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人们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重视,且对医疗知识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促使大众越来越关注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脊柱压缩骨折。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在2010年骨质疏松症人群已经发展至11 400.0万人,每年以75.0万人的庞大数据不断增加,按照这个速度,到2025年会增加至15 100.3万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是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故对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亦是社会公共问题。临床中对该种疾病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通常情况下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缓解痛疼、增加骨密度以及稳定椎体等干预措施,主要分为两种治疗方案即: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不同治疗方案,疗效不一,并发症不同。基于以上背景之下,笔者将综述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依据,以此来提升对该病的治愈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低能量受伤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比石膏外固定能更早地活动,有更好的功能效果。克氏针固定能将开放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经皮髓内固定增加固定强度,防止肌腱刺激,加快恢复活动,背侧接骨板允许手腕早期负重等。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用特点,因此,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活动水平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定制。基于此,本文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骨质疏松 克氏针固定 经皮髓内固定 背侧接骨板固定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骨折是中老年中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脊柱是骨质疏松骨折最为常见的部位,而胸腰段的骨质疏松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以上。为了规范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在回顾近几年文献的基础上,就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相关热点争议问题进行阐述,为规范化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椎体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 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6例老年骨质疏松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0~93岁,平均69.72岁。致伤原因均为扭伤。内踝骨折3例,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6例,三踝骨折13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5例,旋后内收型4例,旋前外旋型16例,旋前外展型1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踝及后踝骨折以钢板固定,粉碎后踝骨折采用钢板辅以空心钉固定,粉碎内踝骨折辅以钢板进行有效支撑,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主观满意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3.6个月。手术时间为30~95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150 ml,平均70 ml。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均满意。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31.9±11.4)分,较术前(84.4±10.8)分显著提高(P<0.01),其中优5例,良1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末次随访时VAS为(9.23±0.28)分,较术前的(1.85±0.73)分显著降低(P<0.01)。5例出现不同程度踝关节僵硬,经康复治疗功能恢复;2例内踝骨折功能康复过程中出现骨块移位,不影响功能。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踝损伤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治疗理念、治疗方式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多模糊认识甚至误区。对于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首先要把握其核心病理基础,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方式选择要根据损伤严重程度、患者年龄、骨质条件、损伤部位、骨折类型及伴发伤等因素制订个体化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降低并发症。同时,要关注患者术后功能的改善情况。笔者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诊疗中的常见误区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人口老龄化加剧使骨质疏松骨折发病率激增。相对于椎体骨折,发生于腕、髋、膝等关节周围的骨质疏松骨折通常更为复杂,治疗和康复难度更大。故临床医师需要重视钙剂、骨代谢调节药物在内的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在手术修复时综合考虑患者的骨骼质量及内置物的稳定性,并在术后指导其早期活动和负重,从而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笔者阐述骨质疏松关节周围骨折的药物处理、手术修复、康复锻炼及随访预防方面的焦点问题与对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外科手术 康复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骨折是由于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在低能量外力作用后发生的骨折。近年来,骨质疏松骨折的骨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骨折后再骨折的防治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仅少数患者接受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评估和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暴露在极高的再骨折风险中;另外医务人员对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临床管理归属(包括随访)问题认识不清,防治策略缺乏规范性和完整。为规范治疗、提高疗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共同制订了《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共识制订遵循改良Delphi法,形成10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规范化与科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适度运动疗法及骨折联络服务在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加适度运动疗法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骨折联络服务。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骨密度、疼痛数字评分(NRS)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骨密度、NRS评分分别为(0.90 ± 0.25)g/cm2、(1.0 ± 0.3)分,对照组分别为(0.80 ± 0.18)g/cm2、(1.5 ± 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14、2.547,P<0.05);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3.30%(56/60)、95.00%(5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15、4.227,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适度运动疗法及骨折联络服务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及治疗总依从率,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适度运动疗法 骨折联络服务 总依从率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适度运动疗法及骨折联络服务在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加适度运动疗法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骨折联络服务。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骨密度、疼痛数字评分(NRS)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骨密度、NRS评分分别为(0.90 ± 0.25)g/cm2、(1.0 ± 0.3)分,对照组分别为(0.80 ± 0.18)g/cm2、(1.5 ± 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14、2.547,P<0.05);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3.30%(56/60)、95.00%(5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15、4.227,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适度运动疗法及骨折联络服务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及治疗总依从率,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适度运动疗法 骨折联络服务 总依从率 骨密度
