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哲学”,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诉求。它的培育与践行关系到我们精神的重建、国家精神的铸造、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能否实现,也关系到社会意识的凝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培育践行的现实必要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 标签: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思想内涵
  • 简介: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柱,80年前的长征就是一次理想信念远征的胜利。长征记载了一段峥嵘岁月,传承了一种精神信仰,展现了理想信念的铿锵力量。长征赋予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不忘初心地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长征。

  • 标签: 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长征 中国梦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 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 简介:中国人的理想社会非法制社会,而是礼乐社会。"官职设然后兴礼乐","先礼而后刑"。道德教化毁灭,始用刑法。因此,与西方世界比较,中国税收的社会认同在税制运行、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均衡与耦合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而在对税收社会认同具体过程的分析中,厘清税制演化的脉络和因由,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理想税收制度体系的构建与目标税制施行的过程。

  • 标签: 税收社会认同 主动建构 被动建构 税收制度
  • 简介:作者通过对中国房地产的分析,得出中国房地产遇到的问题不同于外国房地产危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房地产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走入千家万户的小车无疑是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压路机,必定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 标签: 中国房地产 房地产危机 汽车时代 房地产业 环比上涨 房地产泡沫
  • 简介:经济法具有"经济性",亦具有"社会性"。市场经济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无论从经济法价值角度还是从社会整体利益考量,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定位、完善政府社会责任时,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从内部管理、外部监管及立法的角度等方面达到经济法价值与完善政府社会责任的统一。

  • 标签: 经济法 价值 政府 社会责任
  • 简介: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后,晚清对鸦片的政策也由之前的严禁、弛禁到开禁,在内忧外患百般无奈之下,清政府借对鸦片征税来获得大笔的财政收入维持其统治,对鸦片的深深依赖,影响了清末社会发展的进程.鸦片销售畅通无阻,百姓遭受的盘剥更加严重,抑制了国内其他产业发展,加之禁烟政策受阻,助推了清代加速倾覆.

  • 标签: 鸦片税 晚清 厘金
  • 简介:2005年我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地方财政科研部门工作,一开始就接手《中国财政》等杂志的征订工作,从此便与她结缘。与她相伴的十一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容我慢慢道来。

  • 标签: 《中国财政》 部门工作 财政科研 征订工作 研究生
  • 简介: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公众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但是目前企业的业绩评价重点关注财务上的业绩和企业盈利,很少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重要视角。本文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论述了如何构建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业绩评价模式,从而探寻更为科学全面、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型业绩评价模式,以达到企业和社会的互惠互利、和谐共赢。

  • 标签: 社会责任 业绩评价 评价指标
  • 简介:衷心祝贺《中国财政》创刊60周年。白驹过隙,不经意间,《中国财政》已在风雨中走过了60个春秋。自创刊以来,《中国财政》以其信息涵盖之广之深、信息传递之快之准的特点,始终担当着财政宣传阵地的排头兵和前沿哨,为记录和宣传我国财政改革发展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地方广大财政干部最喜爱的财政信息综合期刊。

  • 标签: 《中国财政》 创刊 信息传递 宣传阵地 发展成就 财政改革
  • 简介:尊敬的赵雯副市长、牛锡明理事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论坛。首先,我谨代表财政部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对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PP改革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中国政府 改革创新 合作事业 社会资本 PPP 财政部
  • 简介: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管理领域相融合,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战略选择,即社会责任战略。本文主要分析在企业内部价值链环节中,如何通过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要素,最终形成企业价值链低成本型社会责任战略模式,进一步提出价值链低成本型社会责任战略的三种具体模式,即资源利用低成本型社会责任战略、员工权益提升型社会责任战略和供应商合作提升型社会责任战略,并对这三种具体战略模式进行案例分析。

  • 标签: 社会责任战略 价值链低成本型社会责任战略 战略模式
  • 简介:企业在养老保险领域担负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在这两项制度中如何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均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我国用工成本的增加、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偏高、企业年金发展受到限制等问题都亟待改善。应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划定企业社会责任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中的法律界限,从而为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服务。

  • 标签: 养老保险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 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 简介:为加快青岛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其他社会投资人等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在青岛市财政局与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积极运作下,2016年6月,青岛地铁1号线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成功采购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社会投资人。

  • 标签: 青岛市财政局 PPP项目 轨道交通 投资人 社会 地铁
  • 简介: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政”进行了考察。通过将这一新的制度框架与我国过去的管理制度、日本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地方债管理新制度仍然是行政控制型的,与过去简单的行政控制制度相比更加完善.转变成规范的行政控制,中央政府控制债务发行总规模和利率:与日本的行政控制型制度相比,我国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在募集资金方面更趋向于市场化.债务风险更易于分散化,但是风险监督体系、预警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 标签: 地方政府 债务管理 中日比较 行政控制 市场化
  • 简介:本研究报告遵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将中国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将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49-1952年),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53-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79-1993年),“分税制”改革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94-2003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政策(2004年以来).以全面客观发展的角度,去梳理、认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形成发展历程,系统地描述、归纳不同阶段中国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特点与特征,为未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支农体系、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历史形成与演进
  • 简介:新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的坚定性与迷茫性共存、政治情感的忠实性与冷淡性交织、政治参与的务实性与功利性同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问题和偏差,是由大学生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影响造成的。要有效地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必须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栽体的改革上下工夫,通过强化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和拓展教育载体等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 标签: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策略
  • 简介: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独具特色,以政府税收政策为典型代表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有力支持,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其他宏观调控政策所不具备的独特激励作用。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支持几乎覆盖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包括多种税种和不同的优惠方式,并激励私人企业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使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好的朝阳产业。借鉴英国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税收政策,提出了优化我国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激励政策、择机开征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税"、改革捐赠税收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资助文化产业、实施以市场为主和政府适度干预的税收调控政策等建议。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税收政策 英国 启示
  • 简介:60年,一个甲子。2016年10月,《中国财政》杂志将迎来60周年华诞。《中国财政》的前身是《财政》杂志,创刊于1956年10月,1997年1月更名为《中国财政》,2008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 标签: 《中国财政》 创刊 感谢 2008年 半月刊 杂志
  • 简介:全国两会召开前,《人民日报》载文提醒两会代表委员要善用手中的权力:“……你不诚挚,就意味着人民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人民的沉默……”今年两会上,不仅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直击民生热点.连两会中外记者提问场面也十分激烈,“当头炮”问的就是金融问题,紧接着询问“会否有下岗潮”、“地方养老金发不出,中央是否会买单”等尖锐问题;李克强总理特别对各位部长提出忠告:“可不能记者一发问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

  • 标签: 两会 《人民日报》 解读 财经 转型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