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R-2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中miR-217过表达产生的效果,阐明miR-217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使用AngⅡ刺激HSC并检测miR-217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将HSC分为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和AngⅡ+miR-217处理组,检测各组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Ⅰ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水平。采用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miR-217的靶基因进行筛选及验证。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17对转化因子β受体Ⅱ(TGFBR2)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过表达miR-217对CCl4小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2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ngⅡ刺激HSC细胞能下调miR-217的表达水平,转染miR-217 mimics能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Collagen I的表达水平。miR-217能特异性结合TGFBR2的3’-UTR,转染miR-217 mimic能抑制HSC中TGFB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l4小鼠中过表达miR-217能抑制Collagen I和Collagen Ⅲ的表达水平,缓解肝纤维化进程。结论miR-217通过靶向调控TGFBR2调节肝纤维化,抑制AngⅡ诱导的HSC活化,减缓CCl4小鼠的肝纤维化进程,表明miR-217可能具有抑制肝纤维化的功能。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miR-217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抑制转化因子-β(TGF-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中的功能。方法选用OE19细胞系和30只BALB/c无特定病原体(SPF)级裸鼠进行实验,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TGF-β通路激活组)及C组(TGF-β通路激活的同时过表达PAQR3),每组各10只裸鼠,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PAQR3对TGF-β介导的OE19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定量RT-PCR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TGF-β信号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组10只裸鼠中6只成瘤,其中4只发生转移;B组10只裸鼠中8只成瘤、6只发生转移;C组10只裸鼠中3只成瘤、均未发生转移。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13.52±0.07、5.23±0.04、2.34±0.02、13.74±0.07、8.23±0.05、7.73±0.05)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1、1.00±0.01、1.00±0.02、1.00±0.02,t=32.825、17.682、3.901、33.834、27.612、24.558,均P<0.01);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0.41±0.03、0.31±0.03)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1.00±0.02,t=8.735,P<0.05,t=10.846,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13.23±0.08、5.22±0.04、2.93±0.03)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2,t=31.752、17.554、4.045,均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0.31±0.03、0.40±0.05、0.24±0.03、0.22±0.03、0.26±0.04)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t=11.356,P<0.01;1.00±0.01,t=9.558,P<0.05;1.00±0.01,t=12.391,P<0.01;1.00±0.02,t=12.845,P<0.01;1.00±0.02,t=11.034,P<0.01)。结论PAQR3作为新型抑癌基因,具有在体内抑制TGF-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中的功能。

  • 标签: 脂联素分子受体3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换 食管-胃交界腺癌 转移
  • 作者: 陶希 李璐 唐文静 伍思源 黄丽君 刘茜蓉 宋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康复科,长沙 410016 湖南师范大学神经修复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1 湖南省脑血管病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康复科,长沙 410016,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康复科,长沙 4100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觅食运动(FE)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及额叶5羟色胺(5-HT)1A受体转化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及2只健康雌性SD大鼠(供行为学评估用)。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PSD组及PSD+FE组(FE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时间1.5 h。造模术后1周,PSD组与FE组行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CUMS),共3周。此后I/R组大鼠集中饲养,PSD组大鼠单笼饲养,FE组大鼠单笼饲养且自由觅食,共4周。造模术后4周及8周,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行旷场试验(OFT)、社交试验(SIT)及糖水偏嗜试验(SPT)评定。术后8周处死大鼠,行脑组织TTC染色、HE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额叶5-HT 1A受体/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术后4周,与I/R组比较,PSD组与FE组大鼠体质量减轻,穿格子数及直立次数较少,对嗅潜伏期延长及对嗅次数减少,SP降低(均P<0.05)。术后8周,与PSD组比较,FE组体质量增加,穿格子数及直立次数较多,对嗅潜伏期缩短、对嗅次数增加,SP增加(P<0.05)。与组内术后4周比较,术后8周各组大鼠体质量均增加,FE组对嗅潜伏期缩短、对嗅次数增加,PSD组与FE组穿格子数、直立次数及SP增加(P<0.05)。PSD组及FE组右侧半球残存脑体积比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5),PSD组与FE组右侧残存脑体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FE组额叶病理形态改变较PSD组轻。术后8周,FE组5-HT 1A受体及TGF-β1增加较PSD组明显(P<0.05)。结论FE可改善PSD大鼠的抑郁行为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额叶病理损伤,增加额叶5-HT 1A受体及TGF-β1表达有关。早期慢性应激可能会增加脑卒中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

