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胺类化合是大气中重要的含氮化合,大多数有机胺类均具有挥发性和较强的毒性,在工作场所中可经呼吸道、皮肤接触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随着胺类化合的广泛应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接触到低剂量的胺类化合,为了更好地评估其对人造成的危害,我们对胺的限值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探讨和建立良好的胺类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胺类化合物 空气 限值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多巴是贻贝足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可通过形成双氢键、π-π/π-阳离子键以及螯合金属促进贻贝在固体物质表面产生较牢固的黏附。因此,将仿多巴化合应用于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贻贝足丝蛋白的黏附机制以及仿多巴化合在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牙本质-树脂粘接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巴胺 牙本质粘结剂 牙科材料 牙粘合 多巴 仿多巴化合物
  • 简介:摘要不合理饮食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息息相关。碳水化合作为三大营养素之一,其摄入的量和质对健康的影响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膳食评估方式的不断优化,碳水化合质量对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影响逐渐明了,低血糖负荷饮食、增加谷物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的摄入总量可以改善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标签: 膳食 碳水化合物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David S Ludwig及其同事调查了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空气样品采用复合管(前端玻璃纤维滤膜,后段硅胶)采集,10%甲醇溶液解吸,经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检测,在230 nm波长下,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5种酚类化合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出限:玻纤滤膜为0.13~0.41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16~1.04 μg/ml。方法定量下限:玻纤滤膜为0.44~1.36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52~3.46 μg/ml。平均解吸效率:玻纤滤膜为97.5%~100.1%,硅胶吸附剂为86.9%~100.3%。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玻纤滤膜为0.71%~4.88%、0.91%~4.82%,硅胶吸附剂为0.47%~4.62%、0.76%~5.52%。在-20 ℃条件下,样品可保存30 d以上。结论本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及线性范围均满足规范要求,样品的采集及保存也可满足限值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的同时测定。

  • 标签: 色谱法,高效液相 工作场所 空气 复合采样管 酚类化合物
  • 作者: 董琪 魏纯纯 麻献华 王平 任安经 章卫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水化合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其在糖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将Rosa-LSL-ChREBP-β转基因小鼠与Adiponectin-Cre小鼠杂交,建立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过表达ChREBP-β的小鼠模型(AET-β);以AET-β杂合小鼠为实验组,同龄同性别不含Cre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对小鼠进行急性寒冷暴露和长期冷训练实验,分析小鼠的耐寒能力、白色脂肪形态和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探讨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对小鼠进行普食、高糖和高脂饮食喂养,分析小鼠的血糖、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变化,探讨ChREBP-β对糖代谢稳态的调控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均值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急性冷暴露试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最低显著性差异(LSD)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T-β小鼠在急性寒冷暴露下的核心体温和棕色脂肪局部温度明显降低(P<0.05),在长期冷刺激训练后白色脂肪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在高脂喂养条件下的葡萄糖耐量轻微改善(P<0.05)。结论ChREBP-β在脂肪组织中过度激活可显著抑制棕色脂肪的产热功能,而对白色脂肪棕色化以及糖代谢稳态的影响非常有限。

  • 标签: 糖代谢稳态 ChREBP-β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棕色化 非颤抖产热
  • 简介:摘要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 recepor, VEGFR)结合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通路,也是疾病基础研究的重点及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丹参提取及主要化合丹酚酸B在不同疾病中对VEGF/VEGFR信号通路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可通过该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该通路促进血管生成。

