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快递从业人员颈椎和腰椎疾患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其职业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获取快递从业人员527人。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快递从业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情绪特征,通过颈部、腰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检查获取临床数据;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递从业人员颈椎和腰椎疾患的影响因素。结果快递从业人员颈椎、腰椎疾患患病率分别为49.15%(259/527)、67.74%(357/52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工龄、每周工作时间以及因情绪因素而受到不同程度困扰的快递从业人员颈椎和腰椎疾患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5岁的快递从业人员发生颈椎疾患的危险较高(P<0.05),每周工作49~55 h的快递从业人员发生颈椎疾患的危险较低(P<0.05);年龄≥35岁的快递从业人员发生腰椎疾患的危险较低(P<0.05),在过去4周内因为情绪因素(如焦虑、抑郁或易怒)而受到中度或以上困扰的快递从业人员发生腰椎疾患的危险较高(P<0.05)。结论快递从业人员颈椎和腰椎疾患患病率较高,建议调整快递从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组织心理疏导培训,切实维护快递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

  • 标签: 肌肉骨骼痛 快递从业人员 颈椎 腰椎 疾患
  • 简介:摘要在我国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向以健康管理为主的预防疾病体系转型阶段过程中,健康管理行业面临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功能医学是从全面保障人体健康出发,应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的关系,维护器官功能平衡和完整的一整套预防保健学理论。基于其完备的理论系统,功能医学可以成为健康管理的有利抓手,加速功能医学理念推广,可以夯实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培养复合实用型健康管理人才,对提升整个健康管理行业水平至关重要。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功能医学 健康管理 医学模式
  • 简介:摘要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其所致的感染率及耐药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更成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研究较为丰富,且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已较为明确。本文对环境温度、平均湿度及人口密度三个重要因素与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及公共卫生制定控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肠杆菌科感染 环境温度 平均湿度 人口密度 季节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状况与需求,为做好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江苏、广东、山西、湖北、新疆、四川等6省(自治区)的11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并对47名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分析2014至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状况、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需求和建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94.8%(110/116)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公共卫生科室,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管理等领域。2014至2016年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构成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占比分别为10.8%(174/1 603)、10.2%(176/1 723)、9.8%(178/1 82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本科以下学历3年平均占比75.2%(3 912/5 151),100.0%(116/116)的被调查机构认为需要开展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有效回应访谈问题的人员中,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满意"的比例占51.6%(16/31),37.9%(11/29)的受访者认为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是继续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背景占比较低,学历普遍较低。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需求很大但总体满意度不高。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重视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公共卫生专项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

  • 标签: 公共卫生 基层医疗卫生 继续教育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防治高血糖危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就诊的高血糖危象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类型分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HHS)和DKA-HHS三组,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各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 668例患者资料,其中DKA组1 388例,HHS组113例,DKA-HHS组167例,2型糖尿病占DKA的比例为90.1%。城镇居民医保、农民和退休人员在三组所占的比例较高,≥60岁患者高血糖危象发生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6年间DKA和HHS的发生率变化较小,而DKA-HHS组显著上升,DKA-HHS组发生休克、意识障碍、住院费用、死亡率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不同类型高血糖危象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有差异,临床上对于≥60岁,DKA-HHS这一类高血糖危象患者应更加重视。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以减少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发生。

  • 标签: 高血糖危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18~64岁劳动力人口经常锻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8-12月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3 240名调查对象,本研究纳入其中11 604名18~64岁劳动力人口。采用问卷调查人口学基本信息、慢性病患病及各类身体活动信息。测量身高和体重。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FPG、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复杂抽样样本加权及数据分析。结果北京市18~64岁劳动力人口经常锻炼率和从不锻炼率分别为23.74%(95%CI:21.51%~26.12%)和64.34%(95%CI:61.66%~66.94%);每日锻炼时间为23.44(95%CI:21.16~25.71)min,每日总静态行为时间为6.96(95%CI:6.80~7.13)h。随年龄升高,经常锻炼率及从不锻炼率均升高(P=0.006;P<0.001);随文化程度升高,经常锻炼率增加(P<0.001),从不锻炼率降低(P<0.001);身体活动水平越高,经常锻炼率越高(P<0.001);就业人群经常锻炼率低于未就业人群(P<0.001)、女性从不锻炼率高于男性(P=0.0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高为经常锻炼的积极因素(35~岁:OR=0.653,95%CI:0.530~0.804,P<0.001;50~64岁:OR=0.695,95%CI:0.560~0.864,P=0.001;高中/中专/技校:OR=0.679,95%CI:0.593~0.777,P<0.001;大专:OR=0.478,95%CI:0.387~0.590,P<0.001;本科及以上:OR=0.435,95%CI:0.347~0.546,P<0.001),而就业(OR=1.631,95%CI:1.330~2.000,P<0.001)及已婚/同居(OR=1.340,95%CI:1.093~1.644,P=0.038)是经常锻炼的消极因素。结论北京市18~64岁劳动力人口经常锻炼率仍待提高,年龄大和文化程度高为经常锻炼的积极因素,已婚/同居及就业为经常锻炼的消极因素。

