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在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许多研究阐述了IgE型自身抗体在SLE中包括与组织上自身抗原结合导致的直接损伤、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和淋巴结迁移以及IgE介导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的Ⅰ型干扰素应答反应等致病机制。目前已认识到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慢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中,IgE型自身抗体介导了部分自身免疫反应,而其他包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多发性硬化病等存在IgE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部分研究认为其与IgE型自身抗体有关。目前抗IgE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应用于哮喘以及CSU等疾病的治疗,而IgE型自身抗体及表达FcεRI的效应细胞将有希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治疗靶点。该文将IgE介导的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及其临床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较高的流行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现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持续的气道、肺部炎症以及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是COPD的主要病理特征。即使在危险因素消失后,COPD的炎症依旧持续进展,提示COPD中炎症自我维持机制的存在。免疫反应介导了COPD炎症反应的发生,但是其中的关键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本文总结了COPD炎症发生的适应性免疫相关机制,并提出其中的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是COPD慢性炎症自我维持的关键。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望为COP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炎症 自身免疫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不同动物来源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为流感环境样本监测工作选择更适宜的检测用红细胞。方法选取2009-2016年我国禽流感环境监测中分离到的不同亚型的禽流感毒株,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选用5种动物红细胞(鸡、火鸡、豚鼠、马和绵羊)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动物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的表达及类型,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病毒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特征。结果本研究共检测了14种亚型的28株禽流感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毒株均能与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发生凝集,其余红细胞均出现不能与某些毒株产生凝集的现象;其中1株H9N2(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鸡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1株H1N1(A/环境/山东/76972/2014)和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马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和2株H13N8(A/环境/青海湖/166/2012和A/环境/青海湖/13/2012)毒株与绵羊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在火鸡、鸡和豚鼠红细胞表面可检测到两种类型唾液酸受体α2,3和α2,6,但两种受体表达比例不同;马和绵羊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只检测到表达α2,3。序列分析提示病毒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替换可能是影响病毒红细胞结合特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敏感性最好。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其受体表达及类型会显著影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凝集反应,同时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变化也会影响病毒与不同红细胞的结合。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红细胞 受体 受体结合区
  • 简介:摘要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多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病情活动的参考价值已广泛认可,但CRP升高对判定部分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SARDs)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合并感染的参考意义还远未受到重视。由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感染成为SARDs的首位死亡原因。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降钙素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时亦会增高,因而对病情活动抑或感染的判断存有争议。CRP在SARDs疾病活动或复发时多处于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而红细胞沉降率(ESR)较少受到影响。借助这种分离现象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有SARDs的提示作用,对确诊的SARDs的发热原因有鉴别诊断作用,连续动态监测CRP水平对治疗高CRP相关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是否继发感染的参考价值更大。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风湿性疾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血脑屏障(BBB)完整性与其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反应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47例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Qalb)值7.00为界将患者分为BBB正常组(n=101,Qalb值≤7.00)与BBB损伤组(n=46,Qalb值>7.00),分别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AE临床评估量表(CASE)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和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疾病严重程度,并以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CASE评分或mRS评分低于入院时评分定义为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外周血生化检查结果、免疫治疗反应性等的差异。结果BBB损伤组患者中意识水平下降比例(58.7% vs. 37.6%),脑脊液蛋白水平增高、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比例以及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BBB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治疗3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BBB正常组,治疗前后CASE评分及mRS评分差值均明显低于BBB正常组(0.50±0.46 vs. 3.24±2.93、0.70±0.62 vs. 1.15±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中接受单一免疫治疗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率明显低于接受两联、三联免疫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BB完整性与A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建议对BBB损伤的AE患者积极采用联合一线免疫治疗方式。

  • 标签: 血脑屏障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反应性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早期诊断、预后评价及疗效评估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自身抗体被发现并证实其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准确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诊断效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抗体 早期诊断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由固有免疫缺陷或失调引起的以反复或持续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适应性免疫在发病机制中不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为自身免疫引起的炎症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炎症信号通路的靶点治疗药物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上述任何两种疾病主要特征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的标准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分类、预测预后、病情监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管炎,硬化性