  • 简介:摘要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下肢骨折常见的类型。由于这类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全身情况不良等特点,临床治疗面临挑战。随着对该类骨折认识的深入以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更多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应用。笔者对近年该类骨折手术入路、固定方式选择、假体置换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F)患者多为高龄人群、合并症多,大多采用镇痛、抗骨质疏松症及康复等非手术治疗和椎体成形微创手术治疗。但是当存在椎体失稳、神经功能损害或严重后凸畸形等情况时,必须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笔者对OVF开放手术的指征和入路、效果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阐述,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分型。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分型,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损伤 骨折分型
  • 简介:摘要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随老龄化进展逐步上升。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效果差、治疗难度大,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功能要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结合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最新进展,阐述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焦点问题,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肱骨骨折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到来,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直接相关,在骨质疏松症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应地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指初次骨折后,由于骨骼的密度及质量没有改善,骨骼受到低能量外力作用再次发生新的骨折。再骨折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自理能力、心理预期及依从等临床指标均有很多危害,因此骨质疏松骨折后防治再骨折管理逐渐成为国内国外关注的热点。目前,在这一防治领域,临床医生、社区医生都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临床管理存在短板的问题,如再骨折防治管理规范不明确、各级各类医生分工不明确、提高患者依从措施不明确。对此围绕骨质疏松骨折骨折后再骨折、再骨折防治管理等特点,提出和阐述再骨折防治管理核心要点,需明确防治管理的相应内容、固定团队、专有数据库或专有台账等,为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临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赛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经我院确诊的符合标准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利赛膦酸钠组(PFNA)内固定治疗后规律随访1年的患者。依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服用利塞膦酸钠,将患者分成利赛膦酸钠组(PFNA治疗联合应用利塞膦酸钠)和对照组(单纯PFNA治疗),利塞膦酸钠组39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值。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RUSH评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部位骨折等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复查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利塞膦酸钠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分别为(-2.83±0.46和-3.16±0.42,t=-3.397,P=0.001);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再发骨折;83例患者中利塞膦酸钠组患者39例,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44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食欲缺乏,停药后症状自行好转。结论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服用利塞膦酸钠不影响骨折愈合,并可提高健侧髋部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膦酸类 股骨骨折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血钙骨代谢状态的变化及再骨折的风险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骨四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2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钙、PINP、β-CTX水平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再发骨折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钙、PINP、β-CTX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77%(249/260);治疗后,患者血钙、PINP、β-CTX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后再发骨折81例(31.15%),未再发骨折179例(68.85%)。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性别、BMI、外伤史、基础疾病、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椎体节段、脊柱矢状面后凸矫正角度、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血钙、PINP、β-CTX、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血钙、PINP、β-CTX均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血钙预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820,95%CI为0.770~0.871,截断值为2.12 mmol/L;PINP预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15,95%CI为0.873~0.957,截断值为45.51 ng/ml;β-CTX预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73,95%CI为0.957~0.988,截断值为463.29ng/ml。结论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中应用脊柱后凸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钙、PINP、β-CTX水平,血钙、PINP、β-CTX水平对术后再发骨折具有一定监测价值。

  • 标签: 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OVCF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椎体再骨折作为OVCF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且再骨折后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椎体再骨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临床问题。椎体再骨折不仅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还与OVCF治疗因素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患者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治疗因素三方面对OVCF患者椎体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再损伤
  • 简介:摘要症状陈旧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SCOVF)的病理特点不同,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包括椎体强化术、前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及后路截骨矫形术等。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了及时反映SCOVF的治疗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其治疗,本指南遵循科学、实用和先进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提出手术治疗建议。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骨盆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老年髋部骨折一样呈现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诊断应考虑患者年龄、合并内科疾病、骨质情况、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因素。老年骨盆解剖结构的退变导致骨质疏松骨盆骨折具有特殊的好发区域和骨折特点。标准骨盆X线片和CT检查多能明确诊断,但MRI有助于避免机能不全骨盆骨折和后环隐匿骨折线的漏诊。基于X线片和CT检查的骨质疏松骨盆骨折分型(FFP分型)是目前临床最常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种分型。FFP Ⅰ型和Ⅱ型骨折多选择保守治疗,FFP Ⅲ型和Ⅳ型骨折多推荐手术治疗。手术应尽可能选择微创复位,骨盆前、后环同时固定。本文拟综述近年来骨质疏松骨盆骨折的特点、分型和微创技术的进展,探讨未来老年骨盆骨折治疗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