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体检的普及,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其中部分肺小结节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因此,如何在术中对肺小结节精确定位、并在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的前提下精准切除结节,是胸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肺部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的核心是置入标志物,临床常用的定位方法主要有带钩金属丝定位法、微弹簧圈定位法、亚甲蓝穿刺注射定位法以及生物胶定位法等。本文简要综述现有定位方法的发展现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多发性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1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小结节(结节最大径≤10 mm)患者77例,共101个结节(良性35个,恶性66个),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SWE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小结节的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Emax、Emean、Emin的最佳诊断界值及三者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准确度。以准确性高的弹性模量值作为SWE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标准,以美国放射学会建立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作为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标准,分别计算出SWE、BI-RAD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乳腺恶性小结节的Emax、Emean、Emin均大于良性小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max、Emean、Emin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40.5、35.5、20.5 kP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980、0.746。以Emax≥40.5 kPa作为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90.2%、92.1%、88.6%、79.5%,以Emean≥35.5 kPa作为标准时分别为92.4%、94.3%、93.1%、96.8%、86.8%,均高于BI-RADS的70.8%、74.2%、71.4%、62.8%、46.3%;以Emin≥20.5 kPa作为标准时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56.8%、98.2%、55.0%。结论相对于常规二维超声,SWE对乳腺恶性小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小结节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小结石患者,胆总管小结石自发排石的概率和排石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总管小结石自发排石的相关临床特征因素,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上具备:年龄<50岁、女性、对症治疗3d腹痛快速缓解、肝功能3d快速恢复、胆总管内径正常或轻扩张、结石单发或多发位于一个部位、结石完全位于胆总管腔内或完全被括约肌包裹等特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自发排石现象。多因素分析显示腹痛快速缓解、肝功能快速恢复、单发或多发一处结石是排石的独立特征因素。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小结石患者,其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自发排石概率。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其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频数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高危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为主(28.8%),之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27.6%)、肺阴虚证(22.9%)、气虚血瘀证(12.4%)和肝郁脾虚证(8.3%)。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肝郁脾虚证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肺阴虚证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P<0.01),气虚血瘀证患者CYFRA21-1水平降低(P=0.014);与肺阴虚证患者比较,肺脾气虚证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降低(P=0.044),肝郁脾虚证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P=0.005);各证型间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5,P=0.551)。肺阴虚证与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史、边缘光滑、有毛刺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613、-0.628、0.755);气阴两虚证与实性呈低度相关(r=-0.421);肺脾气虚证与实性呈中度相关(r=0.540),与慢支史、磨玻璃、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呈低度相关(r值分别为-0.303、-0.495、0.376、-0.337、0.319);肝郁脾虚证与吸烟史、慢支史、左肺下叶、孤立病灶、多发病灶、类圆形、NSE水平相关(r值分别为-0.099、-0.150、0.120、0.113、-0.113、-0.107、0.133);气虚血瘀证与分叶状呈中度相关(r=0.682),与边缘不规则呈低度相关(r=0.470)。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不同证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肺阴虚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较高,而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相对偏低。