  • 标签: 丹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J2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取SD大鼠原代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获取大鼠单个核细胞(MNC),将MNC加入角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再用小分子化合J2处理作为实验组,未进行小分子化合J2处理的MNC及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为角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形态学参数,包括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低谷高度(Rvm)及波峰至波谷的粗糙度(Rt)。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量分别为1.944±0.237、3.128±0.175及1.082±0.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1,P<0.01)。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a值分别为86.75±12.60、120.23±12.11、61.94±1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92,P<0.01);3个组Rq值分别为102.53±9.45、138.30±10.13、91.96±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85,P<0.01);3个组Rvm值分别为-42.21±14.22、-67.36±10.89、-32.18±19.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2,P<0.01);3个组Rt值分别为437.32±15.66、495.32±13.96、339.92±1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4.26,P<0.01);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NC活化的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呈CD80高表达,在小分子化合J2作用后CD80表达减少;应用AFM可以观测到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经MNC活化后更加粗糙,颗粒状突起明显增加,在小分子化合J2作用后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所减轻。(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08-613)

  • 标签: 角膜 上皮细胞 显微镜检查,原子力 B7-1抗原 移植物排斥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与高糖因素取消七烷后处理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取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培养于正常浓度葡萄糖(5.56 mmol/L)或高浓度葡萄糖(33 mmol/L)的DMEM培养基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n=24):正常对照组(NC组)、正常糖浓度缺氧复氧组(NH/R组)、正常糖浓度七烷后处理组(NS组)、正常糖浓度GSK-3β抑制剂SB216763组(NSB组)、高糖培养组(HC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H/R组)、高糖七烷后处理组(HS组)和高糖GSK-3β抑制剂SB216763组(HSB组)。采用缺氧3 h复氧的方法制备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NS组和HS组复氧即刻将心肌细胞暴露于2.4%七烷30 min,NSB组和HSB组复氧开始前加入GSK-3β抑制剂SB216763,终浓度10 μmol/L。于复氧3 h时采用A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比色法测定LDH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NC组比较,NH/R组和HC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NH/R组GSK-3β表达上调,p-GSK-3β表达下调,NS组p-GSK-3β表达上调,HC组p-GSK-3β表达下调(P<0.05);与NH/R组比较,NS组和NSB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NS组GSK-3β表达下调,p-GSK-3β表达上调(P<0.05);与HC组比较,HH/R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SK-3β表达上调,p-GSK-3β表达下调(P<0.05);与HH/R组比较,HSB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高糖因素取消七烷后处理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抑制GSK-3β磷酸化有关。

  • 标签: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麻醉药,吸入 缺血后处理 糖尿病 肌细胞,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Tau蛋白磷酸化与含18 kDa片段的载脂蛋白E (ApoE)的关系,探讨七烷致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培养至第5天的ApoE3型和ApoE2型人源化胎鼠原代神经元,各24皿,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ApoE3对照组(A3C组)、ApoE3七烷组(A3S组)、ApoE2对照组(A2C组)和ApoE2七烷组(A2S组)。A3S组和A2S组给予21%氧气+5%二氧化碳+4.1%七烷连续4 h处理,A3C组和A2C组只给予21%氧气+5%二氧化碳处理。随后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全长ApoE、含18 kDa片段的ApoE 、AT8和PHF1表达,RT-PCR法检测ApoE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及IL-6浓度。结果与A2C组比较,A2S组神经元ApoE mRNA和全长ApoE表达上调(P<0.05),AT8和PHF1表达、上清液TNF-α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3C组比较,A3S组神经元ApoE mRNA、全长ApoE、含18 kDa片段的ApoE 、AT8和PHF1表达上调,上清液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结论七烷可能通过上调含18 kDa片段的ApoE表达,促进Tau蛋白磷酸化,增加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神经元 tau蛋白质类 载脂蛋白E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基乙酸(果酸)化学剥脱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6例面部痤疮患者,男4例、女32例,年龄24~36(28.06±2.88)岁。