  • 标签: 觅食运动 卒中后抑郁 脑梗死体积 慢性应激 5羟色胺1A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拉鲁肽(Li)对转化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培养人Ⅱ肺泡上皮(A549)细胞,药物处理分为对照组、TGF-β1组、TGF-β1+Li(125 nmol/L)组和Li组(125 nmol/L)。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内紧密连接蛋白1(ZO-1)、Viment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ZO-1、Vimentin和Fibronectin表达及p-p38、p38、p-Erk、Erk蛋白含量。结果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i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迁移;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Li可以减轻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伸长,呈间充质化细胞的"纺锤样"形态;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Li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ZO-1荧光强度下调以及Vimentin荧光强度的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i可以减少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物ZO-1的下调,显著抑制Vimentin和Fibronectin水平上调及p38和Er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Li可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EMT,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p38、Erk的激活有关。

  • 标签: 利拉鲁肽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特别是PAQR3表达水平与转化因子-β(TGF-β)通路介导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8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 Ⅱ)手术组织标本中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AQR3、TGF-β、p-Smad2、p-Smad3、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AQR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PAQR3表达与TGF-β通路、EMT过程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8.3%(141/180)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的PAQR3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1.1%,2/180)。癌组织中PAQR3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χ2=73.383,P<0.01)、肿瘤大小(χ2=51.207,P<0.01)、肿瘤分化(χ2=82.303,P<0.01)、静脉浸润(χ2=7.639,P<0.01)、神经侵犯(χ2=19.047,P<0.01)、浸润深度(χ2=14.572,P<0.01)、淋巴结转移(χ2=20.531,P<0.01)、远处转移(χ2=49.787,P<0.01)及TNM分期(χ2=147.120,P<0.01)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性别(χ2=1.326,P>0.05)、肿瘤诊断时年龄(χ2=0.815,P>0.05)均无相关。癌组织中PAQR3低表达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AQR3正常或高表达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87,P<0.01)。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蛋白上调(r=-0.768,P<0.01)、p-Smad2蛋白上调(r=-0.771,P<0.01)、p-Smad3蛋白上调(r=-0.774,P<0.01)、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上调(r=-0.946,P<0.01)、Twist蛋白上调(r=-0.966,P<0.01)、Snail蛋白上调(r=-0.931,P<0.01)及SIP1蛋白上调(r=-0.932,P<0.01)呈明显负相关,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下调呈明显正相关(r=0.875,P<0.01)。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信号通路及EMT激活密切相关,提示PAQR3下调可能是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发生的起始因素,机制上是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来实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脂联素分子受体3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目前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方兴未艾。分子影像可在体揭示EGFR表达状态与突变情况,可利用核素标记靶向EGFR的分子探针进行显像,其中以11C标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为主。利用PET对EGFR表达与突变情况在体可视化,可无创筛选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及评价疗效。该文对上述探针的临床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综述,总结其临床价值,为未来进一步转化和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同位素标记 抗体,单克隆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干预下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尿蛋白定量变化、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组织中转化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改变,探讨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TR组)、阿霉素肾病组(ADR组)、激素治疗组[GC组、泼尼松12 mg/(kg·d)]、大黄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组[EMD组、大黄素100 mg/(kg·d)+泼尼松12 mg/(kg·d)]。