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弹力绷带联合包扎治疗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12月淋巴水肿护理门诊收治的38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泡沫块绷带+低弹力绷带+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实施综合淋巴消肿治疗。治疗前1 d,治疗后10、20 d测量患侧上肢周径。对比治疗前1 d和治疗20 d后患者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皮肤纤维化发生率。结果治疗10、20 d后,患侧上肢5个测量点周径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患者的患侧上肢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皮肤纤维化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不同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实施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的淋巴水肿程度,缩短疗程,同时可改善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弹力绷带 包扎 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关节腔穿刺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的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疼痛感、舒适度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门急诊注射室关节腔穿刺术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膝关节穿刺后未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疼痛感、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局部渗液、肿胀人数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经穿刺注射后加压包扎制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加压包扎法 膝关节腔穿刺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肢应用自粘型弹力绑带包扎,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膝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及程度、膝关节伸屈功能、疼痛程度。方法髌骨骨折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采用自粘型弹力绷带包扎,57例)与对照组(采用普通绷带包扎,66例),并于术后第2、7、14、35天分阶段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腔积液、膝关节活动度、疼痛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AK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早期(2 d及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髌骨骨折病人术后患肢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自粘型弹力绷带 髌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臂闭合性骨折患者采取弹力绷带护理法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骨外科50例臂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常规组2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常规+弹力绷带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骨折复位肢体肿胀程度改善效果较常规组显著;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常规组的72%;研究组中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臂闭合性骨折患者采取弹力绷带护理法后能够有效降低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肿胀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臂闭合性骨折 弹力绷带 护理 满意度 张力性水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加压止血弹力绷带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二病区收治的2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新型加压止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处的并发症发生率、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撤除绷带所用的时间、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撤除绷带所用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新型加压止血弹力绷带的效果优于常规医用弹力绷带,在保证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减少了医疗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和撤除绷带所用的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绷带 脑血管造影术 医疗粘胶 皮肤损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发生非计划性撤除弹力绷带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二病区经股动脉穿刺行DSA检查的1 051例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非计划性撤除弹力绷带分为对照组(943例)和观察组(10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介入术后常规护理,静卧24 h撤除弹力绷带;观察组术后卧床未达到24 h即撤除绷带,原因包括术后患者强烈要求入厕排便、病情需要外出检查、皮肤过敏严重、患者依从性差、穿刺侧肢体随意活动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处渗血、淤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处渗血、淤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腰背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行DSA检查术后卧床未达到24 h撤除弹力绷带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增加患者舒适度。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撤除绷带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绷带与输液保护罩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5月该科住院的婴幼儿10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手背位置给予留置针穿刺成功、康惠尔透明贴予以保护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针对患儿留置部位进行合理固定,观察组采用输液保护罩进行固定,两组固定原则为安全、耐用,均不采用其他材料协助固定。比较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24 h,48 h,72 h内的留置针固定效果,留置期间弹力绷带与输液保护罩松解次数及花费的时间,留置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长长于对照组留置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082)。②两组比较,总体固定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比较,对照组松解花费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14,P=0.000)。④两组比较,观察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4,P=0.043)。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固定留置针效果良好,均有关并发症发生,医用保护罩易于护理人员有效评估,减轻护理工作量,但应用部位有限。护理人员在婴幼儿临床留置针固定过程中,可结合患儿具体位置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

