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斜视检查在斜视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三棱镜加遮盖试验(prism-cover test,PCT)的结果为"金标准",但其主要依靠检查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为提升检查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检查过程的客观性,同时降低检查的难度和减少检查所耗费的时间,研究者们开发了一些客观测量斜视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红外摄像机、眼球追踪仪等,通过模拟传统的检查方法来进行斜视的客观测量。(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76-79)

  • 标签: 客观测量 斜视 眼动追踪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近端双侧侧方预减压方法在手指脱套断再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3月至2021年5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常州医疗区骨二科治疗的14例(29指)手指脱套性断患者行脱套软组织及断指再植术,分为指尖软组织仍保留未脱套和未带指骨与甲床脱套2种类型,采用远、近端双侧侧方指体预减压技术,在指掌侧固有动脉双侧的脱套皮肤旁正中切开至真皮下,作为预减压切口,寻找可供吻合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和神经束远侧断端,并与近端的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别进行吻合和缝接,分别吻合指腹及指背静脉(直接吻合11例,桥接吻合3例)。术后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和微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指体外形、指腹饱满程度、甲板重生情况及手指运动功能,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其功能恢复。结果术后14例29指脱套断指体全部成活,有4指小部分软组织坏死,给予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指体外形无明显萎缩,指腹饱满,甲板重生,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TPD恢复至6~10 mm,平均7 mm;手指运动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结果优23指,良4指,差2指,优良率93.1%。结论对远端软组织完整、血管神经束损伤相对较轻的手指脱套性断行断指再植,术中采用远、近端双侧方预减压方法,术后成活指体外观饱满,感觉功能良好,甲板生长,术中及术后治疗采取个性化处理,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脱套伤 断指 再植 预减压方法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床活动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后1 w进行被动式行走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早期床活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术后最早床活动时间、床舒适度、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最早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床活动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SF-3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3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床活动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有保障,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意义明显,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治疗费用。

  • 标签: 食管癌 早期离床活动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2021年6月和8月,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分别收治拇指复合组织块完全断的患者各1例,经清创、骨折固定及神经、血管、肌腱修复,拇指复合组织块再植成活,康复锻炼2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拇指功能、感觉、外观恢复良好,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精细操作。

  • 标签: 拇指 复合组织块 离断伤 再植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以复发性胰腺假性囊肿为主要表现的胰管断综合征,经过2次内镜下囊肿胃引流以及4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最终成功放置胰管支架进行胰管断裂桥接治疗,术后囊肿吸收,患者恢复良好。此病例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胰管断综合征,尤其是对于反复发作的胰腺假性囊肿更应当警惕本病。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管离断综合征
  • 简介:摘要报道2021年11月22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例切纸机致双手10指完全断的患者,经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手术共用时约7.5 h,10指全部成活。术后6个月随访,骨折已愈合,双手外形、功能良好。本文报告本例并总结手术的经验。

