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抗体的一新型替代,亲和体不仅以高亲和力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同时又具备相对分子质量小(~6 500)、穿透性强、免疫原性弱和制备过程简单等诸多特性。因此,亲和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体内成像诊断和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和可行性。此文对其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亲和体 靶向治疗 成像诊断 生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对小细胞肺癌(SCLC)鉴别价值及疗效评估。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治疗的SCLC患者93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良性肺疾病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清ProGRP、NSE及cyfra21-1水平,比较2组血清ProGRP、NSE及cyfra21-1水平的差异,分析ProGRP、NSE及cyfra21-1对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ProGRP[98.98(51.09,160.15)]μg/L、NSE(23.06±6.38)μg/L及cyfra21-1[5.62(4.80,6.63)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值分别为-6.914、8.71、9.89,P值均<0.001)。对93例患者进行4周的放化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roGRP[112.86(53.01,152.82)]μg/L、NSE[58.36(44.41,67.49)]μg/L、cyfra21-1[2.38(1.82,3.19)]μg/L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值为-110.072、-11.779、8.36,P值均<0.001)。NSE与ProGRP、cyfra21-1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0.51,P<0.001),ProGRP与cyfra21-1呈正相关(r=0.45,P<0.001)。以SCLC作为状态变量,血清ProGRP、NSE及cyfra21-1水平为检验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表(χ2=141.95,P<0.05),而模型R2=0.725,得到联合因子的预测值有效。模型方程式为联合因子(Y)=7.693-0.222×NSE-0.017×ProGRP-0.63×cyfra21-1。绘制血清ProGRP、NSE及cyfra21-1水平及联合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联合因子>cyfra21-1>NSE>ProGRP(Z=1.000,P=0.317),敏感度:ProGRP>联合因子>NSE>cyfra21-1(χ2=12.00,P=0.213),特异度:cyfra21-1>联合因子>NSE>ProGRP(χ2=12.00,P=0.213)。结论NSE、ProGRP、cyfra21-1均对SCLC有诊断价值,联合应用更具优越性。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育龄人群中21遗传代谢病的携带率,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同时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集897位无关健康个体(包括143对夫妇)的外周血,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该897位个体的54个基因(21遗传代谢病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筛选在数据库记载的致病性/疑似致病性变异和未记载的功能丧失型变异。结果897位个体中检出数据库记载的54个致病基因中致病性/疑似致病性变异和未记载的功能丧失型变异共140个,总频次为183次,人均携带0.20个。一对夫妇同时携带SLC25A13基因致病性变异,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生育一健康婴儿。检出的变异涉及40个基因,变异数频次较多的5个基因分别是ATP7B、SLC25A13、PAH、CBS和MMACHC。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人群中该21遗传代谢病发病率约为1/1100,发病率较高的5单基因病是瓜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糖原累积病和苯丙酮尿症。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21遗传代谢性疾病在中国育龄人群中的携带率及发病率,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孕前遗传病携带者筛查是主动的一级预防措施,是阻断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全外显子组测序 孕前携带者筛查 遗传代谢性疾病 基因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髓系肉瘤为骨髓外的任一解剖部位出现由髓系不成熟细胞伴或不伴有髓系成熟细胞组成的肿瘤性团块,可以为白血病的首要临床表现,也可以与白血病同时发生,或以复发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其他血液肿瘤进展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以蝶窦的髓系肉瘤为首发表现的病例,以及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标签: 蝶窦肉瘤 急性白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新发现的基因突变进行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方法先证者因“肝内胆管结石”于2021年9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平素无自发性出血症状。收集该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0人)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样本,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FⅪ活性(FⅪ:C),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FⅪ抗原(FⅪ:Ag);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F11基因进行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辅助分析突变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FⅪ蛋白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提取阳性转染细胞内的总RNA,将RNA逆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转染细胞内F1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转染细胞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中FⅪ:Ag含量和FⅪ蛋白表达量。结果先证者APTT为107.9 s(参考范围29.0~43.0 s),FⅪ:C和FⅪ:Ag明显下降,分别为2%(参考范围84%~122%)和5%(参考范围76%~127%)。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11基因第6号外显子存在c.536C>T(p.Thr161Met)杂合错义突变及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56G>A(p.Trp501Ter)杂合无义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5不同物种组成的矩阵中FⅪ蛋白161位点氨基酸均为苏氨酸(Thr),表明Thr161位点在不同物种同源基因间高度保守,p.Thr161Met杂合突变会影响FⅪ蛋白局部分子间结构稳定性。p.Thr161Met突变对F11基因转录水平没有影响,但突变导致FⅪ:Ag含量和FⅪ蛋白表达量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明显低于野生型表达载体,在细胞裂解液中高于野生型表达载体,即p.Thr161Met突变导致FⅪ蛋白分泌障碍。结论p.Thr161Met杂合错义突变和p.Trp501Ter杂合无义突变与该家系FⅪ水平降低有关。p.Thr161Met杂合错义突变不影响FⅪ蛋白的合成,可能导致分泌障碍。