  • 标签: 弹力绷带 输液保护罩 静脉留置针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联合弹力绷带减少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Ⅴ、Ⅵ)术后失血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生成序列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拟行手术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55岁,平均46.0岁)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手术切皮前5~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后不使用弹力绷带;B组:手术切皮前5~10 min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5 mg/kg,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至膝上。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48 h引流量、静脉血栓性疾病、术后伤口并发症、术后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术后24 h D-二聚体值等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前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B组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04.6±10.4)、(113.3±11.9)g/L,术后48 h引流量分别为(277.1±229.2)、(207.1±124.3)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318.0±83.4)、(266.2±60.9)mL,总失血量分别为(792.8±202.8)、(692.2±124.9)mL,术后24 h D-二聚体值分别为(5.1±1.3)、(4.1±0.7)mg/L,术后VAS评分分别为(5.2±0.9)、(3.9±1.1)分,术后24 h下肢周径均值分别为(35.5±3.0)、(34.4±2.6)cm,术后72 h下肢周径均值分别为(33.8±2.1)、(32.8±2.3)cm,术后伤口瘀斑血肿率分别为20.0%(4例)和0(0例),住院时间分别为(6.6±1.0)、(6.2±1.2)d;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及其他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弹力绷带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是合理且安全、有效的,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的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促进患者加速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氨甲环酸 失血,手术 膝关节 胫骨平台骨折 弹力绷带
  • 简介:摘要假体隆乳术作为当前盛行乳房整形手术,因有异物植入体内加之手术部位相比其他手术体积较大,术后需严密包扎。研究显示,包扎及适当的加压具有保护切口、减少积液、稳定假体位置、塑形乳房的作用。常用的加压材料有弹力带和外科文胸,亦常用运动文胸来替代,但弹力带和外科文胸的选择及应用方案尚未统一,运动文胸在隆乳患者术后加压及塑形的效果亦尚不明确。本文概述了术后包扎、加压及加压材料的发展及现状,提出常用方案存在的问题,为假体隆乳术围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假体隆乳术 围术期 加压包扎 弹力带 外科文胸
  • 简介:摘要探讨一种改良包扎方法对眼袋切除术的护理效果。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大坪医院整形美容科行眼袋切除术130例患者,男24例,女106例,年龄18~75岁,平均47岁。按照手术时间编号分组,单数为改良组65例;偶数为对照组65例。对照组用普通法包扎眼袋,改良组用特殊制作的纱布块贴近下睑缘左右错位法包扎固定。130例患者眼袋切除术均一期愈合。术后3 d拆除纱布,对下睑水肿、瘀斑、睑外翻等程度进行评分,改良包扎法术后效果优于传统包扎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包扎法较传统包扎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袋切除术 改良包扎法 传统包扎法 纱布错位重叠 弧形纱布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2018年7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10例需植皮的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5~53岁),共17只患手,将手套包扎法用于植皮术中止血。术中初步止血后,以无菌乳胶手套作为手的内层覆盖物,再以纱布加压包扎,20 min后由近及远依次去除纱布和手套,再次彻底止血,最后植皮。手套作为内层覆盖物避免了纱布纤维与创面粘连,不会在打开包扎时造成小血管再次出血,减少了电凝的过度使用及对创面的二次损伤,减少失血量、缩短止血时间。

  • 标签: 止血 皮肤移植
  •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供体选择、制备技巧、植片的可视化)、关键手术技术(植片的植入、展开、固定)、术后并发症(植片脱位、高眼压、排斥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以及失代偿等)以及视力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失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后阴茎背伸包扎法的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80例拟行隐匿性阴茎矫治手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背伸包扎组和传统包扎组,每组各40例。传统包扎组术后采用传统的阴茎垂直腹壁套袖式包扎法,背伸包扎组采用阴茎背伸包扎法。记录比较2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敷料拆除时患儿的最高疼痛评分、敷料拆除所用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例患儿符合退出标准,共完成75例,其中背伸包扎组38例,平均年龄为64个月;传统包扎组37例,平均年龄70个月。背伸包扎组与传统包扎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2/38)和10.81%(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05)。背伸包扎组与传统包扎组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分别为(0.87±0.91)次、(1.54±1.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P=0.003);敷料拆除时患儿的最高疼痛评分分别为(5.21±1.19)分、(7.24±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7,P<0.001);拆除敷料所用时间分别为(3.21±1.24) min、(7.56±1.8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7,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的阴茎垂直腹壁套袖式包扎法,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后阴茎背伸包扎法可减少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减少敷料拆除时间和患儿疼痛程度。