  • 标签: 十指离断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尽管目前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已呈现多元化与多学科的治疗模式,但以贲门周围血管断术为主要代表的手术治疗仍将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其手术操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中国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治疗的定位,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指标,手术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共识强调门静高压外科治疗的规范化,重视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防治,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手术操作指导。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外科手术 血管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劈式肝移植(SLT)和活体肝移植(LDLT)治疗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暨肝移植中心行SLT的64例胆道闭锁患儿及同期实施LDLT的44例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SLT的患儿中,男40例,女24例,移植时年龄为4~168个月,中位年龄为8个月;接受LDLT的患儿中,男24例,女20例。移植时年龄为4~24个月,中位年龄为7个月。将64例胆道闭锁患儿根据接受SLT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SLT早期组32例(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和SLT技术成熟期组32例(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LDLT组和SLT组及SLT早期组和SLT技术成熟期组中胆道闭锁患儿移植肝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检验。结果LDLT组冷缺血时间[M(IQR)][218(65)min]、术中出血量[175(100)ml]及移植物与受者体重比(3.0±0.7)低于SLT组[500(130)min、200(250)ml及3.4±0.8](Z=-8.064、Z=-2.969、t=-2.048,P值均<0.05)。SLT技术成熟期组患儿冷缺血时间[457(158)min]及总住院时间[(37.4±22.4)d]低于SLT早期组[510(60)min及(53.0±3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32、t=1.934,P值均<0.05)。LDLT组及SLT组术后1周内肝功能指标呈单峰变化,ALT、AST、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肌酐的峰值均出现于术后1 d,凝血酶原活动峰值出现于术后3 d。术后7 d各项指标降至接近正常值。LDLT组患儿1、2、3年总体生存率均为95.5%,SLT技术成熟期组1、2、3年总体生存率均为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早期组患儿1、2、3年总体生存率均为90.2%,与SLT技术成熟期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早期组的并发症主要为手术相关并发症(28.1%,9/32),SLT技术成熟期组并发症主要为非手术相关并发症(21.9%,7/32)。SLT组共有5例死亡,其中SLT早期组4例,SLT技术成熟期组1例。结论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SLT治疗儿童胆道闭锁可达到与LDLT相当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生存率
  • 简介:摘要尽管目前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呈现多元化与多学科的治疗模式,但以贲门周围血管断术为主要代表的手术治疗仍发挥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手术操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订《开腹贲门周围血管断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治疗的定位,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指标,手术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防治等。本共识强调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规范化,重视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防治,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手术操作指导。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开腹 手术操作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脑半球断术治疗儿童半球性病变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大脑半球断术治疗儿童半球性病变所致难治性癫痫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20. 52个月,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发作类型、影像学、脑电图、病理结果等,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并对其进行随访以了解癫痫控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9例患儿均经过详尽的术前评估并接受大脑半球断术,共施行手术31人次,其中2例因术后断不彻底行二次手术后癫痫发作缓解。术后病理提示皮质发育畸形14例,符合斯德奇-韦伯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的9例,脑软化5例,结节性硬化1例。术后感染10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除了1例患儿于术后半年因接种疫苗过敏死亡,其他所有患儿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23. 20个月。按Engel预后分级判断疗效,Engel Ⅰ级21例(75. 00%),Ⅱ级2例(7. 14%),Ⅲ级5例(17. 86%),目前已停药3例,术后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侧肢体肌力和术前相仿,远端精细运动差。结论相比传统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大脑半球断术能达到良好的控制癫痫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尤其适用于儿童半球性病变所致难治性癫痫。

  • 标签: 癫痫 大脑半球切除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针对医学生的科学方法学习量表,并进行信度和效检验。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原则,在文献分析、前期访谈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原始量表。随机整群抽取105名本科生进行预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初试量表。再次选取851名本科生进行正式调查,通过信效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正式量表。采用SPSS 22.0和AMOS 22.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式量表由5个潜在变量、9个测量变量和51个题项组成,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7,整体重测信度为0.89,各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和KMO(Kaiser-Meyer-Olkin)值均大于0.80,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0.50,拟合度检验P=0.155,拟合质量良好(χ2/df=1.41,RMR=0.04,RMSEA=0.02等)。结论科学方法学习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和拟合度,可作为评价医学生科学方法学习行为的测量工具。

  • 标签: 医学生 科学方法 学习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对耳轮以远耳廓撕脱性断显微再植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共收治5例对耳轮以远的耳廓撕脱离断伤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9~62岁。将耳廓彻底清创后,采用逆行再植法进行再植,动脉:均取足背静脉桥接耳后动脉;静脉:2例直接缝合,2例取足背静脉将断耳廓的耳后动脉分支桥接于近端耳廓的耳后静脉,1例未缝合。其中2例断耳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皮缘小切口放血治疗,2例动脉静脉化的断耳血运良好,术后均行抗凝、抗血管痉挛、抗感染治疗。术后定期采用电话、微信图片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再植5例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2例静脉危象耳廓轻度萎缩,所有耳廓均无明显色素沉着,1年后感觉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血管质量的预判及高质量的显微缝合是耳廓再植成活的必要条件。对于撕脱性断耳廓再植,彻底清除损伤血管、行血管移植是预防血管危象的关键技术。