  • 标签: 经常锻炼 静态行为 劳动力人口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及衰弱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7—12月选取北京市9个社区的241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微型营养评估表(MNA)、Fried衰弱表型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为92.6%。结果241名社区老年人中,不衰弱的老年人115名(47.7%),衰弱前期的老年人92名(38.2%),衰弱的老年人34名(14.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齿数量为0~9、10~19颗,口腔干燥及缺失的牙齿未完全修复或未修复是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从口腔健康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各级医疗机构和养老照护机构可将口腔健康状况作为社区老年人衰弱风险的筛查项目,为社区老年人衰弱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老年人 社区 口腔健康 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南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562例(562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致病因素、致病菌属、用药史、临床体征及治疗方式。结果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共332例(59.1%)。41~80岁年龄段为主,共484例(86.2%)。男女比例为2.7∶1。主要分布地区为温州市鹿城区共65例(11.6%)。植物外伤为主要致病因素,共225例(40.0%)。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163例(41.6%)。413例(73.5%)可见明显溃疡灶。130例(23.1%)接受手术治疗。联合角膜共焦显微镜、刮片镜检、培养鉴定,阳性检出率为95.7%(201/210)。结论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镰刀菌属是主要的致病菌属,植物伤是主要致病因素。联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刮片镜检,培养鉴定这三者检查能提高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阳性检出率。

  • 标签: 角膜炎,真菌性,外伤性 南部,浙江省 人口学 特征,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口社会学资料对临床研究型护士批判性思维的影响,为提高临床科研水平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6月选取河南省郑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10名负责临床研究相关工作的临床研究型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TDI-CV)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人口社会学资料对临床研究型护士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6%(106/110)。结果106名护士的CTDI-CV总分为(296.25±24.12)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是临床研究型护士批判性思维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研究型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受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影响,建议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护士的临床科研水平。

  • 标签: 护士 临床研究 批判性思维 人口社会学资料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辅助生殖生育的男性和可让女性自然受孕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和严重程度。设计基于国家登记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1994年1月到2014年12月,瑞典。参与者1994—2014年,瑞典有1 181 490名出生儿童及相同数量的父亲。根据受孕方式进行分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组20 618例,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组14 882例,自然受孕组1 145 990例。主要观察指标前列腺癌的诊断、发病年龄,以及抗雄激素治疗(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肿瘤经典治疗方案)情况。结果在通过IVF、ICSI和自然受孕方式成为父亲的男性中,分别有77例(0.37%)、63例(0.42%)和3 244例(0.28%)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5.9岁、55.1岁和57.1岁。与自然受孕的男性相比,通过辅助生殖生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ICSI风险比为1.64(1.25~2.15);IVF风险比为1.33(1.06~1.66)]。他们罹患早发性前列腺癌(即55岁前确诊)的风险也增加[ICSI风险比1.86(1.25~2.77); IVF风险比1.51(1.09~2.08)]。通过ICSI受孕并罹患前列腺癌的父亲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不少于自然受孕组(优势比1.91;P=0.07)。结论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特别是ICSI技术生育的男性,罹患早发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是筛查和长期随访可能获益的前列腺癌风险群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投入度现状,探索人口学特征对医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为改善医学生学习投入度、提升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2至3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6个专业的1 92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与学习投入度的关系。结果医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评分为(3.53±0.56)分。相关分析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r=-0.048)、年级(r=-0.105)、成绩排名(r=0.177)、家庭所在地(r=0.103)、父母受教育程度(r=0.110,r=0.121)、家庭年收入(r=0.090)与医学生学习投入度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成绩排名、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医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生学习投入度整体较好,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学习投入度。

  • 标签: 医学院校 医学生 学习投入度 人口学特征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20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点慢性病)对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的影响。方法利用济南市2015-2020年死因监测资料和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和Arriaga分解法,分析2015-2020年四类重点慢性病及其具体病种的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结果2015-2020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了1.59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25岁,贡献比例为78.62%,男性期望寿命增长了1.66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18岁;女性期望寿命增长了1.52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35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死亡水平下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0.42、0.62、0.20和0.01岁。胃癌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大于肺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导致了负贡献,哮喘和糖尿病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微乎其微。结论2015-2020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主要由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肺癌、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对期望寿命贡献较小,甚至为负贡献,应重点关注。

  • 标签: 期望寿命 慢性病 期望寿命分解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氟骨症患者人口学特征,以及患者治疗意愿、治疗现状、治疗效果,为下一步制定氟骨症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3 - 6月,对内蒙古11个盟(市)全部3 570名氟骨症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信息、治疗意愿、治疗现状及治疗效果。不同人口学特征氟骨症患者治疗意愿、治疗现状比较,以及不同种类药物治疗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氟骨症病例3 570人,其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1.29 ∶ 1.00,2 014/1 556);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79岁(95.4%,3 406/3 570);蒙古族患者占36.0%(1 285/3 570);低学历(小学及以下)患者占82.2%(2 935/3 570);85.0%(3 035/3 570)的患者有药物治疗意愿,37.1%(1 325/3 570)的患者已经开展了药物治疗;37.5%(1 338/3 570)的患者有手术治疗意愿,0.2%(8/3 570)的患者已经开展了手术治疗;联合用药(98.5%,194/197)和单独服用软骨保护类药物患者治疗有效率(98.3%,173/176)均高于单独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患者(84.2%,48/57,P均< 0.05);手术治疗效果良好(8/8)。结论内蒙古氟骨症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蒙古族患者占一定比例。目前,全区有治疗意愿氟骨症患者尚未全部得到有效治疗,且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应提倡开展多种氟骨症治疗形式,以缓解症状、减少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氟骨症 人口学特征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