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造模前1 d,造模后第7、14、21、28天时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造模后28 d处死大鼠,测血生化指标,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法和Brown-forsythe法。结果造模前1 d,4组大鼠之间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F=0.016,P>0.05);14 d时24 h尿蛋白定量:ADR组[(87.82±20.83) mg]、GC组[(88.05±22.41) mg]和EMD组[(84.67±31.35) mg]均高于CTR组[(9.34±2.92)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00,P<0.05);造模后28 d时24 h尿蛋白定量:ADR组[(281.38±36.14) mg]、GC组[(182.39±45.85) mg]和EMD组[(141.26±35.72) mg]均高于14 d时,但GC组和EMD组均低于ADR组(F=108.699,P<0.05),EMD组又低于GC组(F=98.312,P<0.05)。造模后28 d血清白蛋白:GC组[(21.02±2.08) g/L]和EMD组[(20.46±2.24) g/L]均高于ADR组[(15.22±2.91) g/L,F=17.907,P<0.05];血总胆固醇:GC组[(3.57±0.31) mmol/L]和EMD组[(3.72±0.16) mmol/L]均低于ADR组[(5.07±0.19) mmol/L,F=4.124,P<0.05];EMD组与GC组血清白蛋白、血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9.166,P>0.05);4组间血尿素氮、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8,P>0.05)。大鼠肾脏病理改变:4组大鼠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ADR组可见肾组织系膜细胞增多,系膜基质扩张,部分球囊粘连;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可见空泡变性,管腔闭塞,管腔内可见蛋白管,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GC、EMD组大鼠系膜基质扩张,球囊粘连等肾组织病变较ADR组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GC组(54.69±5.54)、EMD组(48.55±6.10)和ADR组(80.38±8.04)均较CTR组(23.23±7.03)增强,而GC、EMD组均低于A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066,P<0.05);EMD组又低于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066,P<0.05)。结论大黄素和泼尼松联合应用能显著减少ADR诱导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量,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亦较单用泼尼松明显改善。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对ADR诱导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阿霉素肾病 大黄素 泼尼松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转化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activated kinase 1,TAK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胎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组接受不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z-7-oxozeaneol(5z-7)组、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和OGD+5z-7组,其中5z-7为小分子TAK1抑制剂。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方法对处理后的0 h、6 h及24 h各组磷酸化TAK1(phosphorylated TAK1,P-TAK1)水平及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寡聚体、Gasdermin D-N端(GSDMD-N)、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小胶质细胞焦亡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GD组0 h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及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24 h时P-TAK1水平降低,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P<0.05),电镜下见小胶质细胞胞膜连续性破坏、胞浆溢出、核内染色质边聚等焦亡表现;(2)5z-7组、OGD+5z-7组6 h、24 h P-TAK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OGD组,而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P<0.05)。结论TAK1磷酸化水平的下调对HIBD中小胶质细胞的焦亡具有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与上调NLRP-3的表达及ASC的寡聚化水平有关。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焦亡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转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机械通气促进肺组织有氧酵解并加速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机械通气组(MV组)和TGF-β1受体抑制剂+机械通气组(TGFβ-Ri+MV组),每组6只。其中Sham组仅做麻醉后插管处理并保持自主呼吸,Vehicle组使用阴性对照溶剂灌胃5 d后进行麻醉插管处理并保持自主呼吸,MV组采用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70次/min单次机械通气2 h,TGFβ-Ri+MV组使用TGF-β1受体抑制剂SB525334以10 mg/kg剂量灌胃5 d后采用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70次/min单次机械通气2 h,以上各组7 d后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GF-β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Ⅰ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 type Ⅰ α 1 chain, COL1A1)蛋白含量,比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乳酸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MV组TGF-β1含量(t=2.07,P=0.047)、LDHA蛋白(t=5.09,P=0.003)、乳酸含量(t=2.42,P=0.046)、COL1A1蛋白含量(t=4.327,P=0.012)升高,Masson染色显示肺组织胶原沉积增多。