  • 标签: 结节病,肺 肺小结节 证候 临床指标 相关性分析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小结石并单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出院后胆总管结石排出情况。6例失访。42例获得随访患者中女26例,男16例,年龄(52.69±13.44)岁。出院后复查MRI证实胆总管结石自行排出者34例(81%)。未自行排出者6例(14.2%),术前均存在黄疸症状。其中出院后再发腹痛伴黄疸的患者3例,予以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干预,预后良好。2例无不适症状,但出院后1个月复查MRI证实未排石,遂予以ERCP干预,预后良好。拒绝有创干预的患者1例,截至目前出院4个月间断有轻度发作性腹痛,可耐受,复查MRI提示胆总管内有小结石,肝功能等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另有2例(4.8%)患者出院后分别于2周和3周内间断出现发作性腹痛,之后再未发作,拒绝复查,迄今为止超过6个月无胆道相关不适症状,考虑结石已排出。以上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胆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提示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小结石的患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后单纯行LC术的治疗方式,可减少临床上不必要的对胆总管的有创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重建分析右上肺叶肺段解剖模式,统计罕见变异类型。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101例拟行肺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肺部结构三维重建,并将重建模型用于右上肺叶解剖结构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右上叶支气管以三分支型最常见(77/101),其次可见二分支型(16/101)和四分支型(7/101);右上叶肺动脉以二分支(70/101)最常见,其次可见单分支(19/101)和三分支(11/101),罕见情况下可见四分支型(1/101);右上叶肺静脉以二分支(63/101)最常见,其次为三分支(32/101)和单分支(6/101)。此外共统计到12种罕见变异:其中支气管出现2种变异,合计2例;肺动脉出现4种变异,累计13例;肺静脉出现6种变异,累计10例。结论肺部解剖结构复杂,变异众多,术者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手术区域的肺段解剖结构,本研究对于开展右上叶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肺段解剖 三维重建 肺小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主动排石(体外物理振动排石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被动排石(单纯药物治疗)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门诊收治的影像学确诊的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直径<6 mm)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主动排石组(体外物理振动排石联合药物治疗,76例)和被动排石组(单纯药物治疗,62例)。治疗后1、2、4周复查泌尿系CT。比较治疗后1、2、4周的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率及排净率,同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相关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3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6例,女性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结石直径、结石成分、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主动排石组的排石率分别为52.6%(40/76)、63.2%(48/76)、78.9%(60/76),排净率分别为50.0%(38/76)、57.9%(44/76)、78.9%(60/76),相对应的被动排石组排石率分别为33.9%(21/62)、40.3%(25/62)、61.3%(38/62),排净率分别为29.0%(18/62)、32.3%(20/62)、40.3%(25/6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血尿、尿白细胞阳性、发热、肾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主动排石、轻度肾积水与结石排净率呈正相关。结论物理振动排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排石治疗方式,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有效提高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排出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在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间肺内小结节采用自体血CT引导下经皮穿刺辅助定位的患者共30例,定位结节36枚,术前24 h内完成定位后进行手术,统计分析定位效果、并发症、病理资料及手术方案等相关资料。结果CT显示结节直径4~17 mm,平均(9.22±3.51)mm。病灶与胸膜垂直距离0~20 mm,平均(6.97±5.73)mm。穿刺胸膜进针点与病灶间距离1~36 mm,平均(10.97±7.70)mm。定位成功率93.3%。从确定穿刺路径至定位完成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6.09)min。穿刺后出现中等量气胸1例、少量气胸1例、少量血气胸1例、少量血胸1例,肺内血肿形成2例,均未予以特殊处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36枚结节中手术方式采用楔形切除26例(72.2%),肺段切除5例(13.9%),肺叶切除5例(13.9%)。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8例。结论自体血用于外周胸膜下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定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一种理想的定位材料。

