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无线电台是以一种常用的通讯设备,在勘探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电台通讯距离对勘探工作中的通讯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无线电波的传送方式以及中继电站的架设进行了分析,为使无线电波免受干扰,采取了一系列方式来提高电台通讯距离,进而确保在勘探工作中能够正常、准确地传输数据。

  • 标签: 电台 无线电波 中继台 干扰信号 通讯距离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和放疗。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率高,复发后预后较差。复发宫颈癌可分为盆腔中央型、盆腔外周型和盆腔外复发,其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初始治疗方式和复发位置。无放疗史的患者如有手术指征,可首选手术,也可联合放化疗±近距离治疗。放疗后盆腔中央复发的患者可选择盆腔廓清术±术中放疗,但其适应证具有高选择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低。放疗后盆腔外周复发的患者可行再程外放疗和/或化疗。然而再程放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初次放疗,立体定向体部放疗适应证较严格,对治疗者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较高。近年来放疗技术更加精准,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如高剂量率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复发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近距离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宫颈肿瘤,复发/近距离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复发/放射性粒子植入疗法 进展
  • 简介:摘要宫颈癌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或放疗联合化疗,放疗包括外照射和近距离治疗(BT),而BT又包括高剂量率BT (HDR-BT)和低剂量率BT (LDR-BT)。宫颈癌预后较好,但疗后仍有部分盆腔内和/或盆腔外复发。复发后宫颈癌治疗目前欠缺高效、微创和低不良反应的治疗手段,预后差。2002年王俊杰教授将CT引导技术引入LDR-BT领域,2015年又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BT领域,实现了LDR-BT术前计划要求,治疗精度、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2018年王俊杰教授提出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SABT)概念。历时近20年对复发宫颈癌治疗的不断尝试和探讨,积累了一定经验。本共识主要基于3D打印技术辅助CT引导BT复发宫颈癌建立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适应证选择、剂量学要求、技术流程和辐射防护等。目前3D打印技术引导BT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研究,提高循证医学等级水平。

  • 标签: 复发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3D打印模板 共识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导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肿瘤,成为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包括等待观察、内分泌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外放疗、近距离放疗等。相对于根治手术而言,近距离放射治疗永久性粒子植入对患者的生理破坏更小。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已经从一种新的、仅适用于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发展到一种标准的、合理有效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方法。本文就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近距离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近视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4—2015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7~12岁近视儿童121例,分为单光镜组56例、近附加为+2.00 D渐变镜组65例,随访观察其2年的近视度数进展情况,并使用Polhemus系统随访采集受检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分析其阅读和书写距离以及注视角度。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与近视进展的关联。结果:单光镜组与渐变镜组儿童在近视度数、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基线阅读与书写距离分别为(31.8±5.8)cm和(25.2±5.8)cm。儿童基线书写距离与近视进展(-1.54±0.60)D存在相关性(r=-0.25, P=0.014)。书写距离低于20 cm与近视进展量存在相关性(r=-0.52, P=0.011)。书写距离低于20 cm与书写距离高于30 cm的近视进展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 P=0.020)。结论:较近的工作距离与近视进展快相关。培养儿童合适的用眼行为是儿童近视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 标签: 学龄儿童 近视进展 视觉行为 近距离工作
  • 简介:摘要在我国煤炭生产中距离过长或者坡度过大时会提高胶带输送机的控制难度,并增极爱其运行中的能耗等,为了满足我国提出的煤炭能源节约的要求,就需要对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驱动模式进行设计,并且在对目前不同的驱动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保持长距离胶带输送机多点驱动模式下的稳定生产和运行相关技术和内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 驱动模式 多点驱动控制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和放疗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案。放疗对各期食管癌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外照射放疗是主要方法,近距离放疗(BT)作为放疗的分支,对食管癌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由于食管是人体的自然管腔,食管局部肿瘤可采用腔内BT进行治疗;复发转移病灶可采用组织间插植BT进行治疗。笔者从BT技术、施源器、靶区勾画以及剂量方案等方面对BT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近距离治疗和消融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疗效可以达到消融治疗的目的。本文首次提出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stereotactic ablation brachytherapy,SABT)概念,同时将SABT分为两类:H-SABT和L-SABT。H-SABT是指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消融治疗,L-SABT是指低剂量率近距离消融治疗,也就是临床常用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SABT具有大分割,短疗程;影像引导,精确性高;疗效确切,可以达到手术切除式的疗效;器官功能保留的特点。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微创治疗技术体系,未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将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立体定向 近距离治疗 消融 组织间粒子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环状痔TST技术的吻合口安全距离,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已被确诊的环状痔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TST技术吻合,按吻合口位置分成距齿状线1.0~1.5 cm组30例、距齿状线1.5~2.0 cm组30例、距齿状线2.0~2.5 cm组30例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30例。采用术中主观评估法,观察TST发射过程中下腹痛、会阴部放射痛和腰痛情况;采用术后初期评估法,观察术后早期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感评分、排尿评分及排便评分情况;采用术后中后期评估法,结合肛门测压和动态排便造影,观察肛门失禁、吻合口狭窄和直肠粘膜脱垂情况,并了解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TST技术吻合,其中1例距齿状线1.0~1.5 cm组患者因术后吻合口出血而行二次手术。术中主观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患者在TST发射过程中下腹痛、会阴部放射痛及腰痛发生率低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初期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感评分、排尿评分和排便评分明显优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中后期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肛门失禁、吻合口狭窄和直肠粘膜脱垂明显优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均P<0.05)。4组患者中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最佳,而距齿状线2.0~2.5 cm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满意度随其后(均P<0.05)。结论TST技术中距齿状线1.5~2.0 cm为吻合口最佳安全距离,其操作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环状痔 TST技术 吻合口安全距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旁/自分泌及远程信号传导方式,细胞外囊泡(EVs)几乎参与了肿瘤发生、进展、转移、耐药等整个过程,对肿瘤诊疗产生了极大的启发。EVs具有作为血液或尿液生物标志物的强大潜力,可用于癌症的诊断、预后和监测。由于在临床上的巨大应用价值,近几年EVs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讨论了EVs标志物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优势、进展方向和技术挑战。

