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 标签: 讲真话 过度 崇拜 院士 “中国新闻奖” 《文汇报》
  • 简介:这是她正在身体力行的事,也是她的梦想——把中国音乐唱出来,传下去,一辈子——唱出来,当然是希望在国际上有更多人了解中国音乐。打扬琴的熊俊杰嫌"萝卜头"这个名字拗口,叫他"老罗"。但老罗说他不姓罗,所以改为锣鼓的"锣"。老锣,一个特别中国化的昵称,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文化和音乐如数家珍,其实是个如假包换的德国人。他的真名叫RobertZollitsch。2002年,一场名为"北京谈话"的音乐会上,龚琳娜与老锣相遇了。

  • 标签: 中国音乐 如假包换 德国人 法海 《白蛇传》 常静
  • 简介:《新闻大学》2008年第1期发表的黄春平同志的文章《历史需要宽容还是需要真实?——关于范长江“新说法”的思考》中,谈到了有关同志与尹韵公之间的3次争鸣问题。

  • 标签: 声明 黄春平 范长江 尹韵公 同志 新闻
  • 简介:是自1985年底正式步入新闻之路的,特别倾向于新闻言论的写作。两年多来,坚持做到“练”之以恒、笔耕不辍、投稿不止,总算有所收获。至今已在中央及有关省市的50种报刊电台上发表各类稿件250余篇,其中言论稿件占三分之二。写言论的体会基本上可以归纳为12个字,即:注重投入、勤写苦改、处处留心。一、注重投入。要想多输出,必须多投入。这十个字几乎成为写言论的“座右铭”。记得的第一

  • 标签: 令人 中国工运 商业报 七届全国人大 篇数 自费订阅
  • 简介:被誉为中国足球首席评论员的张路.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南非世界杯1/8决赛进入1/4决赛难得的间歇中,我们采访到了“大忙人”张路。

  • 标签: 访谈录 快乐 中国足球 评论员 世界杯 决赛
  • 简介:“在无数的蓝色的眼睛、红色的眼睛之中,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是中国人!的和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彻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彻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呼喊着‘中国得分’

  • 标签: 我是中国人 朗诵艺术 中国女排 袁伟民 人生哲理 体育报
  • 简介:<正>事实上,COSPLAY所要包括和装扮的涵义不仅仅只是指一种外表上的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去COSPLAY人的内心。自称通神的巫师萨满们围着火堆跳着舞蹈,他们的影子以一种怪异的姿势映在周围的岩壁上,伴着喉咙里发出的低哑吼叫,犹如鬼魅。族人们瞪大了眼睛,生怕漏过任

  • 标签: COS 虚幻世界 日本漫画 卡通人物 一时兴起 不知道
  • 简介:在基层搞文书工作,因工作关系,养成了业余写作的习惯。隔三见五,有“豆腐”块文章见诸报端,大伙都叫我“豆腐块”。可我觉得,作为业余爱好,喜欢做“豆腐”生意。翻阅剪贴本上那一篇又一篇小文章,的“经营”状况便一览无余。那大块的、小块的、条型的、句型的。不就是“豆腐块”、“豆腐条”、“豆腐丝”、“豆腐片”吗?这品种花样还真不少呢;再看看,人民日报一个“豆腐条”10元,中国青年报一个“豆腐片”5元,陕西工人报一个

  • 标签: 工人报 中国青年报 文书工作 业余爱好 对我说 回过头
  • 简介:近几年,一个新的报系正悄然形成,那就是政协报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央及省、市一级政协报已有40余家。它们都是同级政协组织的机关报,对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各级政协报属于统战报。对此,前些年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议。有人说它是一张非党性的报纸,即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也有人说它是一张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报,即说它属于所有党派。认为,所谓政协报是一张非党性质的报纸的说法,所谓政协报是各党派联合报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政协报就是一张在中共

  • 标签: 报系 政治协商 统战方针 人说 专业报 十六字方针
  • 简介:<正>编辑工作是报纸工作的重要部份.一个编辑的具体业务是通过组稿、改稿,以及标题、组版等工作,把各种稿件集中组织到版面上来.大至整张报纸,小至一个版面、一个副刊、一个专栏,其质量如何,读者是否爱看,看后是否受到启发和教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编辑工作.曾经参加过一段时期的文汇报《周末》副刊编辑工作.感到,整张报纸的文字都要力求做到吸引人,但象《周末》这种寓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给

  • 标签: 编辑工作 相声 周末 报纸 副刊 社会主义社会
  • 简介:  '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对这句话深有体会.虽然在新闻单位工作多年,但一直做的是录人工作.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像我这样的人,竟然也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 标签: 写稿 稿子 总编辑 写文章 布置 石油
  • 简介:穆可双.解放军报社总编室图片编辑兼摄影记者.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他先后有300余幅作品在军地摄影比赛、展览中获奖或参展.3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参加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黑瞎子岛部分领土回归)、98’抗洪抢险、中俄2007联合军演和军报红色足迹万里行等重大采访活动。

  • 标签: 摄影家协会 解放军报社 佳作 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 摄影记者
  • 简介:2011年,写了三篇文章:《清华失去的,正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在台湾,找中国》,《问道钟南山》。不是说这一年只写了这三篇文章,事实上写了大大小小五六十篇,不包括每天七八条微博。的意思是,以上三篇不追风,也没有命题作文,

  • 标签: 命题作文 钟南山 文章
  • 简介:这些年主编《南口厂报》的实践,越发使感到新闻意识强弱,对于办好一张企业报是至关重要的.新闻意识至少可归纳为“三个较强”。即,决断能力较强;贴近能力较强;竞争能力较强。决断能力较强是对企业报总编辑第一位要求。这种能力可视为善于观察事物、善于评价事物、善于表现事物。30前,参与办南口工厂前三张厂报时,厂报均是以党委机关报的面目出现。这次厂报复刊又是党委主办。但,《南口厂报》却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年厂报上发表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稿件均在81%以上。30年前办厂报只懂得让党委满意就行,今天的《南口厂报》却时刻想着赢得7000名职工欢迎。总编辑的新闻贴近能力。

  • 标签: 新闻意识 企业报 党委机关报 竞争能力 宣传报道 <
  • 简介:上世纪70年代,新密下王村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家全在郑州,说是接受农村再教育。那时农村比较贫穷,郑州对大家来说是个极其陌生的城市,全村两千余人,去过郑州的成年人寥寥无几,更别说小孩子了。"那里一定路很宽,车很多,灯火通明,格外热闹吧!"有时心里使劲想郑州的模样。对郑州的向往,让觉得来自那里的知青充满了神秘感。上初中的哥哥告诉,他们和知青去乡里开大会,半路上两个学生被喝醉的三个混子暴打,一个知青冲上去,几招猴拳就将混混打得跪地求饶。还听说这些知青多才多艺,拉二胡、吹笛子、唱歌都十分了得,田间地头,也经常听到知青美妙的歌声,调动了大家干活的积极性。还有人说,一位女知青和村里帅气的男老师谈起了恋爱。总之,那些年知青们的故事,成了村头巷尾大家谈论的话题。

  • 标签: 知青 老师 70年代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