应用浓度20%果酸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痤疮分级、痤疮数目、痤疮消退率、治疗有效率、毛孔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评价均有所改善。果酸治疗前,患者痤疮Pillsbury分级为Ⅰ级9例、Ⅱ级18例、Ⅲ级9例,治疗后Ⅰ级28例、Ⅱ级8例、Ⅲ级0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3,P<0.001)。治疗前患者痤疮数38.64±15.57,治疗后患者痤疮数16.17±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7,P<0.001)。治疗后,36例患者中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恶化4例,有效率83.33%。果酸治疗前患者皮肤毛孔值1263.67±593.44,治疗后降至1196.33±579.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均对疗效满意。结论果酸治疗痤疮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寻常痤疮 羟基乙酸 化学剥脱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Ⅳ期老年(≥60岁)肿瘤患者脑皮质18-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征象与肿瘤糖酵解总量的相关性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18F-FDG PET/CT显像脑皮质表现为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的初诊Ⅳ期老年肿瘤患者(脑代谢减低组)临床及FDG PET/CT资料,以16例脑皮质未表现为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的初诊Ⅳ期老年肿瘤患者(脑代谢未减低组)及25例年龄、性别大致匹配的健康查体受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探讨脑皮质FDG摄取与全身肿瘤负荷的相关性,随访脑代谢减低组及未减低组患者最终临床结局,总结该征象的近期预后意义。结果脑代谢减低组包括17例Ⅳ期淋巴瘤及7例Ⅳ期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男15例;年龄(73±9)岁],脑代谢未减低组包括8例Ⅳ期淋巴瘤及8例Ⅳ期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年龄(65±5)岁],正常对照组25例[男13例;年龄(65±6)岁]。脑代谢减低组较未减低组患者年龄更大(t=3.8,P=0.001)。脑SUVmean分别为(4.9±1.8)及(10.9±2.0)(t=-9.8,P=0.000),脑糖酵解总量(TG)分别为1786.5±1162.5及2868.4±1424.5(t=-2.6,P=0.012),全身肿瘤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分别为6825.5±4776.9及2919.5±2031.7(t=3.6,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FDG摄取与全身肿瘤病灶TLG存在负相关。随访两组患者生存结局,脑代谢减低组及未减低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χ2=3.7,P=0.054),脑代谢减低组14例(14/24)死亡,脑代谢未减低组9例死亡(9/16),(χ2=0.017,P=0.896),但脑代谢减低组死亡者中有8例(8/14)在PET/CT检查后1月内死亡,脑代谢未减低组在1月内死亡者0例(χ2=4.7,P=0.029)。结论初诊Ⅳ期老年肿瘤患者18F-FDG PET/CT脑皮质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更常见于年龄更大者,其全身肿瘤负荷显著高于脑皮质FDG摄取未见减低者,且在短期内病死率高,此征象提示近期预后不佳。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左脑皮质 肿瘤 糖酵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532 nm PRP治疗,研究组予以532 nm 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CRA-EDV)、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CRA-PSV)、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CRA-RI)、睫状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CA-EDV)、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CA-PSV)、睫状后动脉阻力指数(PCA-RI)、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BCVA、CRA-EDV、CRA-PSV、PCA-EDV、PCA-PS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RA-RI、PCA-RI、黄斑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BCVA、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532 nm 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BCVA、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改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32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 羟苯磺酸钙 眼底微循环 黄斑厚度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例胰腺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内镜下注射用丁烷微球行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结果2例患者均经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显示病灶增强低于周围胰腺组织,呈不均匀低增强,病变轮廓较未增强前明显清晰,胰头区胰管截断,并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腺癌。检查过程中及术后,2例患者均未出现头痛、腹泻或过敏反应等不适。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细针 胰腺肿瘤 谐波造影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和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冻干法制备具有促血管化能力的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和不具备促血管化能力的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形貌,X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观察二级结构,拉力机测定压缩模量。