  • 简介:摘要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 CTLs)是指一大类含有一个或多个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的蛋白质超家族,在各类免疫细胞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调控等反应。CTLs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调控机体抗微生物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CTLs在免疫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并总结CTLs家族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与治疗各类微生物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C型凝集素 感染免疫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性因素在癫痫病因中的确立,癫痫与免疫的关系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自身免疫性癫痫是一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疾病,但确定癫痫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病因至关重要。由于自身免疫性癫痫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而可能对免疫治疗有效。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免疫治疗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儿童自身免疫性癫痫的研究有限,本文就儿童自身免疫性癫痫的概念演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简要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癫痫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性因素在癫痫病因中的确立,癫痫与免疫的关系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自身免疫性癫痫是一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疾病,但确定癫痫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病因至关重要。由于自身免疫性癫痫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而可能对免疫治疗有效。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免疫治疗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儿童自身免疫性癫痫的研究有限,本文就儿童自身免疫性癫痫的概念演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简要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癫痫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甲状腺体积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探讨影响AITD患者甲状腺肿大的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附属医院初诊的AITD成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以及血清碘含量测定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体积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7例初诊成人AITD患者,其中Graves病(GD)患者63例,男性30例、女性3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患者84例,男性29例、女性55例。男、女性GD患者的甲状腺体积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男性 = 0.515,r女性 = 0.412,P均 < 0.05]。男、女性HT患者的甲状腺体积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均不相关(r男性 = - 0.137、0.168,r女性 = 0.184、- 0.088,P均 > 0.05)。男、女性HT患者的TPOAb水平与TGAb水平之间均不相关(r男性 = 0.153,r女性 = 0.102,P均 > 0.05)。男、女性GD患者和HT患者的甲状腺体积与血清碘水平均不相关(r男性 = 0.230、0.013,r女性 = 0.096、0.069,P均 > 0.05)。结论GD患者的TRAb水平与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2018年全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质量调查结果,了解国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现状,为开展质量评价及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参评项目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SP100抗体和抗GP210抗体。依托中国医院协会网络平台,采用双盲操作,使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质量调查参评单位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3年内共225家单位参加:2016年22家,占9.7%;2017年65家,占47.1%;2018年138家,占61.3%。2016—2018年各项检测结果符合率(定性):AMA为97.1%、94.6%和96.7%;AMA-M2抗体为96.9%(2017年)和99.1%(2018年);ASMA为92.4%、94.8%和95.7%;抗GP210抗体为100.0%、97.1%和97.6%;抗SP100抗体为100.0%、99.3%和98.9%。其中2018年调查显示各参加单位的主流检测方法为:AMA为间接免疫荧光法97.1%(101/104);ASMA为间接免疫荧光法100.0%(108/108);抗AMA-M2为免疫印迹法80.9%(110/136);抗GP210抗体为免疫印迹法87.9% (94/107);抗SP100抗体为免疫印迹法88.0%(95/108)。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中,ASMA阳性符合率(定性)最低,分别为:76.2%(2016)、81.5%(2017)和81.5%(2018)。各项目定量方法结果差异较大,未做综合分析。结论参评单位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定性结果符合率较高,其中ASMA的检测符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抗体 质量调查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癫痫与自身免疫性脑炎均是近年来随着神经免疫学发展而提出的临床新概念。对于伴有癫痫样发作、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还是自身免疫性癫痫,目前还存在争议和误区。由于二者存在部分共同的抗神经元抗体,且临床表现有一定重叠性,如癫痫的耐药性、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等,常被临床所混淆,造成了不必要的过度抗癫痫治疗。笔者从二者临床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对二者区别和联系进行了释义。

  • 标签: 癫痫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脑炎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共257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长长方案组1855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72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每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及首次IVF/ICSI助孕周期妊娠所需时间(TTP);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拮抗剂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抗苗勒管激素(AM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135.11±36.61) IU]、获卵数[(17.79±7.80)枚]、可利用胚胎数[(9.08±5.56)枚]、优质胚胎数[(5.18±4.56)枚]明显低于拮抗剂组[(170.12±53.94) IU、(20.60±9.92)枚、(10.96±6.59)枚、(6.47±4.97)枚](P<0.001、P<0.001、P<0.001、P=0.012);而Gn使用时间[(14.3±3.23)d]、Gn使用总量[(2 322.08±1 020.48) IU]、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54%)、hCG扳机后中重度OHSS发生率(9.54%)、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69.44%)明显高于拮抗剂组[(9.97±2.47)d、(1 884.19±774.16) IU、0.83%、3.95%、53.94%,P均<0.001]。②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新鲜周期移植后妊娠和冷冻胚胎周期移植后妊娠的周期TTP[(47.67±3.18)d、(140.33±45.43)d]要明显少于长长方案组[(81.25±3.72)d、(185.19±46.52)d,P均<0.001],但总移植周期TT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长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长长方案组可利用胚胎数[(5.79±3.14)枚]、优质胚胎数[(2.78±1.50)枚]明显低于拮抗剂组[(10.14±4.74)枚、(5.70±3.50)枚](P=0.027、P=0.005),而Gn使用总量[(2 535.80±1 212.17) IU]、中重度OHSS发生率(4.55%)明显高于拮抗剂组[(2 075.28±856.03) IU、0](P=0.049、P=0.043)。⑤长长方案助孕和再次长长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再次长长方案助孕的BMI[(24.63±2.99) kg/m2]小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01±3.12) kg/m2,P=0.049],而优质胚胎数[(4.00±3.58)枚]和临床妊娠率(52.10%)明显高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6±2.12)枚、29.41%](P=0.046、P=0.004)。结论对于预期卵巢高反应的患者,拮抗剂方案可显著降低促排卵时间、促排卵剂量、中重度OHSS发生率,提高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但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低,可考虑全部胚胎冷冻后移植。对于前次长长方案助孕失败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下一周期可考虑拮抗剂方案,亦可在改善基础状态并预防OHSS发生的基础上再次选择长长方案。

