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余科科 张杰 赵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3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生物样本库,上海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上海 200030
  • 简介:摘要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恶性间皮细胞肿瘤,表现为胸膜或心包的弥漫性受累,肿瘤侵袭性强、恶性度高、预后差。弥漫性胸膜间皮瘤起病隐匿,初诊时多为晚期,治疗困难,疗效欠佳,5年生存率约10%,中位生存期7~9个月。精准的病理诊断和预后分析对于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非常重要。本文综述国内、外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多学科联合诊断进展及其临床意义,以期有助于提高临床规范化诊疗水平。

  • 标签:
  • 作者: 张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云南云通司法鉴定中心,云南 昆明650200
  • 简介:目的:研究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类型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01月-2021年12月人体损伤鉴定中不同种类型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MRI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评估诊断效果。结果:MRI+MSCT诊断检查准确率95(95.00%)明显高于MRI诊断85(85.00%),P<0.05;MRI+MSCT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MRI+MSCT诊断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隐匿性骨折诊断诊断、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不同类型;隐匿性骨折;MRI;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度;影像学表现
  • 作者: 许东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影像诊断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影像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胰外片状高密度、胰内小灶液化中的检出率方面,CT显著高于彩超;与彩超相比,CT在胆总管结石与胆管扩张的检出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CT在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中的检出率、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使疾病检出率得到提升,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诊断意义
  • 作者: 李堂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CT对于实质脏器损伤、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结合CT诊断结果和手术、DSA随访结果进行对比,6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实质脏器损伤阳性54例,占比90%。空腔脏器损伤阳性19例,占比3%。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实质性脏器损伤敏感性94.44%、特异性80.00%。结论:多层螺旋CT可用于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诊断结果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胸腹部创伤;多层螺旋CT;诊断意义
  • 作者: 汪林娇,赵曙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芒市678400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微生物检验对尿路感染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微生物检验和尿常规检验。检验后,观察微生物检测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患者治疗前后的CRP、PCT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微生物检验诊断准确率高于尿常规检验,治疗后患者的CRP、PCT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高于尿常规检验,能详细检验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具体类型,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针对性的依据,使患者的炎症因子显著降低,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尿路感染;微生物检验;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内镜活检确诊GIST病例,复阅HE切片、整理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结果,记录临床治疗经过。结果共计检索出GIST诊断记录4 095例,其中内镜活检发现肿瘤组织67例,占比1.6%。男性48例,女性19例,男女比2.5∶1.0;年龄31~90岁,平均61岁;胃59例,十二指肠8例。梭形细胞型47例,上皮样型14例,混合细胞型6例。免疫组织化学DOG1阳性100.0%(64/64),CD117阳性98.4%(62/63),CD34阳性87.5%(56/64),S-100蛋白阳性3.6%(2/5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12.1%(7/58),结蛋白阳性12.3%(7/57),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4.0%(2/50)。依据形态学评估34例可归为恶性GIST。初诊考虑为低分化癌3例,均为上皮样型GIST,另有4例梭形细胞型GIST由于肿瘤细胞数量较少,初诊时无法明确或漏诊。在67例病例中,26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率38.8%(26/67),活检后2例患者失访;33例直接手术,手术患者仅2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率6.1%(2/33);16例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及手术,这部分患者10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比例10/16;16例持续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患者中,14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比例14/16。结论内镜活检诊断GIST的比例很低,对于绝大多数的活检材料是能够完成准确的病理诊断和辅助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上皮样型GIST有迷惑性,梭形细胞型GIST少数易漏诊,了解病史、查看内镜记录有助于避免陷阱。行分子靶向治疗者,完善基因检测,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活组织检查 基因表达 基因,肿瘤
  • 作者: 李堂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CT诊断技术应用于穿孔性阑尾炎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并初步疑似为阑尾炎患者120例开展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鉴别诊断。分析CT检查诊断结果。结果: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CT征象与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CT征象表现有较大数据差异,P<0.05。结论:CT可用于阑尾炎的疾病诊断,对于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可以做到准确的鉴别诊断,整体检查时间比较短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及时准确设计与实施,为患者疾病康复提供可靠支持,值得推广。