于2只3周龄雄性SD大鼠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接种在上述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培养1、6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将1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每只造成4个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甲醇化丝蛋白组(24个创面)和酸化丝蛋白组(24个创面),并应用对应丝蛋白海绵敷料覆盖。术后3、7、10、14 d,行大体观察并记录剩余创面面积。术后3、7、14 d,收集创面及创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生长及胶原沉积情况,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化情况。动物实验每组各指标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具有相同的成分、类似的多孔结构,孔径为300~500 μm。XRD显示,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表现出显著的结晶峰,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则主要由非晶结构组成。红外光谱仪显示,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在1 650 cm-1处出现强吸收峰,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则在1 630 cm-1处表现出强吸收峰。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的压缩模量为(23.8±1.3)kPa,明显高于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的(6.1±0.9)kPa,t=19.550,P<0.01。培养1 d,BMSC成功黏附在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细胞未铺展开。培养6 d,BMSC铺展在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其中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上细胞数量显著增多。术后3 d,2组创面无明显收缩;术后7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面积较甲醇化丝蛋白组明显缩小,创缘有新生上皮生长;术后14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已经基本愈合,甲醇化丝蛋白组创面干燥、收缩明显。与甲醇化丝蛋白组比较,酸化丝蛋白组术后3、7、10、14 d剩余创面面积明显缩小,t=7.782、10.620、3.707、6.830,P<0.05或P<0.01。HE染色、Masson染色、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3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新生组织长入丝蛋白海绵敷料多于甲醇化丝蛋白组,前组分泌少量胶原蛋白,后组未见胶原蛋白形成,前组向敷料内游走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多于后组;术后7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新生组织覆盖敷料孔壁面积大于甲醇化丝蛋白组,前组胶原蛋白多于后组且分布均匀,前组血管数量多于术后3 d,后组新生血管散在分布;术后14 d,酸化丝蛋白组新生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且形成一定厚度,甲醇化丝蛋白组新生组织已基本长入敷料内,前组胶原沉积丰富,后组胶原散在分布,前组血管分布均匀且密度明显高于后组[分别为(55.7±6.0)、(34.1±1.0)个/mm2, t=9.042, P<0.01]。结论具有促血管化能力的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细胞相容性好,可实现创面部位血管网络的快速形成,提供较为充足血供加快新生组织长入速度、胶原沉积,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愈合质量,效果优于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

  • 标签: 组织工程 伤口愈合 丝蛋白敷料 血管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汤对膝关节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照组采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汤,每日1剂,早晚各1次,共服用2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两组VAS评分、HSS评分、关节活动度、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为(5.21±1.26)分,低于对照组的(5.78±0.57)分(P<0.05);观察组HSS评分及ROM分别为(57.21±4.74)分、109.76°±7.07°,高于对照组的(53.78±5.34)分、106.49°±5.42°,P<0.05。术后,两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汤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桃红四物汤 加速康复
  • 作者: 熊传龙 张继国 王华东 刘洋 汪旸 马景 汪春雷 李晓茜 李洪兴 张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农村饮水监测室,北京 1022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公共营养与政策标准室,北京 100050,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合肥 230601,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所,郑州 450016,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09,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石家庄 050021,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氟与大骨节病室,济南 250014,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氟砷室,西安 7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总摄量来源以及儿童总摄量与斑牙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总摄量的基准剂量(BMD)及其95%可信限的下限(BMDL),为《人群总摄量》(WS/T 87-2016)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4月,在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陕西6个省份抽取改水年限在5年及以上、饮水含量在0.3 ~ 3.0 mg/L的村。