  • 标签: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拮抗剂方案 临床妊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累积妊娠率 妊娠所需时间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均由免疫系统失调所致。通常认为哮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相互排斥的发病机制,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自身免疫现象在重症哮喘中广泛存在。哮喘患者出现自身免疫现象,预示着哮喘将发展成重症哮喘及难治性哮喘。本文对哮喘中发生自身免疫现象及其可能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涉及机体的炎症反应;而炎症通路亦是衰老的机制。AID的临床观察显示出老年性疾病年轻化的证据。本文综述AID合并衰老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相关文献进展,并简要阐述相关机制,促进两个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衰老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E(IgE)不但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发展,还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发和加重自身免疫反应。IgE型自身抗体已证实可在多种自身免疫相关皮肤病中出现,可能通过与自身抗原结合影响树突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机制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大疱性类天疱疮以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等自身免疫相关皮肤病的诱发和加重中所起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系统性 类天疱疮,大疱性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IgE型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22岁男性患者,因腹泻1年,发现前纵隔占位4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6~8次水样便,伴乏力、里急后重,体质量下降20 kg。胸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查体可闻及肠鸣音活跃。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前纵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物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为胸腺瘤。肠镜检查显示小肠黏膜绒毛感不明显,病理提示小肠黏膜显慢性炎症,绒毛钝缩,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减少;结肠黏膜光滑,显光亮,病理提示结肠黏膜显慢性炎症,隐窝杯状细胞减少,部分区可见较多凋亡小体;倾向于自身免疫性肠病。2019年10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劈开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组织,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B1型胸腺瘤。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在术后2周内症状迅速恶化,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TNI、BNP、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0.35。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行激素冲击治疗。术后3个月,患者脱离呼吸机,无呼吸困难,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至0.55,大便正常,TNI、BNP、CK-MB和LDH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I/R)所致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①体内实验: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冠脉)待心电监护出现明显ST段抬高30 min后放松结扎线进行再灌注2 h来制备I/R后心衰模型;假手术组于同期开胸,仅丝线绕过左冠脉而不结扎。丹参酮ⅡA组术后3 d开始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 10 mg/kg,连续用药9周;其他两组于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9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检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含量;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和TIMP-1的蛋白表达。②体外实验:提取并分离大鼠的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给予7~10 mmol/L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同时给予7~10 mmol/L血管紧张素Ⅱ+ 5~10 mmol/L丹参酮ⅡA)。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吸光度(A)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采用qRT-PCR法检测型胶原、型胶原、MMP-2和TIMP-1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Galectin-3含量。结果①体内实验:大鼠活动状态、毛发顺帖程度及进食量由好到差依次为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组和心衰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模型组大鼠心率(HR)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受损,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升高,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心衰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组大鼠HR明显升高、心功能明显改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降低,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以制模9周变化最为明显〔Ⅰ型胶原mRNA(2-ΔΔCt):4.70±1.19比10.21±1.62,Ⅲ型胶原mRNA(2-ΔΔCt):3.03±0.46比13.84±1.93,TIMP-1 mRNA(2-ΔΔCt):1.90±0.19比4.55±0.43,TIMP-1/GAPDH:0.33±0.04比0.67±0.05,Galectin-3(ng/L):489.93±79.30比821.72±94.09,MMP-2 mRNA(2-ΔΔCt):0.37±0.07比0.03±0.01,MMP-2/GAPDH:0.69±0.09比0.21±0.04,均P<0.05〕。Masson染色显示,心衰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纤维化,而丹参酮ⅡA干预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组织的纤维化。②体外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组培养24 h和48 h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IMP-1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升高,MMP-2表达明显降低。与血管紧张素组相比,血管紧张素+丹参酮ⅡA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IMP-1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降低,MMP-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以培养48 h改变最明显〔细胞增殖率:(57.0±3.7)%比(67.0±2.4)%,Ⅰ型胶原mRNA(2-ΔΔCt):551.43±67.10比871.48±12.25,Ⅲ型胶原mRNA(2-ΔΔCt):233.76±18.73比385.51±31.35,TIMP-1 mRNA(2-ΔΔCt):238.69±17.37比351.84±26.17,Galectin-3(ng/L):283.76±28.73比415.51±31.35,MMP-2 mRNA(2-ΔΔCt):108.54±12.10比51.47±6.25,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改善I/R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肌重构。

  • 标签: 丹参酮ⅡA 半乳糖凝集素-3 心肌重构 心肌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