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跨区域、跨机构应急调度卫生技术人员是缓解事发地医疗资源紧张、提升应急救治能力的必要举措。作者总结了当前常见的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应急调度使用模式,包括整建制独立型、分片包干型、嵌入合作型和专家指导型。实践中,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应急调度使用面临着机动性、协作性、专业性、经济性及长期性等方面的系列挑战。提升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应急调度使用效果,需要加强常态化应急技能储备与仿真演练、制定"急时"联合诊疗决策规则、建设高水平卫生应急人员队伍、建立健全灵活有序的应急人力资源调配使用机制及完善卫生应急人员荣誉授予和奖励制度。

  • 标签: 突发公共事件 卫生人力 应急调度 跨区域 跨机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相关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3个部门(急诊ICU、急诊内科监护室、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共纳入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88例;年龄16~93岁,平均(54.62±6.28)岁。采取调整导管位置、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重新气管插管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比较不良事件发生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鼓励非惩罚性上报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种类、时间分布、年度分布、科室分布、原因分布。结果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53例,发生率为13.5%。其中综合ICU 1例患者气管导管置换时发生插管困难,考虑喉头水肿,家属放弃气管切开等进一步治疗;另1例重度肥胖患者困难气道,请麻醉师协助经口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家属拒绝再次插管或气管切开,放弃治疗。其余51例经现场迅速处理,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到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状态,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急诊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积极预防和现场快速判断、正确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 标签: 气管插管 不良事件 应急处理
  • 作者: 张茂 韩春茂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创建)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31000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的一大挑战。文章简述了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工具,介绍国际上两种内容架构完整且应用范围广泛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工具,并比较、讨论不同评估工具的优劣,以期为我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急管理 评估工具 联合外部评估
  • 简介:摘要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开展应急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与蔓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作者总结了此次疫情中我国应急医疗物资在储备、生产、运输、调配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政府,社会、企业、民众广泛参与共建的、平战结合的应急物资管理路径和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多主体参与扩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范围及规模、细化调整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目录及结构;建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清单,保障"战时"产能;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高社区及家庭"平时"医疗物资储备意识和能力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医疗物资 平战结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质,为提高队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名在职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员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16PF)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特点,经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队员与常模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PF结果的比较。结果应急队员的SCL-90多个因子和阳性项目均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2.04, P<0.05),筛选阳性率占21.15%,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等阳性症状。队员人格特质表现为高聪慧性、稳定性,低敏感性、怀疑性等。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卡特尔16PF多因素与SCL-90多因子显著相关(r=-0.569~0.627,P<0.05)。结论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员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常人。遴选队员和进行心理干预时应考虑队员的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人格特质等心理健康相关特征。

  • 标签: 辐射事件 应急队员 症状自评量表 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 心理健康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成效。方法构建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采用方便抽样历史对照的方法,对比该体系应用前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间、接诊分流时间、应急救治时间、信息书面报送时间、分诊正确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比较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应用前后应急响应时间由(6.47 ± 1.25) min缩短至(3.56 ± 1.38) min,接诊分诊时间由(5.15 ± 0.54) min缩短至(2.84 ± 0.49) min,应急救治时间由(92.45 ± 10.49) min缩短至(72.35 ± 13.20) min,信息书面报送时间由(121.47 ± 58.41) min缩短至(65.23 ± 10.7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20~5.857,P<0.01或0.05)。分诊准确率由96.85%(277/286)提高到99.27%(271/273),抢救成功率由96.15%(275/286)提高到98.90%(270/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20、4.317,P<0.05)。结论突发事件中应用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可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响应速率及整体水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突发事件 护理管理 应急管理 精准
  • 作者: 赵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28
  • 简介:目的:分析常态化疫情下规培护士对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现况调查。方法:采取整体抽样方法选择三级医院规培护士60名为调查对象,60名规培护士男8名,女52名,年龄范围25岁-30岁,平均年龄26.11±2.13岁。采取规培护士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与心理韧性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规培护士对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情况。结果:规培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为(52.19±6.12)分,条目均分(3.30±0.34)分。学历,急诊科/ICU/呼吸科,是否参与应急培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培护士需要根据不同特征制定不同培训方法,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心理韧性培训,全面保证规培护士疫情应急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规培护士;理论知识;实践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5~9月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在各个医院急诊科工作群中进行线上调查。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58.68±6.47)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工作年限、性别、职称、救援经历以及培训经历是急诊科护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仍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工作年限较短、女性、职称较低、未参加过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以及未参加过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者。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医院和政府在传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治中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不但要做好传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还要完成传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监测、管控以及预防一系列工作。政府部门在传染性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指挥者与领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医院与政府能够有效协同,才能发挥两者的最大效能,共同阻止传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当前传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医院与政府协同应急处置的研究现状,分析医院与政府协同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提出完善医院与政府协同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医院 协同应急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评估、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际护士会界定的护士核心能力指标及WHO传染病突发事件行动框架为理论框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及课题组会议总结出条目池,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平均分配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每轮发放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31份)和92%(33份);最终确定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53项,变异系数在0~0.173,权重在0.074~0.525,平衡化后的组合权重在0.165~0.266。结论构建的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可为评估、培训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突发传染病事件 护理应急人员 核心能力 指标体系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评估、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际护士会界定的护士核心能力指标及WHO传染病突发事件行动框架为理论框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及课题组会议总结出条目池,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平均分配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每轮发放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31份)和92%(33份);最终确定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53项,变异系数在0~0.173,权重在0.074~0.525,平衡化后的组合权重在0.165~0.266。结论构建的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可为评估、培训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突发传染病事件 护理应急人员 核心能力 指标体系 德尔菲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PERMA模型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对ICU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及同情心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2—4月选取北京市3家三甲医院13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名。对照组给予专业知识培训,试验组给予专业知识培训联合PERMA积极心理学干预。采用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问卷、护士同情心负荷量表比较两组ICU护士干预前后的核心应急能力及同情心负荷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士的应急能力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的应急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护士同情心负荷量表中帮助、关爱他人获得的满足感子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倦怠与同情心疲乏子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ERMA模型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可有效增加ICU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减轻其心理负荷。

  • 标签: 护士 ICU PERMA模型 积极心理学 核心应急能力 同情心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立足于项目组前期研究的成果上,积极探索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受目标设置影响下的工作落实结果情况,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以系统穷尽的方式收集吉林辽宁两省2000至2017年有关目标与工作落实情况的指标,利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对于突发应急工作落实情况的影响。结果吉林辽宁两省突发应急领域的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吉林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分别为46%与60%,辽宁为60%与53.3%,且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呈正相关。结论有公众需要为依据且定量可考的目标设置对于工作落实、推进、完善具有积极的正反馈作用,建立科学量化的突发应急目标设置评价体系是适宜可行的。

  • 标签: 目标设置 突发应急 工作落实
  • 简介:摘要科技创新是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支撑,完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作者围绕应急科研管理要素,实施资源集中和平台建设管理,探索建立适合地市级医院的应急科研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科技防疫工作,提升临床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公立 地市级医疗机构 应急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