与MV组比较,TGFβ-Ri+MV组LDHA蛋白(t=2.43,P=0.038)、乳酸含量(t=3.16,P=0.025)、COL1A1蛋白含量(t=5.78,P=0.004)下降,Masson染色显示肺组织胶原沉积减少。结论机械通气可以引起肺组织TGF-β1生成并促进有氧酵解,从而加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纤维化进程。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有氧酵解 机械通气 肺纤维化 SB52533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烟雾提取物(SE)对转化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及分泌羟脯氨酸(HYP)、Ⅰ胶原蛋白(ColⅠ)、Col 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完全培养基将通过自制装置提取出的烟雾成分制备成不同浓度(0%、1%、2%、5%、10%)的SE溶液,选用MRC-5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将其分为对照组和TGF-β1组。TGF-β1组在TGF-β1刺激MRC-5细胞1 d后用含不同浓度SE的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对照组采用普通培养基和不同浓度SE的培养基培养。通过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观察不同浓度SE对细胞数量、大小、形态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制作细胞爬片,天狼星红染色后行胶原定量检测,最后ELISA法检测HYP、Col Ⅰ、Col Ⅲ、α-SMA水平,qRT-PCR检测Col Ⅰ、Col Ⅲ、α-SMA 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中,不同浓度SE均抑制细胞的增殖,抑制胶原的合成,抑制HYP、Col Ⅰ、Col Ⅲ、α-SMA的水平,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TGF-β1组中,1%、2%的SE促进细胞的增殖,HYP、ColⅠ、Col Ⅲ、α-SMA的水平增加,且2%的SE最显著,5%的SE对细胞的影响不显著,但10%的SE抑制细胞的增殖,抑制胶原的表达,Col Ⅰ、Col Ⅲ、α-SMA的水平下降。结论低浓度SE通过TGF-β1介质促进MRC-5细胞增殖与分化,高浓度SE对MRC-5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起抑制作用,提示TGF-β1是烟雾吸入损伤后肺纤维化的重要中间介质。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羟脯氨酸 烟雾提取物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壮药扶正复方辅助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0年5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120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治疗,观察组以壮药扶正复方辅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2组均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为治疗终点。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50(CA5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66.7%(40/60)、疾病控制率为81.7%(49/60),对照组分别为48.3%(29/60)、63.3%(38/60),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5.06,P值分别为0.042、0.02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气促、痰中带血、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72、5.02、5.47,P值均<0.001);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t=5.21,P<0.01)。治疗后,观察组CEA[(31.45±4.56)mU/L比(38.98± 5.71)mU/L,t=7.98]、SCC-Ag[(4.87±0.93)μg/L比(7.29±1.25)μg/L,t=12.03]、CA50[(58.27±7.14)U/L比(66.48±7.94)U/L,t=5.9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D3+[(52.43±5.01)%比(48.56±4.87)%,t=4.29]、CD4+[(54.89±5.03)%比(51.09±5.22)%,t=4.06]、CD4+/CD8+比值[(1.95±0.28)比(1.65±0.27),t=5.97]高于对照组(P<0.01),CD8+[(28.12±2.70)%比(31.23±2.64)%,t=6.38]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3.3%(8/60)、对照组为8.3%(5/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378)。结论壮药扶正复方辅助EGFR-TKIs可降低晚期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疗效。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壮药扶正复方 生活质量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大大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以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为主的抗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是HER2阳性乳腺癌早期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抗体偶联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进一步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但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复发耐药,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中度免疫原性,肿瘤组织中浸润多量免疫细胞,免疫治疗具有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以HER2为抗原信号的癌症疫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非常具有发展前景,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 标签: HER2阳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癌症疫苗
