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遭受到害虫的困扰,在面对人为手段难以消灭干净的害虫时,人们往往采取使用杀虫的方法。杀虫虽然能够明显的抑制害虫的传播和扩散,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杀虫是神经毒剂,所以杀虫杀虫的同时对人类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卫生杀虫的安全管理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卫生杀虫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卫生杀虫剂 安全管理 毒性
  • 简介:摘要为提高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重视,探讨虫螨腈中毒的诊断救治策略。本文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虫螨腈中毒患者4例和文献复习病例4例,总结国内含虫螨腈成分农药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接诊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8例虫螨腈中毒患者中死亡7例,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暴露虫螨腈均呈高致死性;发热、多汗、肌酶升高和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损害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暴露初始症状多不严重,部分患者尤其暴露剂量低者,经或不经临床诊治存在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一旦出现大汗、明显发热、意识障碍则病情迅速恶化,呼吸循环衰竭并可导致死亡。随着产能和市场投放增加,人群暴露虫螨腈机会增多,迫切需要加强虫螨腈中毒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应当重视中毒初始稳定阶段的观察治疗,同为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毒剂(五氯酚钠)中毒的救治方法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杀虫药 中毒 虫螨腈 甲维·虫螨腈 五氯酚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的抗药性,为科学选择和使用杀虫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9月在厦门市思明、集美、海沧区和2019年8月在厦门市思明、集美、翔安区,采用勺舀法采集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和卵块,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蚊对7种常用杀虫的抗药性,计算1 h击倒率和恢复24 h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断抗药性水平:≥98%为敏感群体(S);80%~< 98%为可能抗性群体(M);< 80%为抗性群体(R)。结果2018和2019年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1%溴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5%高效氯氟氰菊酯、1.4%顺式氯氰菊酯、3%氯菊酯、0.5%马拉硫磷、0.05%残杀威7种常用杀虫,1 h击倒率分别为95.1%(117/123)、98.3%(115/117)、100.0%(116/116)、99.2%(120/121)、98.4%(123/125)、97.5%(119/122)、100.0%(127/127)和96.7%(118/122)、98.6%(143/145)、100.0%(139/139)、100.0%(149/149)、98.0%(146/149)、96.8%(121/125)、100.0%(126/126)。2018年恢复24 h死亡率分别为91.1%(112/123)、78.6%(92/117)、75.0%(87/116)、88.4%(107/121)、96.0%(120/125)、99.2%(121/122)、100.0%(127/127),2019年恢复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9%、76.9%、79.5%、91.4%、92.3%、100.0%、100.0%。结论厦门市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和残杀威敏感,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抗药性。要加强抗药性监测,交替使用不同类型杀虫,以减少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白纹伊蚊 成蚊 杀虫药抗药性 拟除虫菊酯类
  • 简介:摘要氨基甲酸酯类杀虫中毒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高,抗胆碱能药物为其特效解毒药。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1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中毒患者,以头晕、呕吐、视物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谵妄。本文对该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人们对长托宁治疗农药中毒的不良反应的认识。

  • 标签: 中毒 盐酸戊乙奎醚 氨基酸酸酯类杀虫剂 谵妄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重度肥胖患者应用胰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GLP-1RA)联合手术成功减重的治疗过程。患者女性,30岁,应用GLP-1RA减重:2021年2月2日至2022年2月19日应用度拉糖肽1.5 mg、1次/周,体重由145 kg降至130.5 kg,体重指数(BMI)由58.08 kg/m2降至52.84 kg/m2(减重14.5 kg、BMI下降5.24 kg/m2);2022年2月23日至2022年4月24日使用司美格鲁肽,起始剂量0.25 mg、1次/周,3周后改为0.5 mg、1次/周,再过3周调整为1 mg、1次/周。体重由130.5 kg降至127.45 kg,BMI由52.84 kg/m2降至51.05 kg/m2(减重3.05 kg、BMI下降1.79 kg/m2);患者于2022年5月9日发生一次胰腺炎,胰腺炎确诊之后、治疗期间以及治愈之前患者停用司美格鲁肽。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胰腺炎痊愈后于2022年5月20日行减重手术,手术方式为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继续应用司美格鲁肽,术后1个月,体重由127.45 kg降至112.45 kg,BMI由51.05 kg/m2降至45.04 kg/m2(减重15 kg、BMI下降6.01 kg/m2)。GLP-1RA在减重中具有很多优势,重度肥胖的患者可通过减重手术使其获益,而减重手术前联合使用GLP-1RA可有效减轻重度肥胖患者的体重,减少极重度肥胖患者因减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提高减重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肥胖症 糖尿病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司美格鲁肽 减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WIN 62,577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分别在第0、7、14天给予OVA致敏液0.2 ml腹腔注射;在21 d~28 d每天给予OVA激发液雾化吸入30 min/次,连续7 d;WIN 62,577干预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WIN 62,577 300 μg,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地塞米松2 mg/kg,腹腔注射。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小鼠烦躁不安、直立、弓背蜷缩、抓耳挠腮、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减轻。在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激发后,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Penh值明显降低(P<0.05)。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HE染色显示WIN 62,577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支气管上皮无明显脱落,黏膜水肿不明显,平滑肌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变化相似。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WIN 62,577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

