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久前,关于知名饮料美年达和芬达可能致癌的一条消息成为网络上的焦点:“英国食品标准局:如果汽水同时含有苯甲酸纳(防腐剂)与维生素C(抗氧化剂)两种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生成苯;而苯是致癌物。芬达汽水、美年达橙汁等众多软饮料都可能构成致癌危险。”据新浪财经的统计,在此消息公布之后,有3.7万网民宣布将不再饮用美年达和芬达饮料。

  • 标签: 伦理学分析 危险 公正性 公众 软饮料 抗氧化剂
  • 简介:盛夏五月,内蒙古北部的草原森林大火全部扑灭后,自治区人民刚刚喘了一口气。一场6.4级地震突袭了包头市和与她毗邻的达拉特旗、乌拉特前旗部分地区。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发生在我国中心城市的最大破坏性地震。“地震不大不小,时间不迟不早,房子干裂不倒。”这是包头人对这次地震所编的顺口溜。包头市2000家企业中就有1200多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城市街头、工厂车间,记者看到大量的高楼平房、工厂学校、机器设备等虽然“完好”地站立着,但是,内部已伤痕累累。

  • 标签: 包头市 唐山大地震 次地震 社会治安 抗震救灾指挥部 防震棚
  • 简介:"5·12"抗震救灾报道中,我国媒体一改以往面对灾难性事件时的作风,进行积极、公开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主要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体是如何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从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的。

  • 标签: 新闻叙事学 灾难性报道 情景结构 《中国新闻周刊》
  • 简介:灾难新闻既是一只魔瓶,又如一口陷阱,如果媒体盲目浮躁,极易陷入被动,讲究艺术,把握适度,才能实现最佳的新闻效应。如何在让灾难新闻不流于俗套,不血腥暴力,不给受众以“二次伤害”,而且还可以深深地打动人,是报道灾难新闻的记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灾难新闻 人文价值 地震报道 新闻效应 媒体 受众
  • 简介:巨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日本国内流传着不少谣言。对此,日本各大报社担负起澄清和说明的责任,日本政府也少有地对互联网采取了强硬的管制措施,并借助网民的力量辟谣,澄清真相。

  • 标签: 日本政府 谣言传播 管理 震后 地震灾害 管制措施
  • 简介: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 标签: 汶川 地震 互联网 2008年 救灾工作
  • 简介: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消息甫一发出,极大的冲击了传媒预定的议程设置,把地震灾区的相关报道推向了舆论的前台。在这一事态过程中,媒介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呈现出了一系列特点。

  • 标签: 地震灾区 设置特点 突发事件 议程设置 新闻传播 消息
  • 简介:本文从叙述学角度,以青海玉树地震的网络新闻报道为例,对网络新闻叙述者的表征、成因进行分析

  • 标签: 网络新闻 叙述者
  • 简介: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夫地震,大半个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十分严重。在这次重人公共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介部经受了一次严峻的危机考验,而政府快速反应、及时公开信息的表现令人瞩目。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各地权威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及时、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地震 公共突发事件 社会公众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 简介:本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极力塑造荚雄形象和营造家的氛围。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英雄原型 家的原型
  • 简介:汶川大地震之后,笔者一直关注每天的网络新闻、电视直播、本地的报纸以及四川当地的报纸。尽管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但回过头从5月13日这天起开始看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是怎么报道地震的,发现有很多在其他媒体所没见到的新闻报道视角、内容和形式。这些特别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

  • 标签: 南方都市报 地震报道 网络新闻 电视直播 报道视角 报纸
  • 简介:突发自然灾害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在防灾救灾的应对过程中,政府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作用非常重要,其应急管理机制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因其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具有比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本文以网络新闻为主要信息来源,分析在洪水、地震、雪灾三个案例中政府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危机认知与应对行为。

  • 标签: 网络新闻 突发自然灾害 应急管理
  • 简介: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有一座新闻博物馆.里面最新的陈列是这张今年在“华赛”获奖的照片.最“老”的陈列之一是1837年殉职于新闻记者岗位上的记者名字.从那以后.这个名单增加了几千人!

  • 标签: 新闻记者 职业 危险 宾夕法尼亚 “老” 博物馆
  • 简介:我国此次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获得了多方关注和好评。多家经济类报纸也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及时报道。随着地震救援工作的深入和震后重建工作的展开,震区的房屋贷款问题、保险赔付问题、灾后重建问题等经济问题成为地震报道的重要部分。这次报道和常规经济报道的一个主要区别或显性因素是情感和道德因素的作用。所购房屋已在地震中毁掉,

  • 标签: 地震报道 经济报道 经济新闻报道 经济类报纸 媒体报道 重建工作
  • 简介:谣言有诸多种类,本文以网络地震谣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传播特点及形成舆论危机原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与引导策略。

  • 标签: 舆情监管 议程设置 地震谣言
  • 简介:“明显和即刻的危险”是美国人最为熟悉的司法标准之一,在宪政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界围绕它的论争也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这一原则明显有违于第1修正案,因而是违宪的,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持赞同的态度。……

  • 标签: 美国 宪政学 第1修正案 宪法 "明显和即刻的危险"规则 理论基础
  • 简介:智利大学地震学研究所近日公布报告称,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后,该国国土面积增加了1200平方公里。根据这份报告,大地震导致智利国土整体向大西洋方向移动,但是该国海岸部分移动的距离要大于内陆移动的距离,比如地震中受影响最大、临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孔斯蒂图西翁市向大西洋方向移动了47米,

  • 标签: 国土面积 地震学 智利 公里 平方 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