  • 作者: 蒋丽 肖奎 龙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中南大学皮肤性病研究所,湖南省皮肤重大疾病与皮肤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南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使其成为抗肿瘤生物制剂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该靶点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包括抗EGFR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接受EGFRIs治疗的部分患者可出现特征性的剂量依赖性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常见类型包括痤疮样皮疹、甲沟炎、皮肤干燥和瘙痒等。这些副作用会导致患者身体、心理的不适,致使抗肿瘤靶向药物剂量调整、方案更换甚至治疗中断。正确识别和处置EGFRIs相关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对于肿瘤的三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EGFRI相关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各种临床表现及其防治策略进行阐述。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痤疮样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觅食运动(foraging exercise,FE)对缺血性卒中大鼠慢性应激后抑郁行为及海马转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雄性成年清洁级SD大鼠,根据体质量匹配原则分为卒中组(n=10)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ation,CUMS)组(n=20)。CUMS组大鼠于造模后1周开始进行3周的CUMS刺激。然后,采用SPSS 24.0软件中的随机数字生成器将抑郁大鼠分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组(PSD组,n=10)和觅食运动组(FE组,n=10)。FE组大鼠进行FE干预,持续4周。分别在MCAO造模后第1周、第4周及第8周结束时进行体质量称量、水迷宫测试、新奇抑制摄食测试(novelty-suppressed feeding test,NSFT)及糖水偏爱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8周后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GF-β1表达变化,ELISA检测血清TGF-β1和TNF-α。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为学数据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大鼠体质量、NSFT潜伏期与摄食量、糖水偏爱率(sucrose preference index,SPI)的组别×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2.936~12.098,均P<0.05)。4周时,与卒中组[(343.80±19.34)g,(12.10±6.97)s,(0.75±0.09)%]比较,PSD组与FE组体质量[(307.80±17.23)g,(305.30±24.39)g]低、NSFT潜伏期[(21.70±7.02)s,(22.40±8.44)s]长、SPI[(0.52±0.06)%,(0.53±0.07)%]低(均P<0.05);8周时,FE组SPI高于PSD组(P=0.045)。三组体质量、PSD组与FE组NSFT潜伏期、卒中组与FE组NSFT摄食量及PSD组与FE组SPI在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8~196.548,均P<0.05)。水迷宫测试中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逃避潜伏期的时间主效应(P=0.034)和组别主效应显著(P<0.001):4周时逃避潜伏期较1周时长(P=0.003);PSD组潜伏期较卒中组长(P=0.005),FE组较PSD组短(P<0.01)。目标象限穿越次数的组别主效应显著(P<0.01):FE组的目标象限穿越次数较PSD组少(P<0.01)。(2)免疫组化显示:与卒中组比较,PSD组海马各区(含CA1、CA3及DG)TGF-β1表达下调(t=5.449~9.353,均P<0.01);与卒中组比较,FE组CA1区TGF-β1表达下调(t=7.433,P<0.01),CA3区TGF-β1表达增加(t=3.342,P<0.05);与PSD组比较,FE组CA3与DG区TGF-β1表达明显上调(t=7.811,8.790,均P<0.01)。(3)Western blot结果:与卒中组比较,PSD组海马TGF-β1表达下调(t=3.255,P<0.01);与PSD组比较,FE组海马TGF-β1表达上调(t=2.906,P<0.05)。(4)ELISA检测显示:与卒中组比较,PSD组血清TGF-β1表达减少(t=2.224,P<0.05),TNF-α表达增加(t=6.127,P<0.01);与PSD组比较,FE组血清TGF-β1表达增加(t=4.417,P<0.01)。结论觅食运动可改善缺血性卒中大鼠慢性应激后抑郁行为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TGF-β1表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觅食运动 卒中后抑郁 慢性应激 海马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预定位技术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阴性荷瘤鼠中探索西妥昔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Cetuximab)靶向EGFR免疫PET显像的可行性。方法以反式环辛烯(TCO)-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修饰Cetuximab获得Cetuximab-TCO。以2,2′-((6-氨基-1-(4,7-双(羧甲基)-1,4,7-三氮烷-1-基)己烷-2-基)氮杂二酰基)二乙酸(L-NETA)为螯合剂,制备68Ga-L-NETA-四嗪(Tz)分子探针,测定其标记率、稳定性。体外培养基底样乳腺癌细胞MDA-MB-468(EGFR+)和MDA-MB-231(EGFR-),进行细胞摄取及阻断实验。用Balb/c-nu小鼠建立MDA-MB-468和MDA-MB-231皮下荷瘤鼠模型;将50 μg Cetuximab-TCO注入荷瘤鼠体内,经过不同时间(48、36、24和12 h)后再注射68Ga-L-NETA-Tz,利用"TCO-Tz"反应(点击化学特异性结合)实现68Ga-L-NETA-Tz与Cetuximab-TCO的体内连接;进行小动物PET显像及生物分布实验。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制备68Ga-L-NETA-Tz分子探针,标记率>95%,2 h放化纯>95%。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证实了预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先后加入Cetuximab-TCO与68Ga-L-NETA-Tz后,1 h时MDA-MB-468细胞摄取率可达(0.69±0.04)%。体内PET显像及生物分布实验结果示,提前36 h注射Cetuximab-TCO,MDA-MB-468荷瘤鼠有最高的肿瘤摄取值[(0.77±0.05)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1 h]及最佳的靶/非靶比值(肿瘤/肌肉:4.67±0.46);给予过量Cetuximab的阻断组、未提前注入Cetuximab-TCO组及MDA-MB-231组肿瘤未见明显摄取[(0.35±0.01)、(0.39±0.05)、(0.45±0.10) %ID/g;F=15.50,P=0.002]。结论采用预定位技术,通过先后注射Cetuximab-TCO和68Ga-L-NETA-Tz,在荷瘤鼠模型中成功进行了靶向EGFR免疫PET显像,为单抗免疫PET显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抗体,单克隆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点击化学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乳腺肿瘤 小鼠,裸
