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国有流通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股票市场的一大难点。有人称国有为'悬在股民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国有是否上市流通,已成为政府各部门、企业乃至广大股民关注的焦点,故而,本文特对国有流通思路作一些初步的

  • 标签: 上市流通 股票市场 可流通股 流通问题 股票换手率 证券市场
  • 简介:酝酿已久的国有减持近期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并出台了相关行政规则。截止目前,国有减持主要采用国有回购、协议转让、增量发行、国有配售四种方式。其中增量发行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 标签: 证券市场 国有股减持 减持方式 财政
  • 简介:支农资金“投改”创新试点是有效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和紧密产业利益链的有益探索,也是一个方向性的路径措施,需要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和完善,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撬动”提供具体办法和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宁夏在农业支农项目资金“投改”试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此,我们开展财政资金投改机制创新研究课题,以宁夏为例,充分借鉴区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目前财政资金投改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财政资金投改机制创新的具体对策建议,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支农资金改革 做法 建议
  • 简介:沸沸扬扬的国有减持问题随着今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减持国有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而终于尘埃落定,它表明酝酿已久的国有减开始正式启动,我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大量低成本不流通国有的流通问题终于拉开了逐步解决的序幕。那么,应如何认识和评价国有减持问题,便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 标签: 广东 国有股减持 证券市场 评价
  • 简介:国有企业改革关键问题之一是解除社会负担。中国的国有企业,实际上不只是企业,而是一个社区,负担了许多社会功能。许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冗员达到了30%,不解除这部分负担,无论是哪一种主张,自负盈亏也好,平等竞争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只能是纸上谈兵。问题在于,无人承担这部分改革成本。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者,对此只字不提,只是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外部条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者,也只是明确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这分明是“新人新办法”,而回避了迫在眉睫的“老人老办法”和新办法如何衔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大有自发发展的趋势,无论是破产,转产,合资还是搞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者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裁减冗员。下岗工人越来越多,成为各级政府最为头疼的社会安定的包袱,被迫拆东墙补西墙,勉强解决3个月的待业保险问题。如果再拖延下去,经济结构转换,国内外市场竞争,经营者行为个体化三个规律,将自发为自己开辟道路,结果是国有资产被少数人占有,而把数千万工人抛向社会。政府或者命令银行发放贷款维持企业,或者以赤字或国债方式向失业工人发放补助,或者发动新的经济高速增长,三种办法都将引发严重通货膨胀,迫使经济收缩,失业问题最终严重爆发出来。这样一种危险的前景,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

  • 标签: 国有企业 体制改革 国有股减持 减持方式
  • 简介:从这项措施出台的时机及具体内容出发,我认为,对国有的减持绝对不能理解成单纯为了社会保障或者养老保险筹资,其追求的是我国改革事业和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所产生的也是一个综合性、一箭三雕的效应。

  • 标签: 国有股减持 社会保障 改革 中国
  • 简介: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剑已出鞘;被称为悬挂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有减持问题终于有了“说法”。

  • 标签: 国有股减持 法律 中国
  • 简介:国有减持作为证券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势必对市场的投资理念和价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在今年6月12日《减持国有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继续执行国有减持计划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努力方向之一。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仍然由政府绝对控股,而且第二大股东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这种情况不利于将政企职能彻底分开,不利于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也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则从更高层次指出,国有减持的本质目的,是要在“充实社保基金”的前提下“套装”改革的更大措施,冲破妨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思想认识阻力和体制性障碍。其中,一是要彻底解决国有资产可不可以‘卖’的认识问题;二是要彻底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的可交易、可流通。在这样一个目标下,最终要通过“变现”过程实现为可交换、可流通,不仅包括充实社保基金的部分,而且包括目前不规范的制度设计下不能流通的全部国有和法人;不仅包括上市部分的国有资产,而且包括非上市部分的国有资产。而在国务院正式发布以国有存量发行方式为主的《减持国有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市场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另外一些权威人士纷纷发表了一些对国有减持的看法,以促进各方对国有减持的正确认识。

  • 标签: 证券市场 国有股减持 中国
  • 简介: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减持国有以存量发行为主、市场化定价的原则。6月26日,拟增发上市公司的国有减持首先“浮出水面”,江苏索普、沧州化工、韶钢松山等三家上市公司率先提出通过增发减持国有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计划;7月24日,新股发售又首开减持先河,广西北生、安徽江淮、烽火通信、华纺股份等四家公司获准上网定价发行,国有存量发行10%,其定价即为新股发行价。至此,国有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就逐渐褪去其最初探讨阶段的朦胧面纱而变得清晰起来。

  • 标签: 国有股减持 证券市场 中国
  • 简介:2001年6月出台的国有减持方案之所以流产,主要原因在于它过于侧重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目的,由此引发了定价机制的缺陷,并导致股市大盘剧跌。要实现减持和大盘的双赢局面,除了对现有减持方案的修改之外,推动社保基金入市是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国有股减持 社保基金 入市
  • 简介: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成股份制,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选择。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以后,国家所占比重势必很高。随着上市公司实施配股的户数日渐增多,国家配股或转配股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据统计,到1997年6月底止,上海股市中有用家上市公司实施国家配股或转配股,共计99442.88万,以今年6月对日收盘价计算,市价总值为146.5亿元,约占沪市总流通市值的6%。国家配股,以往由于资金或其他原因,大多是以放弃配股权利,采取转配形式让渡给社会股东,逾期未被认购的国家转配部分由承销商包销或由承销商代销。这些举动虽然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吸收社会资金,但国家行为同时也被放弃了;转配部分暂

  • 标签: 上市公司 国家股 所得税 财政部门 转配股 国有企业改革
  • 简介:本文运用传统的参数检验方法(TM-FF3)模型出发,考虑到公共信息会影响测量择时选能力,引入市场人气度反应公共信息,构建基于公共信息变量的修正TM-FF3模型,对筛选出私募基金样本股票数据进行择时选能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引入公共信息控制变量后,修正模型拟合度更好;控制公共信息变量引起的偏差,更能准确测量出私募基金的择时能力。私募基金至少需具备显著择时和选能力其中一种,以择时能力为主。

  • 标签: 私募基金 选股能力 择时能力 公共信息因子
  • 简介:<正>1.2001年宏观经济形势良好。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增幅与经济运行态势保持协调。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1年1~11月全国财政收入14668亿元,比上年同比增加2755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4504亿元,同比增加2595亿

  • 标签: 2002年 中国 股票市场 市场行情 宏观经济形势 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