  • 标签: 穿孔性阑尾炎;非穿孔性阑尾炎;CT;鉴别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在小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小肾肿瘤患者79例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CEUS动态图像绘制肿瘤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获取造影剂到达肿瘤病灶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增强速率、消退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EUS鉴别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VTQ检查获得肿瘤及周围背景肾组织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分析VTQ鉴别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分析CEUS联合VTQ鉴别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79例小肾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27例,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肾嗜酸性细胞瘤9例;恶性肿瘤52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肾乳头型细胞癌14例、肾嫌色细胞癌7例;CEUS联合VTQ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6.90%,特异度为1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为0.855~0.977。结论CEUS联合VTQ能应用于小肾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超声检查 静脉造影 血流灌注 弹性 诊断,鉴别 联合
  • 作者: 方云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200
  • 简介:目的:探究妇产科急腹症联合应用腹部B超和阴道B超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时限2021年6月到2022年7月,研究患者共160例,从我院妇产科随机抽选,组别划分如下:对照组(女性患者8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联合组(患者80,行腹部B超、阴道B超联合检查),比对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联合检验组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仅有3例误诊,确诊(87.50%)和延诊(8.75%)率更,诊断准确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项妇产科急腹症检出率均低于联合组,除宫颈粘连1项其余检出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和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以有效避免延诊和漏诊,给妇产科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腹部B超;阴道B超;妇产科急腹症;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检测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影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31~68(49.35±9.64)岁,均行DWI及DCE-MRI检查,以术前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t检验比较直肠癌分化程度与检测参数ADC值及Ktrans值的关系,χ2检验DWI检测、DCE-MRI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肿瘤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黏液腺癌患者16例,ADC均值为(1.179±0.173)mm2/s,黏膜性腺癌患者134例,ADC均值为(0.896±0.141)mm2/s,黏液腺癌组ADC值显著高于黏膜性腺癌组(t=4.328,P<0.05);黏膜性腺癌组ADC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Ktrans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48、51.125,均P<0.05);术前DWI检测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10/12)、86.36%(38/44)、94.67%(71/75)、89.47%(17/19),总准确率为90.67%(136/150);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8.57%(11/14)、88.64%(39/44)、95.95%(71/74)、94.44%(17/18),总准确率为92.00%(138/150);DWI结合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31%(12/13)、93.02%(40/43)、97.30%(72/74)、90.00%(18/20),总准确率为94.67%(142/150)。结论DWI结合DCE-MRI检查有助于提高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 直肠癌 分化程度 分期诊断
  • 作者: 白世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7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第12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80例为对照。比较两组HbA1c、血清C肽水平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两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糖尿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bA1c高于对照组、血清C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HbA1c、血清C肽为检验变量,1=观察组、0=对照组为效应变量绘制ROC曲线:HbA1c的AUC值为0.750,95% CI为0.676-0.0.823,截断值为8.36; 血清C肽的AUC值为0.700,95% CI为0.620-0.779,截断值为1.00;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807,95% CI为0.742-0.872。结论:对疑似糖尿病患者采取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能极大程度的进行临床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 作者: 傅行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
  • 简介:目的:探究胸部螺旋CT联合MRI技术诊断乳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收治乳腺疾病患者54例,均开展胸部螺旋CT和MRI诊断,并以病理学结果为判断标准,分析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学诊断本组患者中,乳腺癌10例,良性肿瘤44例;胸部螺旋CT联合MRI技术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单一诊断高(P<0.05)。结论:胸部螺旋CT联合MRI技术诊断乳腺癌疾病的价值颇高。

  • 标签: 胸部螺旋CT;MRI;乳腺疾病;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在非肿块强化(non-mass enhancement, NME)腺病与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乳腺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表现为NME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和原发性乳腺癌的106例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乳腺腺病(55例)和乳腺癌(51例)两组,分别测量两组的IVIM定量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SADC)、真实扩散系数(slow ADC, D)、伪扩散系数(fast ADC, 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并分析病灶的位置、DCE影像特征[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 FGT)、乳腺实质背景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 BPE)、分布特点、内部强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类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分析两组数据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选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并进行诊断效能评价,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最佳参数并进行联合诊断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的f值低于腺病[(0.52±0.14)vs.(0.58±0.11),P=0.028],D*值显著高于腺病[(7.85±7.60)×10-3 mm2/s vs.(3.67±1.61)×10-3 mm2/s,P<0.001],两者用于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和阈值分别为0.608、0.730和0.73、4.10×10-3 mm2/s。乳腺癌病灶内部强化特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54.9%),TIC类型以平台型为主(70.6%);腺病内部强化特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65.5%),TIC类型以缓升型为主(72.7%),两者用于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709和0.810。D*值与TIC类型是预测NME乳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3、0.006),两者用于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730和0.810,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明显提高(AUC为0.860,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85.5%)。将单纯腺病(n=39)与硬化性腺病(n=16)进一步进行比较,硬化性腺病的SADC、D、f值均高于单纯腺病(P=0.076、0.176、0.181),D*值低于单纯腺病(P=0.331);单纯腺病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占比分别为43.6%和51.3%),而硬化性腺病全部为不均匀强化,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部强化特征鉴别单纯腺病与硬化性腺病的AUC为0.692,敏感度为100.0%。结论IVIM联合DCE-MRI有助于提高MRI对于NME腺病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TIC类型和D*值是预测NME乳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NME病变内部的强化特点有助于单纯腺病与硬化性腺病的鉴别。