  • 标签: 耳廓 再植术 血管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断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等优势。为了科学、合理与规范地推广该技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共同讨论形成了《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断术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共识秉承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与微创化原则,详细阐述了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断术的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术后管理与术后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外科手术 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近年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断术已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推广应用。为了科学、合理与规范推广该技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订《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断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该共识秉承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与微创化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与麻醉方式,手术器械与设备,手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中转开腹指征,术后管理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等,旨在规范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断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手术操作 专家共识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焦镜片后的主观视觉质量,并与角膜塑形镜、单焦点镜片相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7—10月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焦镜片31例(31眼) (DIMS组)、OK镜32例(32眼) (OK镜组)、单焦点镜片30例(30眼) (SV组)共93例(93眼)近视患者。配戴矫正镜片1个月后,采用Oculus视功能检查仪对3组进行全程视力、对比敏感、中间视觉、眩光、立体视等主观视觉质量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戴镜后近、远视力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近、远立体视锐当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600″~200″立体视视锐的人数分别都是最少的。3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6, P<0.001),合格例数最多的DIMS组有20例(65%)被检者对比敏感≤15%。DIMS组在有无眩光情况下,对比等级(1:2.7、1:2.0)的通过率均高于OK镜组、SV组,且1:2.0对比等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立体视锐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 P=0.008),与屈光度数无相关性。眩光与对比敏感间呈正相关(r=0.64, P<0.001),与性别、年龄、屈光度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多区正向光学焦镜片相对于角膜塑形镜及单焦点镜片而言,可提供更好的主观视觉质量,有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 主观视觉质量 近视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断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韧带复合体,释放眶隔脂肪的手术在中面部年轻化应用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重庆橙尚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收治眼袋伴泪沟、睑颊沟凹陷患者39例,男2例、女37例,年龄30~58(39±7)岁。用下睑缘切口完全断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复合体,骨膜上钝性剥离贯通眶前间隙、颌前间隙和颧前间隙,充分舒展内、中、外侧眶隔脂肪团,平整下移至眶骨下缘骨膜上,分内、中、外3点固定,同时行眼轮匝肌外眦骨膜悬吊。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39例患者睑袋膨出、泪沟、睑颊沟凹陷得到改善,中面部下垂组织复位较好且效果持久。3例患者术后自觉外眼角牵拉感,3~4周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因术后血肿出现轻度睑球分离,抗瘢痕治疗后3个月症状消失。结论伴有睑袋膨出、泪沟凹陷、睑颊沟凹陷的中面部组织下垂患者,该术式可安全有效地解决衰老问题,达到中面部年轻化目的,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衰老 眶隔脂肪释放 睑袋 泪沟 睑颊沟 悬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我们对5例前臂完全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障碍患者,分期采用转位示小指指浅屈肌腱重建蚓状肌功能,转位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掌长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屈伸及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再植术 治疗结果 腱转移术 蚓状肌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劈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劈式肝移植手术的4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49±12)岁。根据肝再生率(LRR)是否大于100%,分为两组:再生良好组(LRR≥100%,n=24)和再生不良组(LRR<100%,n=20)。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差异及术后生存率。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术后15、30、90、180 d的移植肝体积变化率分别为(117.04±7.00)%、(164.03±16.72)%、(180.98±26.30)%、(159.40±26.28)%。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2、3、4、5、6、7天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术后第1、2、3、4、5、6、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5、6、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0天的每100 g肝质量门静脉流量情况均好于再生不良组。再生良好组和再生不良组受者术后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肝再生不良受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肝再生良好的受者。

  • 标签: 肝移植 肝再生 门静脉 肝功能
  • 作者: 刘珠珠 魏瑞华 张翔宇 裴如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193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周边焦软性角膜接触镜(PDSCLs)与单焦框架眼镜、单焦角膜接触镜(SVCLs)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使用中文检索关键词近视、角膜接触镜、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眼轴、屈光不正和相关自由术语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网(VIP)等数据库,使用英文检索关键词myopia、contact lens、children、adolescents、myopia progression、axial length、refractive error和相关英文自由术语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收集数据,纳入将佩戴PDSCLs者作为试验组、佩戴单焦框架眼镜或SVCLs者作为对照组来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采用RCTs的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本研究的评级指标为2个组间屈光度变化和眼轴长度变化的差异,合并效应量以加权均数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采用I2检验评估各研究的异质性。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比较采用Z检验。将附加度数≤+2.00 D、低像差、低焦深量的试验数据分配至低中附加组,附加度数>+2.00 D、高像差、高焦深量的试验数据分配至高附加组,采用亚组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附加值PDSCLs对近视的控制效果。结果共检索到378项研究,最终纳入10项高质量的RCT研究,共14组数据纳入Meta分析。纳入文献中受试者年龄6~18岁,随访时间10~36个月,包括试验组808例和对照组837例。其中有2项交叉试验研究未设置洗脱期,故仅纳入其首次干预后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屈光度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22 D,95%CI:0.15~0.30,Z=5.65;P<0.05);试验组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10 mm,95%CI:-0.12~-0.09,Z=12.28;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低中附加亚组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屈光度变化和眼轴长度变化的WMD分别为0.21 D(95%CI:0.10~0.31)和-0.10 mm(95%CI:-0.13~-0.08)。高附加值亚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屈光度变化和眼轴长度变化的WMD分别为0.26 D(95%CI:0.13~0.38)和-0.13 mm(95%CI:-0.15~-0.10)。结论与单焦框架眼镜或SVCLs相比,PDSCLs可更有效地减缓儿童的近视进展,且PDSCLs附加度数较高时,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近视 防控 儿童 青少年 角膜接触镜 屈光度 眼轴长度 周边离焦 近视离焦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