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低时,在总财政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当这项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高时,减少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2007-2014年我国财政数据,进一步考察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模型发现,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低于最优值,物质资本支出高于最优值,适当提高人力资本支出和降低物质资本财政支出比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 标签: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财政支出
  • 简介:与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及历史上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会大打折扣吗?经济学家、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即中国作为大国,增长潜力比小国更大。原因是,中国经济内部相当于一个小世界,有巨大的内部贸易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 标签: 经济增长潜力 中等收入陷阱 内部贸易 李稻葵 世界经济研究 生产要素流动
  • 简介:服务业繁荣与否已经成为评判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服务业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1980—2014年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分位数回归、Granger检验和时变参数模型对服务业具体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并且在Tapio脱钩评价模型框架内,对样本期内服务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和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不断变化的均衡非线性关系;在较高经济增长水平下,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比较小,不同服务行业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能源贡献弹性差异明显;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原因在不同服务行业不同;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虽然总体上都处于弱脱钩状态,但有从弱脱钩状态向扩张连结和扩张负脱钩状态转移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服务业增长 能源消费 脱钩 分位数回归 时变参数模型
  • 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描述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及所导致的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内在解释了产生经济"双重"转型的根源:由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大于1的,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转型;要素收入份额的差异导致了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转型。此外,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各部门出现了非平衡增长。最后,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校准了模型主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拟合度。

  • 标签: “双重”结构转型 部门异质性 非平衡增长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双向代际转移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中国家庭的储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与经济增长,并对当前的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模拟与政策评价。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当今中国的现实参数下,人口老龄化已经对家庭储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提高向老年一代的代际转移比率不但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反而会使家庭储蓄率、教育投资率以及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后,如果生育率不出现大幅度反弹,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数值模拟还显示,当前的生育政策调整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但无法根本扭转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冲击,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和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效率。

  • 标签: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人口老龄化 经济增长
  • 简介:城镇化和国有企业改革是内嵌于东北地区体制转型的两大进程,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东北三省地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偏高的国有企业比重不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同,这种负面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门槛特征。在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可以减轻国有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增长 新型城镇化 东北地区
  • 简介:一、导论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6年,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低迷,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仍在下滑,世界陷入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甚至长期停滞的风险依然存在。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考察当前世界有哪些重大经济变局,有哪些关键性金融经济风险。

  • 标签: 经济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 长期停滞 不平衡 大衰退 世界经济
  • 简介: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率的响应关系,是城市经济领域从理论到实证研究一直关注的问题,现有的若干省域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采用协整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辽宁省1978—2014年人均GDP增速与城市化率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率提高的促进作用不强,城市化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力也不是很大,且持续时间不长。为此,在辽宁省经济增

  • 标签: 响应实证 城市化率响应 增长城市化率
  • 简介: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率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率的7.5%。

  • 标签: 行业结构 要素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
  • 简介:借鉴改进的C-D函数和Romer的经济增长阻力分析框架,分地区分产业测算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阻力。研究发现,资本和技术的弹性大于水资源和劳动;各省份各产业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水资源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阻力最大,尤其是东部省份,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不仅受到资本弹性、水资源弹性、劳动弹性的影响,水资源受到限制情况下增长率的取值也将影响到增长阻力的测算结果。因此,可以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增强技术的作用降低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

  • 标签: 经济增长 水资源 阻力 三次产业 岭回归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西部大开发以后,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四川省经济已步入新常态趋势,有必要分析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从消费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实现路径。本文利用2000-2015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分析得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四川省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同时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新常态下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路径以及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 标签: 经济增长方式 新常态 路径分析
  • 简介:EKC①假设命题是由Grossman和Krueger在1995年提出的,此后,学者们以其为基础,开展了许多实证及拓展性研究,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结论.然而,在实证研究中,EKC存在未考虑地域性这一重要影响因素的缺陷.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立足于弥补EKC未考虑地域影响因素这一缺陷的角度,建立了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得到中国环境污染具有空间集聚效应的结论;然后运用EPIOLG模型测算出政府最优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比②应该为10.35%的结果;最后结合定量分析结论,提出了关于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三点建议:1.需要考虑环境污染的空间集聚性;2.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达到最优环境污染投入比例;3.需要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

  • 标签: EKC缺陷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空间EKC模型 EPIOLG模型
  • 简介:要素投入在中国经济的波动与增长关系中扮演着何种角色,一直缺乏与理论逻辑一致的经验分析和证据。本文借助结构GMM模型,首次运用省级年度面板数据进行了模拟和实证,我们的实证显示: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要素的投入对解释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增长)关系发挥着重要的链条作用,但"主观学习"要素投入的作用则不明显。我们发现了以下简单但显著的规律性链条:"经济波动增加—资本投入增加—经济增长加快"。因此,单纯的资本要素投入虽然能暂时缓解经济波动和刺激经济增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激励"主观学习"投入及技术创新。在经济下行波动压力明显的环境下,坚定不移地抑制简单资本投入冲动,"简政放权",激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主观学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应成为控制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 标签: 经济波动 要素投入 “主观学习”投入 经济增长 结构估计模型
  • 简介:要素投入在中国经济的波动与增长关系中扮演着何种角色,一直缺乏与理论逻辑一致的经验分析和证据。本文借助结构GMM模型,首次运用省级年度面板数据进行了模拟和实证,我们的实证显示: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要素的投入对解释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增长)关系发挥着重要的链条作用,但“主观学习”要素投入的作用则不明显。我们发现了以下简单但显著的规律性链条:“经济波动增加—资本投入增加—经济增长加快”。因此,单纯的资本要素投入虽然能暂时缓解经济波动和刺激经济增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激励“主观学习”投入及技术创新。在经济下行波动压力明显的环境下,坚定不移地抑制简单资本投入冲动,“简政放权”,激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主观学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应成为控制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 标签: 经济波动 要素投入 “主观学习”投入 经济增长 结构估计模型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转型式增长的特征,基于Barro的理论模型,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支出和对外开放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分别检验了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和对外开放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二者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直接影响以及交互影响效应。最后,在研究基础上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给出了积极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政府支出 对外开放 消费
  • 简介: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通过建立测算指标体系,利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法对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测算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排名,分析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战略。

  • 标签: 区域经济学 资源型城市 地区差异 min-max标准化分析法
  • 简介:运用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香农一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术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产业规模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此判断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与全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应寻找有差异的最优结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利于经济增长,应鼓励增加其比重;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应鼓励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结构 专业化 服务业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