  • 标签: 肺小结节 自体血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小结节(最大径≤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的175例患者的175个BI-RADS 4类且最大径≤2 cm的乳腺结节的US及CEUS检查资料,以上结节均取得粗针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采用盲法对采集的超声图像及视频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恶性结节在超声影像中的优势比征象,根据OR值构建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重新调整BI-RADS分类,采用ROC曲线比较调整前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恶性小结节的优势比征象为边缘不清晰(OR=3.32,P=0.052)、肿块内钙化(OR=7.42,P=0.002)、结构扭曲(OR=38.58,P<0.001)、导管扩张(OR=0.01,P=0.010)、腋窝淋巴结可疑或异常(OR=10.92,P=0.003)、增强后病灶扩大(OR=3.38,P=0.040)、滋养血管(OR=10.79,P=0.006)、增强后边缘不清晰(OR=6.24,P=0.003)。当乳腺良恶性小结节的鉴别分值为3.5分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0.951、87.80%、89.20%、88.57%。重新调整BI-RADS分类后,以调整后的BI-RADS 4a类为活检阈值,活检率由100%降低至58.86%,癌症检出率由46.86%上升至75.73%,而漏诊的恶性风险为2.29%。BI-RADS分类调整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和0.937。结论US联合CEUS可以提高乳腺BI-RADS 4类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降低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 标签: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乳腺小结节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观察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4C类甲状腺微小结节随诊期间的大小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的甲状腺超声检查资料,根据C-TIRADS分级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应用超声观察4C类甲状腺微小结节随诊期间最大直径与体积的变化。结果共有102例体检者103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纳入本研究。甲状腺微小结节初次检查最大直径与体积分别为5.0(4.0,7.0)mm、52.5(25.2,113.4)mm3,末次检查最大直径与体积分别为6.0(4.0,7.0)mm、65.6(25.2,147.0)mm3。随诊期间79(76.7%)个甲状腺微小结节保持稳定,14(13.6%)个结节增大,10(9.7%)个结节减小,所有体检者未发现颈部淋巴结异常。结节增大组和缩小组中甲状腺微小结节末次检查的最大直径、体积与初次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观察期间大部分C-TIRADS 4C类甲状腺微小结节的大小保持稳定甚至减小,对该类结节进行随诊观察暂缓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 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4C类微小结节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在孤立性肺小结节(smal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5例因SSPN行VATS的患者,术中分别应用传统视诊联合触诊法(visual and touch examination,VTE)及IOUS法定位肺结节,比较两种方法在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之间的差异。对SSPN的超声特征进行分类,并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总结恶性SSPN声像图特征。结果IOUS定位成功率为91.43%(32/35),高于VTE的48.5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0,P<0.001);IOUS定位时间(6.23±1.93)min,短于VTE的(9.98±1.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0,P<0.001)。IOUS定位的32例SSPN(17例恶性、15例良性)声像图均表现为低回声,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节内回声不均匀(χ2=10.615,P=0.01)、边界不清(χ2=10.041,P<0.001)两种超声特征对判断良恶性有帮助。结论VATS中采用实时IOUS可对SSPN进行快速、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可节约手术时间,提高切除效率,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术中超声 孤立性肺小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动脉扫描联合CT薄层靶重建对肺内小结节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肺内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动脉扫描及CT薄层靶重建检查,且在接受检查后2周内CT引导下行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检查,判断肺内小结节性质,以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病理活检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动脉扫描、CT薄层靶重建单独及联合诊断肺内小结节性质的价值,并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主要影像学特征。结果84例肺内小结节患者病理活检检查结果示良性31例,恶性53例。MSCT动脉扫描联合CT薄层靶重建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单独使用MSCT动脉扫描、CT薄层靶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动脉扫描、CT薄层靶重建技术单独与联合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SCT动脉扫描恶性小结节多为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部分良性小结节可见少许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CT薄层靶重建可发现更多细微CT征象,如钙化、棘状突起及脂肪等,良性肺内小结节主要为圆形,且表面光滑。结论MSCT动脉扫描与CT薄层靶重建联合评估肺内小结节性质有协同作用,可提升对肺内小结节恶性的诊断效果。

