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影像诊断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影像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胰外片状高密度、胰内小灶液化中的检出率方面,CT显著高于彩超;与彩超相比,CT在胆总管结石与胆管扩张的检出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CT在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中的检出率、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使疾病检出率得到提升,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诊断意义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引发该疾病的因素包括暴饮暴食、胆囊疾病等,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诸多临床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等[1]。随着当前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患有该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临床应采取有效方法诊断该疾病,CT影像诊断法具有诸多优势,其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CT影像诊断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6.23±3.25)岁;发病时间最短1h,最长6h,平均(3.20±2.15h;疾病类型:有44例为水肿型患者,42例为坏死型患者;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暴饮暴食的现象。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超和CT检查;彩超检查:采用GE公司生产的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5MHz为其频率,扫描患者下腹部,可以让患者采取半卧位、卧位、侧卧位的体位进行扫查,对患者的胰腺形状、体积、边缘、回声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详细观察,并对其胆囊、胆道系统进行扫描,如果患者患者存在较大的肠道气体,在扫查时可以采取饮水探查、加压等方式。CT影像检查:对患者腹部扫描中采用飞利浦16 C T5mm2mm分别为厚层、层距指标,120kV为电压,220mAs为电流。患者采取仰卧位的体位进行扫描,扫描前患者应保持空腹状态,并让患者饮500~800mL的水量,自隔面至第三腰椎连续进行扫描,如果扫描效果不理想,必要时刻加层厚3mm扫描,结束扫描后,在后台电子处理系统中传输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之后再进行扫描增强,选取100m碘佛醇,给予肘静脉注入的方式,35mL/s为输注速率[2]

1.3观察指标

观察CT、彩超的影像学特征;观察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pacer.gif±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彩超的影像学特征

在胰外片状高密度、胰内小灶液化中的检出率方面,CT显著高于彩超;与彩超相比,CT在胆总管结石与胆管扩张的检出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CT、彩超的影像学特征

检查方法

n

胰外片状

高密度

胰内小灶

液化

胰外

脓肿

脂肪层

模糊

CT

80

3543.75

3240.00

1923.75

1822.50

彩超

80

2126.25

1923.75

1721.25

2025.00

x2

-

8.235

6.254

0.264

0.092

P

-

-

-

-

0.05

2.2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阳性率

两种检查方法在44例为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彩超相比,CT在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中的检出率、总阳性检出率显著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 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阳性率

检查方法

n

44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

42例坏死型急性胰腺炎

总阳性检出率

CT

80

3240.00

4556.25

7796.25

彩超

80

3037.50

3240.00

6277.50

x2

-

0.265

5.214

5.315

P

-

0.05

0.05

0.05

3.讨论

由于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导致患有急性胰腺炎的人数不断增多,胰腺实质细胞受到损害是该疾病的发病机理,胰腺局部炎性反应是该疾病的主要特征,胰腺局部出现炎症,将会导致胰腺周围组织出现炎性反应或坏死[3]。引发该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包括感染、酗酒、暴饮暴食等,如果不对患者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器官组织,因此,临床应该对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然后为患者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

CT影像诊断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方法,其具有的优势体现在高灵敏度,能实现断面扫描的连续性,可采用冠状面与矢状面断层图像,对病变部位及周围气管组织情况全方位的显示出来,不会影响患者机体,且这种检查方法不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获取图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采用

CT影像诊断法具有重要意义[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胰外片状高密度、胰内小灶液化中的检出率方面,CT显著高于彩超;与彩超相比,CT在胆总管结石与胆管扩张的检出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CT在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中的检出率、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在畸形胰腺炎患者诊断中采用CT影像诊断法能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综上所述,CT影像诊断法具有的优势,值得在急性胰腺炎疾病诊断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天智,李继刚.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9):122-124.

[2]袁德峰.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9):48-49.

[3]王永会,李雪,蒋霜霜,李代文.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15-16+19.

[4]戴国侠.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