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皮肤变是最常见但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尿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糖尿足的发生。近年来研究提出,糖尿皮肤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并发症的进展、糖尿足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皮肤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糖尿皮肤变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糖尿皮肤变的早期防治也未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因此不乏见到因皮肤变导致严重糖尿足并最终截肢的病例。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从皮肤结构、慢性炎症损伤、皮肤微环境等方面,归纳总结糖尿病患者皮肤变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糖尿皮肤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病机制,阐述皮肤微生态对于糖尿皮肤变的影响,为糖尿皮肤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皮肤病变 皮肤结构 皮肤功能障碍 皮肤菌群
  • 简介:军队人员中医体质调查研究是制定个性化中医预防保健措施的基础。目前已经有多类军队人员的中医体质研究报道。现对近年来军队人员体调查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希望对中医药在军队卫勤保障中的作用、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所帮助。

  • 标签: 中医体质;调查;军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修饰的金纳米酶颗粒(IL-4-AuNP)对糖尿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改进文献中的方法合成金纳米酶颗粒(AuNP)及IL-4-AuNP,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2种颗粒形貌并计算其粒径,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和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2种颗粒的表面电位和水合粒径。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和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IL-4-AuNP的过氧化氢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取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仅使用过氧化氢处理的单纯过氧化氢组、先使用IL-4-AuNP处理0.5 h再使用过氧化氢处理的过氧化氢+IL-4-AuNP组,培养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取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用IL-4-AuNP处理的IL-4-AuNP组,培养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取12只8~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分为IL-4-AuNP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在分组处理第16天,采集小鼠全血分析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与肌酐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肝、脾、肺和肾组织的炎症、出血或坏死情况。另取36只鼠,制作糖尿模型后,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每组12只鼠,分别进行相应处理。于分组处理第0(即刻)、4、9、15天,观察创面情况并计算创面面积。分组处理第9天,采用HE染色检测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和肉芽组织厚度。分组处理第15天,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及Arg-1阳性细胞数。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校正t检验、Tukey检验或Dunnett T3检验。结果AuNP及IL-4-AuNP大小均匀,其粒径、表面电位、水合粒径分别为(13.0±2.1)、(13.9±2.5)nm及(-45.8±3.2)、(-20.3±2.2)mV与(14±3)、(16±4)nm。IL-4-AuNP的过氧化氢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为(69±4)%和(52±5)%。分组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3T3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q=26.12,P<0.05);过氧化氢+IL-4-AuNP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过氧化氢组(q=25.12,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分组培养24 h后,过氧化氢+IL-4-AuNP组3T3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过氧化氢组(t=51.44,P<0.05)。分组培养24 h后,IL-4-AuNP组Raw264.7细胞Arg-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8.83,P<0.05)。分组处理第16天,空白对照组和IL-4-AuNP组小鼠的WBC、RBC、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和AST、ALT、尿素与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AuNP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出血或坏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分组处理第0、4天,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糖尿小鼠创面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处理第9天,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q值分别为9.45、14.87,P<0.05),IL-4-AuNP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单纯AuNP组(q=5.42,P<0.05)。分组处理第15天,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q值分别为4.84、20.64,P<0.05),IL-4-AuNP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单纯AuNP组(q=15.80,P<0.05);且IL-4-AuNP组创面部位红、肿等炎症反应较其他2组明显减轻。分组处理第9天,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AuNP组,IL-4-AuNP组糖尿小鼠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明显更长(P值均<0.05),创面中的肉芽组织厚度显著增厚(q值分别为11.33、9.65,P值均<0.05)。分组处理第15天,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糖尿小鼠创面组织的活性氧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分组处理第15天,IL-4-AuNP组糖尿小鼠创面中Arg-1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AuNP组(P值均<0.05)。结论IL-4-AuNP在体使用安全,可以通过清除活性氧改善氧化微环境和诱导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促进糖尿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高效愈合与修复再生。

  • 标签: 糖尿病,实验性 白细胞介素4 活性氧 巨噬细胞 皮肤 金纳米酶 创面修复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
  • 简介: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病最初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多为慢性过程,有些病人可延续至成人,也有成人发病。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但是,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基础护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护理主要指日常皮肤护理,即皮肤清洁、修复及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等方面。

