98%的氧化锆陶瓷。在1450℃烧结2h的氧化锆,其断裂韧性达到4.8MPa·m1/2,硬度为850MPa,表现出了优良的机械性能。

  • 标签: 常压烧结 烧结助剂 致密度
  • 简介:摘要衰老是指机体逐渐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应激能力,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衰老的自由基理论认为体内具有一整套产生和清除活性氧的平衡体系,机体随着年龄增大的退行性变是由于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以及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不断下降使体内自由基物质过剩的结果。本文将对氧化应激在衰老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氧化应激 衰老 活性氧
  • 简介:对比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菲律宾蛤仔蛋白的水解效果和DPPH·清除率.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效果比胃蛋白酶好,使用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3%,在水解温度55℃,pH值6.0条件下水解3h,菲律宾蛤仔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8mg/g,自由基清除率可以达到84.8%,水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效果最好.

  • 标签: 菲律宾蛤仔 蛋白酶水解 抗氧化 多肽
  • 简介:摘要过氧化氢H2O2能以任意比与水混合,其分子间因具有较强氢键,故在液态、固态中存在缔合分子而使之具有较高的熔点(272K)和沸点(423K),其化学性质可归纳为氧化性、还原性、弱酸性和不稳定性.

  • 标签: 过氧化氢溶液 双氧水
  • 简介:张家口发电厂(以下简称张电)响应国家环保法规关于降低氮氧化物污染物的号召,先后完善了现运行机组的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但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滞后和不可控因素,经常出现氮氧化物排放瞬时值超标的情况,甚至于小时排放均值逼近高限值,存在排放小时均值超标的危险,严重影响了张电机组环保指标考核以及机组的运行安全。本篇文章就张电4号机组脱硝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单的梳理,目的在于在4号机组氮氧化物调整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进一步辅助4号机组氮氧化物的调整控制。

  • 标签: 滞后 瞬时值超标 小时均值超标 指导 辅助调整
  • 简介:1氧化物的分类氧与其他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氧化物,其通式可表示为X_nO_m。在化学领域中氧化物不但存在范围广,数量庞大(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直接或间接形成氧化物),而且种类繁多。要想全面认识并运用氧化物知识,必须要对它进行细致的分类。

  • 标签: 酸反应 碱金属 概念辨析 超氧离子
  • 简介: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缬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抗氧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缬草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2.6h、提取温度81℃、料液比1:27(g:mL)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7.00%,与理论值17.24%相差较小;不同浓度多糖(0.2~1mg/mL)对DPPH(62.9%~82.5%)和羟基自由基(45.6%~80.2%)都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性。由此可知,所得回归模型可用于缬草多糖提取工艺预测,且缬草多糖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缬草 多糖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性
  • 简介:摘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操作感受,总结并部分创新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实验方法、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方法、二氧化碳灭烛实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等),这些方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 标签: 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密度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 简介: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酸液萃取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SNs为典型的介孔结构,孔径分布均匀,适合于药物载带。抗肿瘤药物姜黄素(Cur)的载带与释放表明MSNs为典型的pH响应药物载体,在pH=7.4时Cur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高达50%和15%左右,而在pH=5.0的环境中则快速释放药物。

  • 标签: 介孔二氧化硅 水热合成法 PH响应 纳米药物输送系统
  • 简介:事情起因于一次“二氧化硫的性质”公开课,备课时,教师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证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而且要适合学生分组实验。我们知道碘化钾溶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氧化硫气体能被碘化钾溶液还原吗?如果能,则此实验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而且相对“二氧化硫与硫化钠溶液之间的反应”以及“镁带在二氧化硫气体中的燃烧”而言比较环保,适合课堂分组实验。

  • 标签: 二氧化硫 溶液 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 氧化性
  • 简介:氧化碳的合理利用以及绿色高效转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二氧化碳利用新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碳在商业化产品中的利用;二是BRY和CCS路线;三是二氧化碳的电催化;四是二氧化碳用作化学原料。

  • 标签: 二氧化碳 电催化 转化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浓硫酸直接溶出法从煤粉炉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通过考察活化温度、粒径、灰酸比、活化时间、溶出温度和溶出时间,研究影响粉煤灰中氧化铝浸出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为将粉磨后2μm的粉煤灰与浓硫酸按15质量比混合,直接在300℃下高温活化2.0h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水继续加热保持在140℃条件下溶出1.5h,过滤分离得到最终铝溶出液,所得氧化铝溶出率可达96.01%。

  • 标签:
  • 简介:通过溶液在封闭体系中不同容器间的快速转移和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揭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本质原理。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设计为可视溶液的自动转移、颜色变化和发出声响的实验,增加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让学生逐渐爱上科学、爱上实验、爱上创新。

  • 标签: 实验探究 创新改进 趣味性 核心素养
  • 简介:以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先后逻辑性为主线,通过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既基于具体知识这一明线,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暗线进行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 标签: 化学核心素养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实录与反思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