  • 标签: 肺小结节 性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薄层靶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放大重建在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上的价值。方法使用常规胸部CT条件扫描质控模型Catphan500体模,关闭自动辐射剂量调节技术。根据扫描和重建方式不同分为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改变扫描FOV组控制扫描FOV分别为500 mm×500 mm、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改变重建FOV组控制扫描FOV为500 mm×500 mm,分别在扫描FOV为500 mm×500 mm的条件下使用原始数据重建FOV为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的图像,控制其他条件均一致。观察Catphan 500体模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比较两组图像在不同扫描FOV或不同重建FOV下的线对数。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肺部小结节患者35例,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使用原始数据重建图像,常规重建组的重建FOV为320 mm×320 mm,局部放大重建组的重建FOV为100 mm×100 mm,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质控模型Catphan 500体模扫描时,随着扫描FOV或重建FOV的逐渐缩小,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图像能显示的线对数逐渐增大,且保持一致。常规重建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6±0.50)分,局部放大重建组(4.77±0.35)分,局部放大重建组评分高于常规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63,P<0.05)。结论高分辨CT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能取得与局部放大扫描一致的图像质量,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纯图像放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33例行超声及病理检查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证实其中PTMC 46例(共52枚),MNG 87例(共91枚),观察患者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分析PTMC与MNG的超声表现。结果PTMC及MNG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检查提示,PTMC及MNG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及均匀度、囊变、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及淋巴结肿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大小、声晕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中,PTMC及MNG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及均匀度、囊变、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及淋巴结肿大中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特征在超声鉴别PTMC及MNG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物理振动排石(EPVL)对不同体重指数(BMI)无症状肾小结石主动排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5例无症状肾小结石患者,根据BMI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56例,18.5 kg/m2≤BMI≤23.9 kg/m2 )、超重组(65例,24 kg/m2≤BMI≤27.9 kg/m2)、肥胖组(34例,BMI≥28 kg/m2)。分析EPVL对不同BMI无症状肾小结石患者当日结石排出率(SER)以及1、2周结石排净率(SFR)的影响;探讨不同患者对EPVL的满意度及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不同BMI患者对(首次主动排石治疗体验、排石当日见结石、排石治疗与期望及总体治疗)EPVL治疗的满意度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的当日SER、1周SFR、2周SFR高于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中皮肤过敏、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P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排石治疗方式,其SER与SFR较高;不同BMI可影响EPVL效果,非肥胖患者的EPVL效果优于肥胖患者。

  • 标签: 肾结石 振动 碎石术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分辨率CT靶扫描联合三维重建在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CT靶扫描检查及三维重建,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CT靶扫描单独及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对该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100例肺小结节患者,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有59例确诊为恶性,41例为良性;高分辨率CT靶扫描联合三维重建诊断肺小结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单纯高分辨率CT靶扫描高,且联合三维重建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高分辨率CT靶扫描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靶扫描联合三维重建对肺小结节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较高,且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好,同时具有简单便捷、安全无创的优点。

  • 标签: 诊断 肺小结节 高分辨率CT靶扫描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临床教师胜任力是区分临床教学活动中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的个体深层次特征,具体包含临床教师的知识、技能、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20年3月国内有关临床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进行检索并梳理,综述了临床教师胜任力的模型构建、实际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相关概念的混合研究、培养的实践经验介绍等研究内容,指出了目前临床教师胜任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缺乏后续实证研究、重复研究较多、研究对象分布不均衡、研究缺乏创新性等,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临床教师 胜任力 研究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迅速发展,命题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但就目前现状来看,部分教育考试机构的命题教师信息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查询统不便、效率较低、信息不全等各种问题。因此,命题教师的选聘工作迫切需要对应信息系统提供更好的辅助和推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背景和国内外现状,以软件工程中的设计模型作为指导对该系统进行开发设计,并描述该系统实施的技术架构。

  • 标签: 命题 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US-FNAB)与粗针穿刺组织学(US-CNA)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超声怀疑为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穿刺方式不同将其分为US-CNA组(47例)和US-NFAB组(55例),记录两组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两组取材情况、术后出血情况,并分析US-CNA和US-NFAB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102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85例,良性结节17例,其中US-CNA组恶性结节40例,良性结节7例,US-NFAB组恶性结节45例,良性结节10例;US-NFAB组取材细胞量少发生率显著US-CNA组(P<0.05),US-NFAB组取材细胞量多的成功率高于US-CNA组(P<0.05);US-NFAB组术后出血情况的等级资料显著优于US-CNA组(P<0.05);以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为金标准,US-CNA鉴别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精确率分别为87.50%、85.71%、97.22%、54.55%及87.23%,US-NFAB鉴别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精确率分别为93.33%、90.00%、97.67%、75.00%及92.73%。结论US-FNAB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诊断价值高,且具有取材成功率高和术后出血情况少等优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 细针抽吸细胞学 粗针穿刺组织学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构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模型是高等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随着临床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临床教学环境的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如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教师成长模型、探究式教学模型、Molenaar的三维教学能力模型等)的构成要素的进展,并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式教学、床边教学、微教学与BOPPPS[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方法、医学模拟教学等当前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实践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构建出适合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模型提供指导。

  • 标签: 临床教师 教学能力 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