  • 标签: 特应性皮炎;护理
  • 简介:摘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浅表部位的局部侵袭性的低级别肉瘤,复发率高,儿童罕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发生于手背部的儿童DFSP。患儿男,6岁。因发现右手背侧包块1年,进行性增大3个月入院,超声示右手背皮下可见一大小约2.7 cm×2.1 cm×0.7 cm的低回声区。术后镜下观察,真皮内见短梭形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核分裂象较多见,表达CD34和bcl-2。分子检测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COL1A1-PDGFB融合基因伴基因拷贝数增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结果示COL1A1第38号外显子和PDGFB第2号外显子融合。

  • 标签:
  • 作者: 余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激光皮肤美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学科。本文介绍了激光皮肤美容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特点,总结了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激光美容专业的教学质量,探索出一种适合国内发展的激光美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激光美容;皮肤;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载焦亡抑制剂的活性氧响应性自组装纳米胶束对糖尿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用纳米胶束聚乙二醇-嵌段-聚丙烯硫醚(PEG-b-PPS)包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1/2抑制剂(NOD-IN-1),将所得产物称为PEPS@NOD-IN-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分别观测PEG-b-PPS与PEPS@NOD-IN-1的形貌和水合粒径,用酶标仪测量并计算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以及PEPS@NOD-IN-1在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含过氧化氢的PBS中40 h内对NOD-IN-1的累积释放率,样本数均为3。取24只6~7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诱导1型糖尿,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6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大鼠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PBS组、NOD-IN-1组、PEG-b-PPS组、PEPS@NOD-IN-1组,每组6只。伤后3、7、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伤后7 d,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创面肉芽组织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前述指标均各取各组不同鼠的共6个创面检测。另取PBS组和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 d创面组织(各3个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制作焦亡相关通路NOD样受体通路DEG热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热图中的DE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结果PEG-b-PPS与PEPS@NOD-IN-1均为大小较为均一的球形结构,水合粒径分别为(134.2±3.3)、(143.1±2.3)nm。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为(60±5)%、载药率为(15±3)%。PEPS@NOD-IN-1在单纯PBS中对NOD-IN-1的释放较缓慢,40 h累积释放率仅为(12.4±2.3)%;PEPS@NOD-IN-1在含过氧化氢的PBS中10 h内对NOD-IN-1的释放十分迅速,10 h累积释放率已达(90.1±3.6)%。伤后3、7 d,4组大鼠创面均逐渐愈合,PEPS@NOD-IN-1组愈合情况优于其余3组;伤后12 d,PBS组创面结痂面积较大,NOD-IN-1组、PEG-b-PPS组创面上皮化明显,PEPS@NOD-IN-1组创面接近完全上皮化。与PBS组、NOD-IN-1组及PEG-b-PPS组比较,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12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增高(P<0.05),伤后3 d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显著下降(P<0.05),伤后7 d创面肉芽组织厚度显著增厚(P<0.05),伤后7 d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以及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DEG在NOD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方面显著富集。在NOD样受体通路的DEG热图中,可见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主要涉及NOD1、NOD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Jun、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TNF-α诱导蛋白3。PPI结果显示,NOD1、NOD2、STAT1为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结论PEPS@NOD-IN-1能下调创面局部活性氧水平及细胞焦亡关键调节因子NOD1、NOD2、GSDMD-N端的表达,进而促进糖尿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PEPS@NOD-IN-1还可显著下调创面的焦亡、炎症及缺氧相关通路,通过下调关键基因NOD1、NOD2、STAT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

  • 标签: 糖尿病,1型 材料试验 活性氧 细胞焦亡 创面修复 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皮肤创面是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如何快速、高质量修复各种皮肤创面仍面临许多挑战。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水凝胶可通过灵活的结构修饰、联合不同功能成分等,集多种优良性能于一体,并被广泛应用于创面治疗与研究。该文分别从水凝胶的基质材料、特殊结构、复合特殊功能等方面阐述其对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皮肤 生物相容性材料 水凝胶 创面修复
  • 作者: 陈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激光皮肤美容是一门以皮肤学为基础,以美学为指导,以激光治疗为技术手段,以保护、改善和修复皮肤为内容,对教学中采用的新模式和新手段进行总结,提出在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同时,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皮肤激光美容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手段提高激光美容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皮肤激光美容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皮肤激光美容;教学探讨;教学变革;PBL;案例教学
  • 作者: 王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目的:在护理本科学生皮肤性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采取微课和传统教学方式融合,达成教学效果。方法:以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共计217人将其当成本文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微课联合传统教学法,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在完成教学后,针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问卷调查,完成对两组教学效果的对比。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要比对照组高出一些(P<0.01),实验组中学生调查问卷中6个项目的评价都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P<0.01)。结论:把微课与传统教学法联合使用在皮肤性病学临床护理见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理论学习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几学习效率得到双重提升。