  • 标签: 隐匿性阴茎 包扎 疼痛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绷带式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者96例(96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应用绷带式接触镜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炎治疗不用绷带式接触镜组,每组各48例(48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天和7天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520,-2.989;P=0.024,0.010)。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两组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2.593,P=0.021)。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破裂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2.08%(χ2=1.011,P=0.753)。结论应用绷带式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术后可缓解角膜刺激症状,有利于眼表修复、稳定泪膜。

  • 标签: 镜,接触,绷带式 手术,翼状胬肉 移植,干细胞,角膜缘
  • 简介:目的:研究在创伤病人的输血指导中TEG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创伤病患20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止血、止痛、输血等治疗措施,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CCTs和TEG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两种指导方法的凝血阳性率。结果:CCTs检测输血前后的指标变化差异显著;TEG在输血前后的指标数值变化也有显著差异;但对比两种方法在8h、24h对病人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的检测结果,明显为TEG的指导效果更佳,差异显著(P<0.05)。结论:TEG在创伤病人输血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要优于CCTs,建议优先推荐血栓弹力图。

  • 标签: 血栓弹力图;创伤;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DMD)是眼科手术及操作潜在的严重并发症,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角膜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影响患者视力预后。患者早期有异物感,伴或不伴视力下降,当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时,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由于其发病隐匿,且严重威胁视力,近年来引起了眼科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最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随着裂隙灯检查、前节OCT、UBM及共焦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为较小范围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早期诊断率,缩短了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瑜伽带在规律透析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9年2~7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透析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干预组给予瑜伽弹力带运动训练,采用肌力评分表和患者自理能力评估表对干预后的两组患者进行肌力状况和自理能力等级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理能力得分为(87.17±16.42)分,处于轻度依赖水平,对照组自理能力得分为(57.62±25.74)分,处于中度依赖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肌力提高,正常肌力35(83.3%)例,干预后对照组正常肌力23(54.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计划地使用弹力瑜伽带锻炼可以改善规律透析患者的肌力状况,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持性腹膜透析 弹力瑜伽带 肌力 自理能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辅助治疗急性眼化学性烧伤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大化集团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急性眼化学性烧伤28例(35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18只眼),对照组14例(17只眼)。所有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及常规治疗,观察组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佩戴绷带镜。随访21天,观察视力、角膜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天观察组视力(BCVA,logMAR)为0.20±0.08,优于对照组的0.31±0.12(t=-3.134,P=0.004)。治疗后3、7和14天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Z=-3.304,-3.312,-2.249;P=0.001,0.001,0.024)。观察组角膜愈合时间为(9.44±3.93)天,较对照组的(14.82±4.53)天短(t=-3.759,P=0.001)。结论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以缩短急性眼化学性烧伤后角膜修复时间,使视力更快恢复。

  • 标签: 眼,烧伤,化学,急性 接触镜,绷带式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高密市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凝血指标指导下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进行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三种血液成分输注例数和输注量。结果观察组需输血小板9例、血浆19例、冷沉淀11例,对照组分别为18例、27例、19例,观察组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使用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5.391、4.133,均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0.80±0.25)u、血浆(258±60)mL、冷沉淀(9.2±2.5)u,对照组分别为(1.28±0.39)u、(420±85)mL、(16.0±3.5)u,观察组血小板、血浆、冷沉淀输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9、8.669、8.802,均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比常规凝血检测结果更能合理、精准的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指导,并可减少血液输注量。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液凝固因子 产后出血 输血 血小板 血浆 冷沉淀
  •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内眼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较为常见。此并发症通常在术中出现,根据临床表现正确判断并处理,预后较好,但诊断和处理不及时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针对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总结并分析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高相关诊疗水平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43-149)

  • 标签: 角膜后弹力层 手术中并发症 角膜水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注射, 眼内 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