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有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便秘等慢性疾病。主因腹胀、上腹部不适3个月,加重伴腹痛3 d入院。3个月前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黑变病,未行治疗。入院后腹部CT检查提示结肠气囊肿综合征,予甲硝唑、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同时予高压氧治疗,5 d后腹痛消失,10 d后复查腹部CT示原结肠周围多发气体和部分肠壁气体密度影消失。结肠气囊肿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少见疾病,结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气囊肿临床罕见。结肠黑变病可引起肠道蠕动减少、肠壁菲薄、肠道压力升高,可能是结肠气囊肿的诱因之一。

  • 标签: 气腹 结肠黑病变 结肠炎囊肿 高压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精灵在结肠镜检查中对结肠息肉检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共18 667例,按时间段分为5组:A组3 131例(2016年11月—2017年4月),B组3 703例(2017年5—9月),C组3 134例(2017年10月—2018年2月),D组4 347例(2018年3—7月),E组4 352例(2018年8—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A、B、C组单纯行电子结肠镜检查,D、E组应用内镜精灵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各组息肉检出率,大、小息肉检出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 667例患者中5 770例患者检出息肉,共检出息肉18 797个。A、B、C 3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1.88%(685/3 131)、26.55%(983/3 703)、22.94%(719/3 134),检出小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87.31%(2 161/2 475)、87.70%(2 751/3 137)、84.57%(2 356/2 78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86,P=0.151; χ2=2.177,P=0.377)。D、E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36.16%(1 572/4 347)、41.61%(1 811/4 352),检出小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90.67%(4 390/4 842)、88.68%(4 928/5 557),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87; χ2=2.416,P=0.120)。内镜精灵结肠镜检查组(D+E组)与单纯结肠镜检查组(A+B+C组)比较,息肉检出率[38.89%(3 383/8 699)比23.95%(2 387/9 968), χ2=485.668,P<0.001]、小息肉检出个数占比[89.60%(9 318/10 399)比86.54%(7 268/8 398), χ2=29.21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时应用内镜精灵,结肠息肉检出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小息肉检出率显著提高。

  • 标签: 人工智能 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 计算机视觉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占整个消化道重复畸形的6%~7%,且绝大多数2岁之前确诊。本文介绍1例17岁结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腹腔镜下诊治过程。

  • 标签: 结肠重复畸形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结肠镜下表现,分析U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178例经结肠镜诊断的UC患者的病历资料,查阅并记录UC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下的表现及临床特征,记录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与UC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经结肠镜检查发现,178例患者病变均呈连续性分布,其中黏膜充血、水肿、有颗粒状改变145例;有浅表、多发密集糜烂及溃疡形成124例;伴假性息肉形成35例。178例UC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其次是腹痛、食欲减退,共10例发生肠外表现。重度组结肠型占比、黏膜活检病变分级为Ⅲ级占比、血清白蛋白(ALB)下降率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而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UC患者年龄、病程等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病变范围、黏膜活检病变分级、ALB下降均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P<0.05)。结论UC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有颗粒状改变等表现为主,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其次是腹痛,病情以轻中度多见,轻度以直肠型为主,重度以结肠型为主,且UC患者病变范围、黏膜活检病变分级、ALB下降均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 病情程度 黏膜活检病变分级 白蛋白
  • 简介:摘要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且危及生命的一项并发症。虽然关于HAEC发病的确切原因我们尚不清楚,但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各项研究,且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因而,本文将对HAE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诊断 预防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误治的全结肠型巨结肠(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病例的误治原因、再手术流程及预后,以提高对TCA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TCA的71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首诊是否接受合适的手术方案,将患儿分为误治组与无误治组。误治组17例,无误治组45例,确诊后放弃治疗9例。误治组首诊均在三级甲等医院(综合医院9例,儿科专科医院8例)。术前误诊10例,无误诊7例。分析误治组患儿首诊信息、再手术原因及诊疗流程。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患儿预后,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生长发育和排便功能。排便功能评估采用Rintala评分,评估时患儿年龄需≥4岁。结果术前误诊患儿均未接受巨结肠手术,无误诊患儿6例行巨结肠手术,1例行升结肠造瘘,手术年龄为26(4,240)d。首次术后出现腹胀16例(16/17,94.1%)、排便困难14例(14/17,82.4%)、呕吐13例(13/17,76.5%)、小肠结肠炎10例(10/17,58.8%)。无误诊患儿再手术原因主要为痉挛段残留(5/7,71.4%)。除2例首次术后明确痉挛段残留以及1例吻合口漏患儿外,其余均再次接受术中多点冰冻病理检查(14/17,82.4%)。误治组17例患儿均再次接受巨结肠根治手术。与无误治组(41例已完成根治手术)相比,误治组平均手术次数、造瘘比例和最终根治手术年龄均明显高于无误治组[手术次数,3(3,5)次比1(1,2)次,P<0.001;造瘘比例,12/17比16/41,P=0.028;根治手术年龄,525(197,1971)d比164(29,464)d,P=0.007]。随访到误治组15例,无误治组31例,随访时间为5.4(2.1,8.0)年。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生长发育情况和Rintala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TCA误治原因主要为术前误诊、手术经验不可靠和术中病理结果偏差。最终根治术前建议再次行多点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先行造瘘。首诊误治的TCA患儿的诊疗时间明显延长,但总体预后尚可。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误治 再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对其清扫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曲结肠癌患者胃结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数目,对影响胃结肠韧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有7例发现胃结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7%,胃结肠韧带淋巴结3部分均可出现转移。胃结肠韧带淋巴结转移与神经侵犯、肿瘤出芽、N分期、肠梗阻均有关(均P<0.05)。结论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并且可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分期。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结 韧带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disorders of Hischsprung's disease,AHD)患儿中出现结肠冗长和屈曲等解剖畸形的诊断治疗和肠神经元病变的相关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25例AHD伴结肠解剖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8.65±4.10)岁。25例患儿均有顽固性便秘,且症状随年龄增加以及社会活动增加逐渐加重,需长期药物助排便,病程超过3年,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儿术前均通过肠系造影检查和72 h结肠传输试验而确诊。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2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结果术前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检查阳性3例,阴性22例;所有患儿均存在肛门直肠抑制反射。92%(23/25)的患儿结肠传输试验72 h的标记物排出率为0。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14例,节细胞减少症11例。术后随访时间>1年,23例患儿便秘症状消失,行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中2例复发后再手术治愈。结论结肠解剖畸形是严重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肠传输时间延迟与便秘程度呈正相关。畸形肠道的肠神经元病变在结肠壁广泛分布,病变范围与结肠传输试验所提示的动力受损肠管范围高度相符,提示手术切除范围和病理学检查的重点部位。

