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型城镇借助自身的特色优势发展城镇经济。中国西部地区作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其小型城镇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中国西部地区小型城镇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小型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希望以此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小型城镇经济发展。

  • 标签: 西部 城镇经济 旅游发展
  • 简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 标签: “三农”问题 县域经济 小城镇建设
  • 简介:该篇文章利用2001—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将城镇化、土地财政和经济增长水平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内,实证检验城镇化和土地财政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正向促进了经济增长,土地财政也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两者相比较而言,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 标签: 土地财政 城镇化 经济增长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在不断推进,使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则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民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二者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期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

  • 标签: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共同富裕
  • 简介:1998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实现了7.8%,低于原定计划的8%,1999年经济增长目标又进一步降低为7%。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将中国近20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下去。现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深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城镇化的全称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它有3层含义:1、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原有的乡村升级为城镇,或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2、缩小城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别;3、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充分流动。本文从这3层含义出发分析城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 标签: 城镇化 乡镇企业 中国经济 新途径 高速增长 国民经济基础
  • 简介:摘要:在城镇化背景下,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制定好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最终才能达到目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符合我国的城镇化特征,虽然现存的城市问题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这些问题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应该对城镇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通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标签: 城镇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思考
  • 简介:城镇化和国有企业改革是内嵌于东北地区体制转型的两大进程,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东北三省地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偏高的国有企业比重不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同,这种负面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门槛特征。在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可以减轻国有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增长 新型城镇化 东北地区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城镇化率超过60%并逐步迈向发达国家80%以上水平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对经济的多维影响。研究聚焦于房地产开发在促进就业、提升地区GDP以及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同时考察了其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升级中的关键角色。通过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趋势,本文揭示了在成熟城镇化阶段,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社会的正向贡献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此外,文章提出了针对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优化策略,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高质量进行。

  • 标签: 城镇化 房地产开发 经济效应 市场风险 平衡发展
  • 简介:摘要:数字经济是“十四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也有利于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有效融合县域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目前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县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情况,以及发展数字经济对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县域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及策略。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数字经济 县域经济
  • 简介: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城镇规模等级特征、职能体系特征、空间体系特征及该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一体化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 标签: 北部湾经济区 城镇体系 规模等级
  • 简介:"三期叠加"背景下,广西经济发展面临"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可持续、新驱动"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新格局,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从广西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索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广西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广西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的内在均衡机制,并且二者呈现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 标签: 城镇化 经济发展 互动关系 二元结构
  • 简介: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个时间截面,通过构建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三个子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5年以来,山东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各地市上升幅度呈现显著的不均衡特征。在空间差异方面,三个系统的协调度呈现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梯度格局,并且以胶济线为界,胶济线以北地区明显高于以南地区;省内次级区域协调状态相比,半岛城市群地区优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协调性最差。同时,对山东省17地市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类型进行划分。

  • 标签: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时空格局 山东省
  • 简介:摘要: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2009-2019年西北地区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考虑区域差异性后,滞后发展型与稳步发展型城市呈正向影响,但曲折型城市呈抑制作用;同时,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边际效应随城市经济规模增加而递减。

  • 标签: 西北地区 新型城镇化 经济韧性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城乡集体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国《宪法》对集体经济的性质、特征也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笔者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巩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城镇经济 集体经济 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
  • 简介:当前,广州城镇居民生活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由以工作为中心的单调生活方式向既挣钱又休闲的多样化生活方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居民经济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文章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统计学中的实证分析工具,建立了广州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个体经济行为模型,以及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与整个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的总量经济模型.模型表明:广州城镇居民的个体可支配收入对消费(包括消费总额和消费结构)有重大影响,而消费又是广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三者存在很强的递进关系.

  • 标签: 收入 消费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