  • 标签: 血液凝固因子 因子Ⅺ缺乏 基因突变 生物信息学 体外表达
  • 简介:摘要1例因自幼双眼上睑抬起困难伴眼球运动受限患者就诊。检查发现双眼上睑下垂,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受限。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基因检测出1个致病基因突变位点KIF21A-ex20 c.2821C>T(p.Arg941Trp),为杂合错义突变。

  • 标签: 眼肌麻痹 纤维化 驱动蛋白 突变 系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行常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的同时,通过测量碘海醇血浆清除率代表肾小球滤过率,评估适宜的采血时间和计算公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9例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民航总医院就诊的肾功能正常受试者,弹丸式注射标准剂量(5 ml)碘海醇(碘浓度350 mgI/ml),取注射前和注射后9次的肝素抗凝血浆,测量碘海醇浓度。间隔24 h以上,注射增强CT剂量(50 ml)碘海醇并在相同时间采集血液测量碘海醇浓度。以标准剂量碘海醇多点法为参考标准,采用Groth and Aasted公式、Jacobsson公式和Fleming公式3单点法计算公式,计算0.5~8.0 h内增强CT剂量下单点法的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比较多点法和单点法,以及两点法和单点法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准确性,评估增强CT剂量下单点法适宜的采血时间和计算公式。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比较多点法和单点法以及两点法和单点法的相关性;使用偏倚(均数±标准差和平均偏差95%CI等)比较多点法和单点法,以及两点法和单点法的一致性;使用GFR±5%(P5)、±10%(P10)和±30%(P30)区间的比例判断单点法GFR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与多点法比较,碘海醇注射5 h后,3单点法公式所得的碘海醇血浆清除率偏差逐渐增大(P<0.05)。采用Groth and Aasted公式,单点法仅3 h的结果与多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938,偏差为(-5.2±8.8)ml·min-1·1.73 m-2,P30为100%,P10为77.8%,P5为66.7%。采用Jacobsson公式,单点法2、3和4 h的结果与多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为3 h时,相关系数为0.938,偏差最小,为(1.5±6.2)ml·min-1·1.73 m-2,P30为100%,P10为88.9%,P5为66.7%。采用Fleming公式,单点法2和3 h的结果与多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为2 h时,相关系数为0.956,偏差最小,为(-4.5±8.8)ml·min-1·1.73 m-2,P30为100%,P10为77.8%,P5为55.6%。与两点法比较,采用Groth and Aasted公式,单点法以3 h时偏差最小,为(-5.3±5.7)ml·min-1·1.73 m-2;采用Jacobsson公式,以2 h时偏差最小,为(1.6±1.6)ml·min-1·1.73 m-2;采用Fleming公式,以2 h时偏差最小,为(-4.6±4.0)ml·min-1·1.73 m-2。结论常规增强CT检查时,采集1次血液可较准确地测量肾小球滤过率,适宜的采血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3 h,适宜的计算公式为Jacobsson公式。

  • 标签: 碘海醇 血浆清除率 肾小球滤过率 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检查
  • 作者: 于歌 刘树民 冯晓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 15004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哈尔滨 15008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哈尔滨 1500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y6/Plaur结构域包含蛋白1(Ly6/ Plaur domain-containing 1,LYPD1)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潜在机制以及与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中分析不同癌症中LYPD1的表达。同时,以TCGA数据库中卵巢癌患者临床生存数据评价LYPD1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LYPD1在卵巢癌生物学功能进行富集分析。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低表达LYPD1后对于SKOV3和A2780细胞中NF-κB蛋白的影响。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TIMER)数据库分析LYPD1对于卵巢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LYPD1在卵巢癌中高表达,且在卵巢癌中的总生存率较低,同时LYPD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进展期相关。此外,低表达LYPD1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诱导凋亡。I-κB激酶/NF-κB信号通路是LYPD1参与卵巢癌恶性进展的潜在通路之一。低表达LYPD1使卵巢癌细胞SKOV3和A2780中NF-κB蛋白表达升高。且LYPD1的表达与卵巢癌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如,T细胞(P=0.041,r=0.100),DC细胞(P=0.034,r=0.110)以及巨噬细胞(P=0.027,r=0.110)表达正相关,与Tgd(P=0.001,r=-0.180),以及NK细胞(P=0.044,r=-0.100)负相关。结论LYPD1是一个原癌基因,通过I-κB激酶/NF-κB调控免疫细胞浸润参与卵巢癌细胞的异常增殖以及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

