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造力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通过三阶段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对某985高校各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的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造力间的关系;挑战性评价中介了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创造力的正向影响;威胁性评价中介了领导者消极语言框架对创造力的负向影响。此外,工作复杂性分别正向调节了领导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认知评价间的关系,以及挑战性评价对领导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造力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 标签: 领导语言框架 工作复杂性 认知评价 创造力 高校科研团队
  • 简介:我以为中国咨询业,包括工程咨询业,应对入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树立咨询意识,增强咨询的社会认知度。事实上,咨询业的发展正好与企业的成长历程是吻合的。什么时代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咨询服务。在改革开放之初,企业的成功主要靠胆大,这时候它需要有人帮它出新主意。这时的咨询业还根本算不得咨询,确切地说只是一帮人在想点子。到了改革开

  • 标签: 中国工程咨询业 入世 WTO 市场竞争
  • 简介:近日,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暨第五届科研绩效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主办,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承办,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杂志社协办。来自教育部、台湾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学者、主编、评价专家和美国ISI中国区代表及国际文献、科学计量学

  • 标签:
  • 简介:以在中国市场中进行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在认知层面上进行了环境因素与机会主义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同时引入认知非对称性因素,试图勾勒出合资双方环境认知与机会主义认知间特定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证实了在认知环境不稳定性与合资企业机会主义倾向间关系路径的存在,也证实了认知非对称性因素的影响,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企业相关认知与客观状况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结论,还揭示了部分先前研究无法解释的现象,并结合中国市场与中外合资企业这一特定背景的特性做出相应解释。

  • 标签: 机会主义倾向 认知环境不稳定性 认知非对称性
  • 简介:指出在大学评价和学科评价中,存在指标体系敏感、数据敏感、权重敏感以及计算方法敏感四类敏感性,这四类敏感性都会对排名结果产生影响,在计算方法确定的条件下,估计影响强度为:指标体系敏感>数据敏感>权重敏感。用具体数据计算的结果支持了上述论点。

  • 标签: 敏感性分析 指标体系敏感 数据敏感 权重敏感 计算方法敏感 大学评价
  • 简介:在当下中国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中,量化评价大行其道。然而以量化为基本手段的学术评价和以影响因子为主要指标的学术期刊评价,由于受功利学术的影响已逐步丧失其学术公信力。本文要追问的是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一定需要量化吗?谁才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实质标准是什么?评价的最终目的何在?

  • 标签: 学术评价 学术期刊评价 评价主体 评价标准 学术公信力
  • 简介:在对知识分类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灰性知识的概念和知识三分法,指出灰性知识是知识创造过程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企业知识创造理论模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的企业知识创造IMCM模型,并对此模型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灰性知识 知识创造 机理
  • 简介:我的外婆是一位坚强的中国女性,经历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阶段:民国、抗日、解放、改革开放。她一直都穿中式服装。在她逝去了几年之后,她原本居住的四合院被拆迁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只剩下一些老照片和我对她的回忆。

  • 标签: 《100年后中国人靠什么认知自己》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基于社会公平理论建立概念模型,借助关键事件法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影响顾客对服务罚金的评价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罚金特征(严厉性、灵活性和解释性)通过认知因素(感知公平)和情感因素(负面情感)显著地影响顾客对罚金的不满意程度,进而导致顾客的消极行为反应。由此,服务企业应该在罚金的设计、执行和沟通中注重帮助顾客树立感知公平和避免负面情感。

  • 标签: 服务罚金 感知公平 负面情感
  • 简介:近日,各地时有爆出因治理者政策失当、不顾群众呼声,甚至作风粗暴,而导致一地鸡毛的新闻事件。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基层治理仍然比较粗糙。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之所以容易发生简单甚至粗暴的事件,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主政者没有认识到基层治理的特性。一般而言,基层治理是一个慢活、细活.

  • 标签: 治理者 评价 新闻事件 分地
  • 简介:系统评价/Meta分析作是医学研究中最佳证据的重要来源。由于不同作者研究水平存在差距,有必要对其发表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本文对从CNKI、WanFangData、VIP和CBM获取到的国内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为例,采用AMSTAR量表、PRISMA量表、被引量和下载量分别对其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使用质量三视角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高血压防控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在方法学、报告和使用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方法学水平并规范发表。

  • 标签: 系统评价/META分析 高血压 质量评价
  • 简介:本文具体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迅速推广应用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估法——BSC(BalancedScorecard)法,并着重探讨了BSC法的核心与优势。BSC是建立在“综合平衡观”、“战略观”基础上的综合绩效评估体系,它除了传统的财务绩效衡量指标外,还融合了三类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包括顾客导向、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创新与成长等长期性绩效指标。BSC突破了传统绩效评估的局限性,也超越了单纯的绩效评价功能,它把传统意义上的业绩评价还原于企业的竞争能力,把管理绩效和长远发展规律紧密联系起来,是对传统绩效评价观念与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

  • 标签: 企业 经营业绩 评价 指标体系 经营业绩平衡表
  • 简介: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24名MBA被试进行研究,探讨了创业特征框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创业特征框架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积极特征框架下的被试具有更高的创业意向。(2)风险知觉在特征框架与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调节焦点在“创业特征框架→风险知觉”以及“风险知觉→创业意向”间均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促进型调节焦点越高,创业特征框架与风险知觉间的负向关系越强,风险知觉与创业意向间的负向关系越强;预防型调节焦点越高,创业特征框架与风险知觉间的负向关系越强,风险知觉与创业意向间无显著关系。(4)促进型调节焦点越高,风险知觉在创业特征框架与创业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越强;预防型调节焦点越低,风险知觉在创业特征框架与创业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越弱。

  • 标签: 创业意向 创业特征框架 风险知觉 特质 调节焦点
  • 简介:2013年4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全娥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期刊质量与学术评价”的大会报告,报告由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叶娟丽教授主持。报告中,首先阐述了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期刊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术繁荣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期刊质量 学术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 武汉大学学报 学术研究 学报研究会
  • 简介:编者按随着社会发展观的演变,项目评价理论有所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发展演进过程的介绍,对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研究进行综述,得出一些对我国开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启示:SA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进行;SA应与环境评价、经济评价一体化;SA应进一步制度化、法制化.

  • 标签: 投资项目 社会评价 可持续发展 环境评价
  • 简介:加拿大评价协会是一个用英语和法语研究评价理论与实践的非盈利性评价机构。目前,加拿大评价协会正在研究"知识的核心体"的发展问题,这将给希望改进和加强自己评价技能的协会成员提供指导。这个项目将思考如何修改项目评价和协会选修课的内容,并正在着手编写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评价手册。

  • 标签: 加拿大 评价机构 协会 项目评价 发展问题 非政府组织
  • 简介:科学研究活动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科学评价以整个科学研究活动系统为评价对象,也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科学评价系统主要由科学评价主体系统、科学评价中介系统和科学评价客体系统构成。认识科研活动系统是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起点,而认识科学评价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是构建科学评价的关键。

  • 标签: 科研活动系统 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系统
  • 简介:分税制:评价与建议胡鞍钢从1994年元旦起,中国正式实行中央地方分税制。这是建国以来规模范围最大的一次制度创新,也是对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引起国内外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两年来实施分税制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央与地方财政收人和支出状况产生哪...

  • 标签: 分税制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支出 援助额 中央财力 社会保障税
  • 简介: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报告”在《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8日、7月20日及以后每周星期二的“学习周刊”上刊登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由于科学研究工作只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也只是大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整体实力和贡献的评价必须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

  • 标签: 科研竞争力评价 综合评价 中国 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