  • 标签: 乳腺癌 腺病 非肿块强化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小气道功能检测替代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检查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CVA组40例、EB组25例、其他慢性咳嗽组40例。分析各组间FeNO与肺功能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eNO、小气道功能、FeNO联合小气道功能鉴别CVA与EB的价值。结果FeNO值在CVA组最高,EB组次之,其他慢性咳嗽组最低,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NO值分别为33.0(30.0,37.8)ppb、28.0(25.5,32.0)ppb、13.0(11.0,15.0)ppb](H=79.00,P < 0.05);肺功能中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CVA组为74(66.0,77.4),EB组为80(79.0,83.3),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8.0(86.4,90.0)]、FEF25(%)[CVA组为70.0(60.3,75.1),EB组为78.0(74.1,85.0),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1.7(78.9,86.3)]、FEF50(%)[CVA组为75.2(67.1,80.8),EB组为80.6(75.7,85.9),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9.4(87.0,90.5)]、FEF75(%)[CVA组为76.4(68.7,85.8),EB组为80.9(77.4,89.7),其他慢性咳嗽组为90.8(87.2,94.2)]在CVA组中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咳嗽组;EB组除FEF25(%)外,MMEF(%)、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咳嗽组;CVA组MMEF(%)、FEF25(%)均明显低于EB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2.82、47.04、47.41、49.11,均P < 0.01),但CVA组FEF50(%)、FEF75(%)与E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FeNO、MMEF(%)为鉴别CVA与EB的重要指标(P < 0.05)。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为鉴别CVA与EB的金标准时,FeNO和MMEF%单独鉴别时,其最佳阈值分别为30.0 ppb、77.7,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2,敏感性分别为70.0%、77.5%,特异性分别为72.0%、88.0%。FeNO及MMEF(%)联合鉴别时曲线下面积为0.8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96.0%。结论FeNO、MMEF%检测可用于鉴别CVA与EB,但两者联合价值更高。

  • 标签: 咳嗽 哮喘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一氧化氮 肺功能 小气道功能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困难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分析TERT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2021年93例诊断结果不确定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信息;重新复习病理切片,对间质细胞密度、间质细胞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及间质生长程度等形态学指标进行判读;采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TER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及TERT蛋白表达水平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6岁;肿瘤最大径1.2~8.0 cm(平均3.8 cm);病理学特点:纤维腺瘤区域中存在分叶状结构,或者间质细胞中至重度丰富;一部分病例肿瘤边界的判读存在困难;TERT启动子突变,在年龄≥50岁、肿瘤≥4 cm、出现4倍及10倍物镜下无上皮区间质生长的病例中发生率更高,这些特点更符合叶状肿瘤;TERT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以及TERT启动子的突变无相关性。结论对分叶状结构的判断争议以及间质细胞丰富肿瘤的分类争议,是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诊断困难的原因;结合形态学特点及TERT启动子等分子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更好地评估复发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叶状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代偿期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构建基于血清学指标的联合模型并评估其对MHE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来自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家医院就诊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使用基线血氨测量值/正常参考值上限(AMM-ULN)集中校正各中心血氨测量结果,以我国《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标准,数字连接试验-A、数字符号试验均异常作为诊断MHE的标准。基于R语言caret包将患者随机(7∶3)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MHE的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图评估诊断性能,并用Bootstrap法(n=200)进行内部验证;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中,MHE占37.8%(70/185),MHE组AMM-ULN、白蛋白、血小板、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教育年限与无MH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M-ULN(OR=1.78,95%CI 1.05~3.14,P=0.038)和MELD评分(OR=1.11,95%CI 1.04~1.20,P=0.002)是MHE的独立危险因素,AUC分别为0.663和0.625。联合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55,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2%和55.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733),联合模型内部验证AUC为0.752。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血氨(P=0.020)和MELD评分(P=0.003)。验证集中,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有较好的校准度(P=0.841)。结论基于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可提高对MHE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硬化 血氨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诊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对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组40例,恶性组100例。患者均接受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比较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的肺结节征象和诊断性能的差异。结果恶性组有空洞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牵拉肺气肿、贴近胸膜和远端穿行血管征的比例分别为11.0%、81.0%、77.0%、49.0%、6.0%、10.0%、31.0%,与良性组的42.5%、62.5%、55.0%、27.5%、20.0%、32.5%、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5.80、5.00、5.66、4.55、4.76、8.96、9.33,均P < 0.05);敏感性最高的征象为分叶征,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效能最高,达82.0%。结论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空洞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牵拉肺气肿、贴近胸膜和远端穿行血管征存在明显差异,分叶征为敏感性最高的征象。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对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成像,三维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是一类缺乏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征的滤泡上皮起源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超声、细胞学检查、分子检测等单一地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检查方法,难以将甲状滤泡状癌与其他滤泡性病变区分出来。包括临床特征在内的多因素风险评估诊断预测模型可能有助于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术前鉴别诊断

  • 标签: 滤泡性肿瘤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甲状腺滤泡状癌 诊断预测模型
  • 作者: 闫玉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检验科 ,安徽 淮南232000
  • 简介:目的:观察人附睾蛋白4(HE4)与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取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给予对照组HE4检测,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CA125检测,对比两组灵敏度、诊断效果以及特异性。结果:上述各指标对比,观察组都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E4联合CA125,对卵巢癌进行联合检测,特异性好,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卵巢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