  • 简介:摘要目的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是否可以抑制淋巴瘤肝转移。方法利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系Raji以及弥漫大B细胞系LY-8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31和CD163的表达;肝脏组织的HE染色判断转移。结果LY-8细胞系无法构建肝脏转移小鼠肿瘤模型(0/6),Raji细胞系成功构建小鼠肝脏转移瘤模型(5/6)。VEGFR抑制剂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能抑制肝脏侵犯。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且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163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 < 0.01).结论VEGFR抑制剂阿昔替尼具有抗淋巴瘤生长、抑制淋巴瘤肝脏侵犯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生长 肿瘤肝脏侵袭 小鼠淋巴瘤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中转化因子-β1的影响,并评估其对糖尿病足溃疡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7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生活指导及积极的降糖降脂治疗,并根据创面培养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创面尽早清创,干净后将负压封闭引流套装(美国Kineti Concepts公司)中的泡沫材料裁剪后覆盖创面,用半透明膜密封,予以负压(-75~-100 mmHg)吸引,观察材料若出现持续瘪陷则视为引流有效,连续引流1周,共2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方案参照Kessler等的方法升压15 min,暴露压力为0.25 MPa,吸100%氧30 min×2次,中间间隔10 min吸舱内空气,匀速减压25 min,每日1次,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及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创面情况、血液流变学、创面肉芽组织染色及转化因子-β1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及症状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改善最为明显,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在治疗1周时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但在治疗2周后,2组患者均较组内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创面组织HE染色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主要以炎性细胞为主,新鲜肉芽组织、新生血管较少;治疗1周时,2组患者均可出现大量新生肉芽组织,且数量相差不大;治疗2周后,对照组仍可见较多的新生肉芽组织,但治疗组却略有减少。2组患者创面组织中的TGF-β1蛋白含量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但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TGF-β1蛋白含量却明显回落,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持续1周的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肉芽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增生,提高创面组织中TGF-β1蛋白含量,但随着高压氧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作用逐渐减弱。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 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OA)模型软骨组织中转化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影响,并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兔膝OA的机制。方法选取雌性新西兰兔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冲击波A组[能量密度流(EFD)为0.05(mJ/mm2)]、冲击波B组(EFD为0.11 mJ/mm2)、冲击波C组(EFD为0.22 mJ/mm2),每组10只新西兰兔。模型组和冲击波A、B、C组均采用Hulth′s法建立膝OA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冲击波A、B和C组分别给予对应能量密度流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均每7 d治疗1次,每次冲击2000下,连续治疗4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不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冲击波A、B、C组体外冲击波治疗4周后,处死5组新西兰兔,取兔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肉眼观察关节软骨,HE染色后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评估软骨组织退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分别测定兔软骨中TGF-β1和IL-1β的阳性细胞数、TGF-β1和IL-1β的蛋白量以及TGF-β1和IL-1β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肉眼可见关节软骨退变。模型组改良的Mankin′s评分为(7.30±0.45)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4±0.06)分,且模型组TGF-β1和IL-1β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A、B、C组软骨组织的改良Mankin′s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C组软骨组织中的TGF-β1和IL-1β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降低兔膝OA软骨中TGF-β1和IL-1β的表达,且治疗效果与体外冲击波的能量密度流呈正相关,提示冲击波可能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来减少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从而达到对OA的防治作用。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冲击波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