  • 标签: Ly6/Plaur结构域包含蛋白1 卵巢癌 NF-κB 免疫细胞浸润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21例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开腹脾切除术10例;腹腔镜脾切除术5例;开腹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4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术后6例患者接受化疗,随访至2021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21例患者4例失访,12例死亡,其余5例目前无瘤存活。本研究显示脾脏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隐匿、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的少发恶性肿瘤,确诊仍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联合系统化疗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方式,但脾脏恶性肿瘤的总体预后仍很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Abstract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 is a fasting or stress inducible metabolic hormone produced mainly in the liver. It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both glucose and lipid homeostasis via interacting with a heterodimeric receptor complex comprising FGF receptor 1 (FGFR1) and β-klotho (KLB). For the past decade, great effort has been made on developing FGF21 derivatives or specific FGF21 receptor agonists into therapeutic agents for various metabolic disorders including type 2 diabetes (T2D), obesity, and more importantl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Here we have reviewed FGF21 gene and protein structures, its expression pattern, cellular signaling cascades that mediate FGF21 production and function. We have then summarized the six clinical trials utilizing four FGF21 analogues. Finally, two recent literat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P-1 and FGF21 dual agonists were presented briefly.

  • 标签: dual agonists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lipid metabolism metabolic disease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6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剜除组),83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汽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6个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剜除组的手术时间较汽化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剜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IPSS、QOL评分低于汽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的尿路感染、膀胱颈痉挛、逆行射精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汽化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汽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但是并发症更少,术后效果更优,由于其无需在汽化术设备的基础上更换设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剜除术 绿激光
  • 简介:摘要老年男性右肺上叶3.5 cm×2.5 cm大小肿块,显微镜下示肿瘤由2成分构成,主要以小到中等、蓝圆细胞片巢状分布为主,胞质较少,核呈泡状,核仁明显,另一部分肿瘤细胞透亮,2部分可见过渡,均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NI1(SMARCB1)缺失,BRG1(SMARCA4)未缺失,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40、细胞角蛋白(CK)5/6、p63、突触素均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灶区阳性,CK7少量阳性,生长抑素受体2个别细胞阳性,CD56个别细胞阳性,Ki-67阳性指数50%。基因检测示INI1(SMARCB1)拷贝数异常以及EGFR、DIS3、BRIP1、HMCN1、PLCG2、RAD21、TSC2基因突变,病理诊断为INI1(SMARCB1)缺失低分化癌伴有鳞、腺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表型。INI1(SMARCB1)蛋白是染色体重塑相关多聚体蛋白SWI/SNF的一个亚单位,SWI/SNF复合体缺失的未分化癌对传统化疗药物不敏感、预后差,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而本例极易与低分化鳞癌、腺鳞癌混淆,故将INI1(SMARCB1)缺失的肿瘤识别出来十分必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国医大师段富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段富教授肝硬化患者病历,进行常用药物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得到新处方。结果共收集段富教授处方162首,涉及中药115味,药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居多,归经多归肝、脾、心、胃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柴胡、郁金、茯苓、鳖甲、炙甘草等;高频药物组合为柴胡-郁金、柴胡-茯苓、郁金-茯苓、郁金-鳖甲、柴胡-鳖甲、郁金-茯苓-柴胡、郁金-鳖甲-柴胡、郁金-炙甘草-柴胡、柴胡-川芎-郁金、郁金-鳖甲-茯苓、柴胡-鳖甲-茯苓。聚类分析得出新处方2个,第1类为健脾祛湿、理气化痰方,由半夏、陈皮、炙甘草、砂仁、枳壳、茯苓、白术、人参、厚朴、大腹皮、炒麦芽、山楂组成;第2类为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方,由当归、黄芪、鳖甲、牡蛎、郁金、延胡索、桃仁、川楝子、赤芍、丹参、莪术、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组成。结论段富教授治疗肝硬化以疏肝行气、软坚散结为主,重视活血化瘀、健脾祛湿。

  • 标签: 肝硬化 数据挖掘 段富津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扣带回(cingulate cortex, CC)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CC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梗死组和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CC)梗死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卒中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结果。发病后1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短期转归评价。结果共纳入21例急性CC梗死患者,男性12例(57.14%),年龄(67.14±12.36)岁(范围45~89岁)。ACC梗死16例(76.19%),其中单侧CC梗死13例(81.25%),临床表现主要为情感淡漠、注意力下降以及执行功能障碍等;PCC梗死组5例(23.81%),均为单侧起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视空间障碍。21例患者中,18例(85.71%)患者伴有≥2血管危险因素,13例(61.90%)伴有≥3血管危险因素,其中以高血压最为常见(90.48%);19例(90.48%)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例(9.52%)为心源性栓塞。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Z=4.07,P<0.01)。随访时16例(76.19%)转归良好,5例(23.81%)转归不良,且无一例死亡。结论ACC和PCC梗死主要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认知损害。CC梗死若诊疗及时,总体转归良好。

  • 标签: 脑梗死 扣带回 认知障碍 弥散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