采集调查村集中式供水的末梢水水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含量;抽取调查村8 ~ 12岁儿童,Dean法检查斑牙患病情况;双份饭法(连续3日测量儿童每餐膳食和饮水量)调查儿童膳食及饮水量,《食品中的测定方法》测定儿童膳食含量;计算儿童饮水摄入量、膳食摄入量及总摄量;根据儿童总摄量与斑牙检出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儿童总摄量的BMD及BMDL,并基于BMDL计算参考剂量(RfD)。结果共调查29个村,水平均含量为1.26 mg/L,范围为0.41 ~ 2.85 mg/L;共检查3 043名8 ~ 12岁儿童,斑牙检出率为30.2%(919/3 043),儿童斑牙检出率最低的村为2.0%(2/100),最高的村为71.4%(30/42)。共调查769名8 ~ 12岁儿童膳食及饮水量,儿童每日饮水摄入量、膳食摄入量、总摄量分别为(0.83 ± 0.66)、(1.13 ± 0.61)、(1.96 ± 0.89)mg/d。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量的BMD为2.43 mg,BMDL为2.21 mg,RfD为2.21 mg。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量的BMD与《人群总摄量》(WS/T 87-2016)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限值(2.4 mg)相近。

  • 标签: 饮水 基准剂量 总摄氟量
  • 作者: 韩晓云 李利娟 杨振 吕新 李钧 杨伟伟 李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山东济宁 272029,济宁市任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山东济宁 272029,菏泽市立医院急诊科,山东菏泽 27403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案科,山东济宁 272029,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山东济宁 272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方性中毒地区不同孕期妊娠妇女摄入量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4月收集长期居住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嘉祥县,菏泽市郓城县地方性中毒病区妊娠期妇女资料,根据妊娠妇女孕周,分为早孕组(0 ~ 12周)、中孕组(13 ~ 27周)以及晚孕组(> 27周),检测各组妊娠妇女尿、血清ALP及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采用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尿与ALP、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妊娠期妇女372人,早孕组97例、中孕组169、晚孕组106例。3组妊娠妇女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 ± 0.25)、(1.23 ± 0.19)、(1.24 ± 0.30)mg/L,P > 0.05]。3组妊娠妇女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早孕组妊娠妇女ALP水平显著低于中孕组及晚孕组(P均< 0.05),中孕组妊娠妇女ALP水平显著低于晚孕组(P < 0.05)。3组妊娠妇女血清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血清BGP、PI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晚孕组妊娠妇女血清BGP、PI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早孕组与中孕组(P均< 0.05),早孕组与中孕组妊娠妇女血清BGP、PI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早孕组妊娠妇女尿水平与ALP呈正相关(r = 0.364,P < 0.05),与骨代谢指标BGP、β-CTX、PINP均未见相关性(r = 0.164、0.117、0.136,P均> 0.05);中孕组妊娠妇女尿水平与ALP呈正相关(r = 0.417,P < 0.05),与骨代谢指标BGP、β-CTX、PINP均未见相关性(r = 0.127、0.108、0.129,P均> 0.05);晚孕组妊娠妇女尿水平与ALP及骨代谢指标均未见相关性(r = 0.179、0.158、0.184、0.149,P均> 0.05)。结论地方性中毒地区妊娠期妇女尿水平在妊娠期间较为平稳;早孕期及中孕期阶段,尿水平影响妊娠妇女ALP分泌。提示在地方性中毒地区仍需加强改水降措施,以减少过量摄入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 标签: 妊娠 氟摄入量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水后儿童斑牙患病情况和儿童体内化学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根据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20年的监测资料,将西安市饮水型地方性中毒病区按照改水年限1 ~ 、5 ~ 、10 ~及≥15年进行分层,每层抽取2个病区自然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择7 ~ 13岁学龄期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查斑牙患病情况;并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14种化学元素(钙、铁、镁、铜、锌、碘、硒、铅、砷、镉、铬、、汞、镍)含量。分析不同改水年限以及不同斑牙患病情况儿童体内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改水年限的病区村(1 ~、5 ~、10 ~及≥15年)儿童斑牙检出率分别为51.40%(55/107)、16.92%(11/65)、16.67%(17/102)和5.08%(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444,P < 0.05)。不同改水年限儿童体内血清钙、铜、铁、镁、锌、碘、硒、铅、砷、铬、、镍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斑牙儿童体内铁、锌、镍含量均低于正常儿童(P均< 0.05),斑牙儿童体内含量高于正常儿童(P < 0.05)。斑牙儿童与正常儿童体内的其余化学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改水年限≥15年的病区村儿童斑牙检出率最低,改水降可减少儿童斑牙检出率。病区儿童存在部分化学元素缺乏的问题。

  • 标签: 氟中毒,牙 儿童 化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