  • 标签: 哮喘 炎症 高反应性 P物质 神经激肽1受体
  • 简介:摘要卫生杀虫器械的性能与正确选用对有效灭杀害虫具有关键作用。文章从卫生杀虫器械性能与杀虫效果、常用卫生杀虫器械及特点、卫生杀虫器械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卫生杀虫器械的发展概况,并介绍了舰船卫生杀虫器械的选型与应用情况。

  • 标签: 卫生杀虫器械 舰船 选型
  • 简介:摘要胰糖素样肽-1是小肠L细胞分泌的多肽,可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在人体除具有控制血糖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功能。胰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GLP-1RA)有较好的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体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且低血糖发生风险低,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明显减少内脏脂肪。除改善代谢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心率等方面也可产生直接及间接影响。笔者就GLP-1RA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利拉鲁肽的作用证据。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胰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GLP-1RA)目前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系列的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LP-1RA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缓解肾内皮功能障碍和促进尿钠排泄发挥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保护作用。GLP-1RA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治疗还可能产生肾脏保护协同作用,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机制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β)激动二芳基丙腈(DN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动脉(MA)反应性和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阐述DN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并采用四氯化碳注射创建肝硬化PHT模型。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MA血管反应性,并检测各组大鼠MA中ERβ、Rho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受体脱敏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DNP能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MA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提高受抑制的ROCK蛋白的激活作用,并下调β-arrestin-2的表达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DNP能提高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动力循环状态。该效应可能与DNP改善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受体脱敏现象,从而激活Rho激酶通路有关。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雌激素受体β 高动力循环 受体脱敏 二芳基丙腈
  • 简介:摘要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为减少相关风险,糖尿病的治疗理念也在不断变化。胰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GLP-1RA)除在降糖方面效果显著外,还具有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的作用。笔者就GLP-1RA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心、肾保护作用和其他获益进行综述。利拉鲁肽降糖治疗兼备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减重优势,治疗地位在各大指南中不断提升。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随机安慰对照试验是评价疾病治疗疗效的主要手段。患者服用安慰后出现症状缓解或不良反应,称为安慰效应或反安慰效应。安慰和反安慰效应在头痛性疾病中尤为多见,对临床试验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文中阐述了头痛治疗中安慰效应和反安慰效应的作用机制、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规避安慰效应和反安慰效应对临床治疗及研究造成的影响。

  • 标签: 头痛 安慰剂效应 反安慰剂效应 机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和拮抗方案在预期卵巢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预期卵巢反应患者共257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长长方案组1855个周期,拮抗方案组72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每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及首次IVF/ICSI助孕周期妊娠所需时间(TTP);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拮抗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抗苗勒管激素(AM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135.11±36.61) IU]、获卵数[(17.79±7.80)枚]、可利用胚胎数[(9.08±5.56)枚]、优质胚胎数[(5.18±4.56)枚]明显低于拮抗组[(170.12±53.94) IU、(20.60±9.92)枚、(10.96±6.59)枚、(6.47±4.97)枚](P<0.001、P<0.001、P<0.001、P=0.012);而Gn使用时间[(14.3±3.23)d]、Gn使用总量[(2 322.08±1 020.48) IU]、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54%)、hCG扳机后中重度OHSS发生率(9.54%)、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69.44%)明显高于拮抗组[(9.97±2.47)d、(1 884.19±774.16) IU、0.83%、3.95%、53.94%,P均<0.001]。②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组新鲜周期移植后妊娠和冷冻胚胎周期移植后妊娠的周期TTP[(47.67±3.18)d、(140.33±45.43)d]要明显少于长长方案组[(81.25±3.72)d、(185.19±46.52)d,P均<0.001],但总移植周期TT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长长方案和拮抗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长长方案组可利用胚胎数[(5.79±3.14)枚]、优质胚胎数[(2.78±1.50)枚]明显低于拮抗组[(10.14±4.74)枚、(5.70±3.50)枚](P=0.027、P=0.005),而Gn使用总量[(2 535.80±1 212.17) IU]、中重度OHSS发生率(4.55%)明显高于拮抗组[(2 075.28±856.03) IU、0](P=0.049、P=0.043)。⑤长长方案助孕和再次长长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再次长长方案助孕的BMI[(24.63±2.99) kg/m2]小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01±3.12) kg/m2,P=0.049],而优质胚胎数[(4.00±3.58)枚]和临床妊娠率(52.10%)明显高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6±2.12)枚、29.41%](P=0.046、P=0.004)。结论对于预期卵巢反应的患者,拮抗方案可显著降低促排卵时间、促排卵剂量、中重度OHSS发生率,提高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但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低,可考虑全部胚胎冷冻后移植。对于前次长长方案助孕失败的预期卵巢反应患者,下一周期可考虑拮抗方案,亦可在改善基础状态并预防OHSS发生的基础上再次选择长长方案。