  • 标签: 结肠 畸形 结肠传输 巨结肠同源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研究组行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检测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CD3+、CD4+、CD8+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2/33)低于对照组(21.2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3.03%,1/33)、死病死率(0,0/33)均低于对照组(21.21%,7/33;15.15%,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保障患者远期预后。

  • 标签: 结肠癌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传统根治术
  • 简介:摘要结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胀和便秘。结肠测压可以实时测量结肠腔内压力及结肠肌肉压力波,从而对结肠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是目前评估结肠运动最直接的手段。近年来,高分辨率结肠测压技术迅速发展,使临床医师能够更好地了解结肠运动障碍患者结肠收缩活动的病理生理机制。现就其技术发展及其在儿童结肠运动障碍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肠测压 结肠运动障碍 高振幅传播收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16例先天性巨结肠并接受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患儿。统计患儿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16例患儿中,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57例,发生率为26.3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营养不良、术前合并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术后伤口感染是患儿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感染症状等情况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较高,建议对于此类患儿要提高警惕,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以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巨结肠症 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检测在结肠息肉和结肠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结肠癌患者35例(结肠癌组)、结肠息肉患者70例(结肠息肉组:增生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各35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血清Hcy、FA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cy、FA对结肠息肉、结肠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结肠癌组血清Hcy、FA分别为(18.4±5.1)μmol/L、(5.2±1.4)ng/L,增生性息肉组分别为(15.1±5.1)μmol/L、6.5±2.1)ng/L,腺瘤性息肉组分别为(15.9±4.2)μmol/L、(6.8±2.3)ng/L,对照组分别为(9.2±3.2)μmol/L、(7.5±2.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584、7.671,均P<0.05)。与增生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比较,结肠癌组Hcy水平更高、FA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8、3.279、3.844、4.731,均P<0.05)。增生性息肉组与腺瘤性息肉组Hcy、F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y鉴别结肠癌、结肠息肉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最佳界值为18.1 μmol/L,对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1%、74.8%;FA鉴别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的曲线下面积为0.172,最佳界值为5.5 ng/L,对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5%、76.9%。结论检测血清Hcy、FA有助于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半胱氨酸 叶酸 血清学试验 结肠息肉 结肠肿瘤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肠减压管联合结肠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结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8年9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因恶性结肠梗阻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小肠减压管联合结肠金属支架置入组(联合组)和单纯结肠金属支架置入组(单纯组),比较两组在支架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后续外科手术吻合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联合组18例,单纯组6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18/18)比98.5%(64/65), χ2=0.280,P=0.597],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5.6%(1/18)比21.9%(14/64),χ2=2.432,P=0.119]。联合组有8例、单纯组有2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组支架置入到外科手术时间(6.75±1.28)d,短于单纯组的(9.58±5.76)d(t=3.649,P<0.001),联合组外科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2.5%(1/8),低于单纯组的54.2%(13/24)(P=0.045)。两组手术吻合方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或联合小肠减压管治疗恶性肠梗阻安全有效,且金属支架置入前使用小肠减压管可缩短接受外科手术时间,降低外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肠梗阻 结直肠肿瘤 内镜治疗 小肠减压管 肠道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4±10.15)mL、(90.65±5.19)min,对照组分别为(154.69±15.44)mL、(130.66±4.18)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07、42.454,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2±0.96)d、(3.01±0.26)d、(10.57±1.2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97±0.34)d、(3.99±0.12)d、(14.96±2.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84、24.199、13.026,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结肠癌,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失血,手术 时间因素 住院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9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传统结肠癌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取CME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肛门排气、进食、拔管、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1年复发率为2.22%(1/45);对照组分别为25.00%(12/48)、14.58%(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E治疗结肠癌可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短期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标签: 结肠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样病变患者172例为观察对象。使用结肠镜不同模式进行病灶的观察,比较不同模式下清晰度评分情况。对所有病理标本进行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NBI诊断效能进行判断。结果172例患者共计检出病灶数208个,病灶直径(0.73±0.29)cm,最小0.1 cm,最大2.0 cm。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性病灶132个(63.46%),非肿瘤性病灶76个(36.54%)。NBI模式下国际结直肠病变内镜(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标准示:Ⅰ型78个(37.05%);Ⅱ型104个(54.81%);Ⅲ型16个(7.69%)。NBI模式和常规模式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息肉样病变特异度分别为89.47%和81.57%,灵敏度92.42%和81.82%,准确率91.35%和81.73%;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系数Kappa=0.814、0.6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结肠镜NBI模式进行诊断时,能够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对直径小于2 cm的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结肠息肉 结肠镜 早期诊断 诊断,鉴别 病理 活检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