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腐败行为发现的可能性将上市公司高腐败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高高薪可以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生与政府存在亲属关系,这种抑制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并不能起到抑制腐败的功效,并且高薪酬与隐性腐败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薪酬与隐性腐败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 标签: 高管薪酬 高管腐败 产权性质 在职消费
  • 简介:<正>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优化、内部控制运行常态化与长效化的基础。目前,国内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方面,基本上都是在咨询公司的全程辅导下学习式前进,对于如何在集团模式下优化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实施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一种适合各类集团控模式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涉及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指标预警、信息推送、工作流等多项前沿管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 标签: 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 评价模型 评价人员 项目管理 风险评估
  • 简介:本文系统研究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高薪酬一业绩敏感度及额外薪酬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投资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的薪酬一业绩敏感度,且这种相对较高的薪酬一业绩敏感度也使高薪酬在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比较时表现出较高的额外薪酬水平。从上市公司特征看,风险投资对高薪酬一业绩敏感度与额外薪酬水平的影响主要出现在民营企业。从风险投资自身特征来看,相对于低声誉的风险投资,高声誉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高薪酬一业绩敏感度影响力更强。研究结果总体表明即使在公司IPO以后,风险投资仍然会在公司中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影响高的薪酬合约。

  • 标签: 风险投资 薪酬-业绩敏感度 额外薪酬水平 薪酬合约
  • 简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建设应符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的特殊要求。本文认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价值驱动来源于集团总部,下属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集团总体价值维护的必要保障;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关口向战略决策前移,从源头上确保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管理与风险识别的真实、公允、有效,是内部审计价值延伸的方向。

  • 标签: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价值驱动 风险管理 机制再造
  • 简介:通过总经理薪酬一业绩之间的敏感性来考察薪酬委员会特征(独立性、规模以及成员平均报酬)对于我国上市公司高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薪酬委员会特征确实对上市公司高薪酬契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差异。对于国有公司而言,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尤其当薪酬委员会成员全部为独立董事时,以及薪酬委员会规模越大,总经理薪酬~业绩之间的敏感性越强;对于民营公司而言,当总经理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或者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低,以及薪酬委员会规模越大,总经理薪酬一业绩之间的敏感性越强;薪酬委员会成员的平均报酬对于这两类公司总经理薪酬一业绩之间的敏感性都没有影响。

  • 标签: 薪酬委员会 独立性 薪酬-业绩敏感性
  • 简介:利用2002至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高薪酬乱象,审计师发挥了一定的监督职能;相对于“天价薪酬”,审计师对“零薪酬”的监督更为充分;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审计师对国有上市公司薪酬乱象的监督更为充分。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关注了高薪酬,审计准则得到了较好的履行;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可能忽视了由“天价薪酬”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

  • 标签: 高管薪酬 审计师 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