  • 标签: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拮抗剂方案 临床妊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累积妊娠率 妊娠所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激动糖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HUVEC常规培养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含5.5 mmol/L D-葡萄糖的RPMI 1640细胞培养基(下同)培养,单纯糖组采用仅含25.0 mmol/L D-葡萄糖的细胞培养基培养,糖+二芳基丙腈(DPN)组采用含25.0 mmol/L D-葡萄糖+10 μmol/L DPN的细胞培养基培养。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划痕后24 h 3组细胞迁移率,荧光探针法检测培养5 d 3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红色荧光强度表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5 d 3组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蛋白表达。以上每个检测均取细胞同前行相同分组及相应培养,每个指标检测每组细胞样本数均为5。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划痕后24 h,单纯糖组细胞迁移率[(36±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糖+DPN组[(76±4)%、(65±5)%,t=14.511、9.603,P<0.01],糖+DPN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943,P<0.01)。培养5 d,单纯糖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1.81±0.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DPN组(1.00±0.14、0.91±0.15,t=9.679、10.549,P<0.01),糖+DPN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t=1.031,P>0.05)。培养5 d,单纯糖组细胞内VEGF和SOD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14.175、13.787,P<0.01)和糖+DPN组(t=6.321、17.750,P<0.01);糖+DPN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7.206,P<0.01),SOD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890,P<0.05)。结论激活ERβ可通过促进VEGF和SOD2的表达,明显改善糖对HUVEC迁移的抑制,缓解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β 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分析 氧化性应激 高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与拮抗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集PPOS方案与拮抗方案应用于POR患者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严格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队列研究使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系统评价方法、RCT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队列研究7篇,RCT文献3篇,包括1977例POR患者,其中PPOS方案组1053例,拮抗方案9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OS方案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延长(P=0.02),但Gn总用量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直径≥14 mm卵泡数和获卵数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Ⅱ卵率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拮抗方案(P=0.04,P<0.001),但两组方案的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发生率明显降低(P=0.04),扳机日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LH水平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POS方案的临床妊娠率高于拮抗方案,而流产率低于拮抗方案(P=0.03,P<0.001),但周期取消率和出生率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OS方案可明显降低POR患者促排卵中LH峰发生率,提高MII卵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可在POR患者中广泛安全使用。

  • 标签: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控制性促排卵 卵巢低反应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胰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GLP-1RA)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多效性保护作用。笔者主要阐述GLP-1RA对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GLP-1RA的肾脏保护机制包括抗炎和抗氧化应激;调节电解质平衡,促进尿钠排泄;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滤过状态;抑制肾脏纤维化的形成,并受多重代谢因素的影响。但GLP-1RA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保护背后复杂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发掘,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阐明。

  • 标签: 糖尿病,2型 微血管并发症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胰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GLP-1RA)不仅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还可以改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部分GLP-1RA被证实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本共识针对GLP-1RA降糖治疗的应用时机,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时的注意事项,对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或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在T2DM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临床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推荐意见。

  • 标签: 糖尿病,2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果糖饮食对SD大鼠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和果糖(high fat and high fructose diet,HFHFD)组,干预4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肝脏和脑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与免疫衰老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和脑组织中衰老相关基因p16、p21和p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48周处理后,2组大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有统计学差异。HFHFD组大鼠血清TG、TC、LDL-C较ND组显著升高(P<0.05),HDL-C较ND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D组相比,HFHFD组IL-2水平显著下降,IL-6和AGEs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D组相比,HFHFD组肝和脑组织中p16和p21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p53和p2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长期果糖饮食会加速大鼠的衰老进程,其机制可能通过损伤其免疫系统和影响肝脑组织中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高脂高果糖饮食 衰老 p16 p21 p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对小鼠腹腔积液型肝细胞癌淋巴转移细胞株摄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高分子造影PLGA-Cooh、碳二亚胺法连接凝溶胶蛋白单抗和造影PLGA-Cooh,建立靶向超声造影Gsn-PLGA。采用激光粒径仪检测靶向超声造影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造影与凝溶胶蛋白单抗表面结合的情况。培养小鼠腹腔积液型肝细胞癌淋巴转移细胞株Hca-F细胞,采用体外摄取实验分析体外寻靶能力,采用体外显影实验分析造影体外显影效果。结果PLGA-Cooh造影呈白色粉末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粒径为(569.68±6.96)nm,表面电位为(-10.95±2.43)mV。经DiI标记的非靶向超声造影荧光抗体结合率为0.84%,经DiI标记的靶向超声造影荧光抗体结合率为95.89%。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靶向超声造影Gsn-PLGA体外显影效果良好。体外摄取实验显示,与低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P细胞比较,细胞表面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F细胞对靶向超声造影的摄取能力较强(P<0.05),可呈现更强的绿色荧光,靶向超声造影Gsn-PLGA对凝溶胶蛋白靶点具有较强的靶向性。靶向超声造影Gsn-PLGA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造影回声均匀细腻,后方回声未出现衰减,同时随着造影浓度的升高,其显影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Gsn-PLGA可结合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F细胞,同时具有良好的体外显影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超声造影剂 凝溶胶蛋白 聚乳酸羟基乙酸 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