  • 标签: 微课;传统教学法;皮肤性病学;临床见习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提高对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本文为描述性研究。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22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的14例DFSP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情况,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等序列影像特征。结果14例DFSP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21~58(43.8±12.2)岁。14例均为单发,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肿块,最大长径21~160(57.1±37.0)mm,平均体积大小为57.1 mm×40.4 mm×28.4 mm。DFSP平扫T1WI信号与肌肉相仿,T2WI高信号,6例病灶内可见少量线状低信号分隔,3例DWI呈明显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4例呈不均匀强化,内可见斑片低强化区域。6例病灶内T2WI压脂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1例肿块内可见流空血管影。1例肿块内可见出血信号,T1WI平扫呈高信号。14例病灶局限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内,5例出现脂肪尾征,4例出现筋膜尾征。14例病灶与深层周围结构分界清楚,未见邻近深层结构受侵犯改变。结论DFSP局限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内,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正确认识影像征象有助于提高对DFSP的认识,为DFSP的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 作者: 艾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以现代激光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为指导的皮肤激光治疗具有高效安全、方便快捷、疼痛小的独特优势,使许多以往皮肤的顽固性疾病都有了理想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代医学美容中最有前途和魅力的部分,目前,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皮肤科都设有皮肤激光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皮肤激光中心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儿童皮肤激光治疗基地。皮肤激光治疗实用性强,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高。但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学习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为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医学摄影等现代技术在皮肤激光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克服传统皮肤激光治疗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摄影;皮肤激光治疗;教学手段
  • 作者: 王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皮肤激光美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80例接受皮肤激光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皮肤激光美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且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 标签: 皮肤激光美容;舒适护理;护理满意度
  • 作者: 张檬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防晒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激光皮肤整形手术的6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防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加强皮肤激光美容后患者的防晒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情绪,有利于皮肤代谢,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皮肤激光美容术;防晒;不良反应
  • 作者: 姜慧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服务性学习模式其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这一时间段参与皮肤科临床护理培训的低年资护理人员共计5名,参照制定教学大纲展开跟班学习,统计教学进行之前和之后护理人员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服务意识与综合评定等多项考核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在教学上的满意度。结果:教学进行之前和之后护理人员个人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服务意识以及整体评定等多项考核评分展开对比,存在差异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服务性学习方式之前教学满意度可以达到82.14%。参与皮肤科临床护理培训之后护理人员其在教学上的满意度可以达到100.00%,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人员共计4名、基本满意的人员共计1名。存在差异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务性学习模式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进行具备理想效果,能够让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以及护理教学满意度得到高效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服务性学习;护理教学;考核;满意度;皮肤科
  • 作者: 任佳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对面部敏感性皮肤中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6月入院治疗的84例出现敏感性的皮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保湿修复方式,观察组则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美容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整体有效率要求比常规组高出很多,通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产生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要比常规组低出很多(P<0.05),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个人恢复状况理想。结论:使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个人的皮肤改善状况以及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十分理想,具备理想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面部敏感性皮肤;护理干预;医学护肤品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军队医学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策略与反思。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框架下,根据"三同步"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主题定制式、词汇嵌入式、情境思辨式和专业叙事式教学策略,将思政育人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视听说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培养军队医学生"救死扶伤、保家卫国"的职业精神,提高其甄别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军队医学院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目标。

  • 标签: 教学 军校医学生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三同步"教学原则 主题定制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生殖器皮肤疣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入组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6例非生殖器皮肤疣患者开展队列研究,男63例,女53例,年龄(38.00±12.41)岁。采集临床资料,取疣体组织提取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DNA,结合11种型特异性引物扩增测序分型,分析不同类型皮肤疣的HPV型别特点,以及不同部位皮肤疣的临床特征。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PV阳性率90.50%(105/116),跖疣、寻常疣、扁平疣分别占51.43%(54/105)、32.40%(34/105)和16.20%(17/105)。HPV型别以HPV 1(53.33%)、HPV 27(37.14%)、HPV 2(29.52%)和HPV 4(23.81%)为主;双重或多重型别HPV感染57例,占54.29%,手足部疣比例更高,以HPV 1+4、HPV 1+2、HPV 1+27、HPV 2+27、HPV 1+4+27等为主。3例寻常疣中检出高危型HPV 18,1例扁平疣中检出高危型HPV 58。结论广东地区非生殖器皮肤疣常见HPV型别与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不尽相同,且双重或多重HPV感染较多,手足部更明显。

  • 标签: 非生殖器皮肤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