  • 标签: 胞外囊泡 生物标记,肿瘤 癌症早期检测
  • 简介:摘要21世纪是一个倡导核心素养的时代。信息技术课堂的传统教学课程只限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主要是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研究目标,在小学阶段建立基于Arduino平台的创客课程,对挖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核心价值。通过对研究过程中搜集的文献和书籍进行整理分析,以“超声波测距仪”为例,探讨了基于Arduino平台的教学设计研究。

  • 标签: Arduino 小学高年级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局限期前列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经过几十年发展,作为单纯治疗或结合外照射增量治疗,与其他治疗相比,具有众多优势:精确提升靶区剂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等。前列腺癌α/β值较小,单次高剂量HDR会诱导肿瘤基因的转录,提高放射敏感性。本文从HDR近距离放疗发展历史、患者选择、技术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近距离放疗 高剂量率 疗效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了甚高频电台的发射、接收特性以及甚高频电波在空间的传播特性,介绍了一种甚高频电台天线之间架设最小距离的估算方法。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设计及甚高频电台的安装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甚高频 天线
  • 简介:摘要目的中外近距离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设计考虑因素不尽相同,本研究以常见的高剂量率192Ir源为例,分别应用国内外标准进行后装机房的屏蔽核算,比较计算结果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修订和完善现行国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于典型的后装机房进行工作量估算,放射源初始活度10 Ci(1 Ci=3.7×1010 Bq),分别按照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NCRP151报告和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设计后装机房屏蔽方案,详细比较不同参考标准的屏蔽限值、居留因子及其他因子的差异。结果典型后装机房的年照射时长约为330 h,按照NCRP151报告、IPEM法规和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计算得到的控制室、屏蔽墙外、候诊区、相邻控制室和无人居留室顶等关注点位所需的混凝土厚度分别为70、65、61、70、50 cm,41、43、30、40、39 cm和84、79、46、88、39 cm。按照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计算得到的相应关注点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厚度普遍偏厚,与NCRP151报告结果差别较小,IPEM75号报告计算得到的屏蔽厚度最薄;三者计算出的防护门的等效铅屏蔽厚度分别为1.170、0.854和1.040 cm,厚度相近。结论我国现行后装机房屏蔽标准所推荐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计算得到的屏蔽厚度与NCRP151报告的相似但偏保守,特别是现行国家推荐标中要求的瞬时剂量当量率评价指标以及过于保守的居留因子取值会显著增加主屏蔽区所需的屏蔽厚度。

  • 标签: 后装机 192Ir放射源 屏蔽设计 瞬时剂量当量率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肢血管手术和泌尿系碎石手术患者272例,拟于喉罩全麻下完成。年龄25~7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0~85 kg,机械通气时间30~120 min。使用超声测量颏下舌距(TT)、颏下舌骨距离(DSHB)、颏下会厌距离(DSEM)和颏下声门距离(DSAC)。依据说明书选择喉罩型号。记录以下情况的发生:首次喉罩置入失败;机械通气期间喉罩套囊周围漏气;气道峰压>20 cmH2O;超声诊断胃进气。出现1种及以上情况者为通气不良。根据是否出现通气不良,将患者分为通气正常组(N组)和通气不良组(P组)。绘制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CI)、灵敏度、特异度及临界值。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66(0.813~0.919)、0.755(0.683~0.827)、0.835(0.772~0.899)及0.705(0.628~0.782)(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6.140 cm、DSHB≥1.145 cm、DSEM≥2.175 cm和DSAC≥1.075 cm均为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可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发生。

  • 标签: 超声检查 喉面罩 预测
  • 简介:摘要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移动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实现了普及和应用,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短距离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物联网应用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研究,阐述其概念、优势和实际应用,希望对加深人们对该技术的了解有所帮助。

  • 标签: 物联网 短距离 无线通信技术
  • 简介:摘要在电网2.0时代,云南电网积极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在加强电网管理、保障电网运营安全的同时,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能和更加完善的服务。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应用,通过收集电网运行数据、发送管理控制指令和反馈故障问题等,方便电网公司管理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电网情况,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短距离无线通信 ZigBee 蓝牙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呈现出高发病率、低龄化的特点。近视被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环境因素中的近距离工作已成为近视发生和发展危险因素的研究热点,但近距离工作与近视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近距离工作的内容、近距离工作总时长、近距离工作强度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近视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调节滞后、巩膜缺氧学说)进行总结,为近视流行病学和近视形成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发生 发展 近距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