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药疗法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接受运动功能训练和股四头肌内侧头、胫前肌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治疗,于每次功能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实施。术后4、8、1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膝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AROM)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双侧腿围,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的患肢膝关节屈曲AROM,并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状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AROM、VAS评分和双侧腿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组患膝疼痛VAS低于对照组(Z=-2.68,P<0.05;Z=-4.53,P<0.01;Z=-3.84,P<0.01);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膝关节AROM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92,均为P>0.05),治疗12周、术后6月治疗组膝关节AROM范围大于对照组(t=-3.72、-4.42,均为P<0.01);治疗4周、8周、12周治疗组腿围差低于对照组(t=3.68、7.14、9.70,均为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0,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和肢体功能改善等具有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学,中国传统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 作者: 侯小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秦皇岛市工人医院中医科,河北 秦皇岛 066200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接受中医针对性疼痛护理联合中医定向治疗仪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医定向治疗仪联合中医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疼痛评分、颈椎功能。结果:干预后1周、2周和4周,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入院后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1周、2周和4周,2组的颈椎功能评分均较入院后提升(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针对性疼痛护理联合中医定向治疗仪干预可以有效减轻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对于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方面也具有关键性作用。

  • 标签: 颈椎病;中医针对性疼痛护理;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疼痛;颈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定向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治疗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治疗组予中医定向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西医体征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对照组治疗前西医体征评分(16.50±5.35)分,治疗后(8.87±3.26)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P<0.05);治疗组治疗前西医体征评分(17.83±4.47)分,治疗后(6.47±3.19)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2,P<0.05);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26.33±7.61)分,治疗后(11.33±4.18)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9,P<0.05);治疗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29.67±7.61)分,治疗后(8.93±3.7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7,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减少比对照组更加明显(t=2.23,P<0.05),治疗组西医体征积分减少比对照组更加明显(t=2.50,P<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定向治疗疗效优于妇科千金胶囊。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气滞血瘀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妇科千金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超声电疗仪对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中医超声电疗仪治疗脑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片组、空白片+中医超声电疗仪组(以下简称“空白片+电疗组”)、中药片+中医超声电疗仪组(以下简称“中药片+电疗组”)、丁苯酞组,每组12只。连续给予相应干预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并计算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质区细胞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侧海马组织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片+电疗组、中药片+电疗组、丁苯酞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海马组织TLR4[(0.42±0.07)、(0.31±0.07)、(0.19±0.04)比(0.68±0.14)]、MyD88[(0.39±0.12)、(0.30±0.07)、(0.23±0.11)比(0.67±0.10)]、NF-κBp65[(0.32±0.03)、(0.27±0.02)、(0.17±0.03)比(0.57±0.1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中医超声电疗仪可抑制MCAO大鼠海马组织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超声透入疗法 脑缺血 炎症 NF-κB 大鼠
  • 简介:摘要因外伤、烧烫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眼睑及周围组织损伤,当瘢痕形成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眼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瘢痕性睑外翻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术后再次形成瘢痕的风险。该文报道了1例早期采用离子束药物导入治疗的外伤后瘢痕性下睑外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眼睑外翻 离子束 透皮给药 瘢痕性睑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组胺+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时进行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1年,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分。结果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经过8周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确切,口服抗组胺联合穴位敷贴较单独使用抗组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更优。

  • 标签: 组胺拮抗药 穴位敷贴 过敏性鼻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组胺+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时进行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1年,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分。结果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经过8周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确切,口服抗组胺联合穴位敷贴较单独使用抗组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更优。

  • 标签: 组胺拮抗药 穴位敷贴 过敏性鼻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刺激与止吐防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Ovid、VIP、Wang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索穴位刺激和药物防治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RCT,包括3 138例患者。结果显示:穴位刺激组术后恶心[比值比(odds ratio, OR)=0.92, 95%CI(0.64,1.32),P=0.65]、术后早期恶心[OR=0.72 ,95%CI (0.50 ,1.03),P=0.07 ]、术后后期恶心[OR=0.86 ,95%CI (0.51,1.45),P=0.57]及术后呕吐[OR=0.89,95%CI(0.65 ,1.22),P=0.47 ]、术后后期呕吐发生率[OR=0.96 ,95%CI (0.64 ,1.44),P=0.85]及补救止吐药物使用率[OR=0.71,95%CI(0.42, 1.19),P=0.19]与止吐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术后早期呕吐发生率低于止吐组[OR=0.64 ,95%CI (0.45 ,0.90),P=0.01 ];单独内关穴刺激组术后恶心[OR=0.91 ,95%CI (0.61 ,1.36),P=0.66 ]、术后早期恶心[OR=0.72 ,95%CI (0.50 ,1.03),P=0.07 ]、术后后期恶心[OR=0.86 ,95%CI (0.51 ,1.45),P=0.57]及术后呕吐[OR=0.76, 95%CI(0.51,1.13),P=0.18]、术后后期呕吐发生率[OR=0.93 ,95%CI (0.59 ,1.46),P=0.75]与止吐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术后早期呕吐发生率低于止吐组[OR=0.60, 95%CI(0.40, 0.90),P=0.01 ];穴位刺激联合止吐组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均低于止吐组[OR=2.13 ,95%CI (1.31 ,3.46),P=0.002 ;OR=3.93 ,95%CI (2.06 ,7.48),P<0.001 ]。结论穴位刺激可用于防治PONV,其效果与止吐药物相当,其对术后早期呕吐防治效果优于止吐穴位刺激联合止吐可增强防治PONV的效果。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穴位刺激 止吐药 术后恶心 术后呕吐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作者: 刘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1期
  • 机构:成都中医大学附院医院老年病科三病区,四川成都610000
  • 简介:目的:对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改善脑猝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加以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的观察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SS评分差异显著,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临床可将该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脑卒中;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皮给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增生性瘢痕患者123例。观察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7~69(31.7±14.6)岁;给予卤米松乳膏外用,早晚各1次,联合点阵激光皮给,每周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0~71(32.8±15.1)岁;给予卤米松乳膏外用,早晚各1次,疗程3个月。结果123例患者均完成临床试验。观察组有效率66.7%(42/63例),其中痊愈18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1例;对照组有效率20.0%(12/60例),其中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48例。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点阵激光皮给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明显、安全。

  • 标签: 瘢痕, 肥大性 治疗结果 点阵激光 卤米松 透皮给药
  • 作者: 刘佳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报告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从该时间区间内我科室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挂号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常规组3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5例行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L(功能障碍)评分,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VAS(疼痛)评分、ODL(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1例(2.85%),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采取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能够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功能障碍,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推荐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穴位敷贴;中医护理;老年髋部骨折;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国内事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对该领域人才需求突出;中医药行业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储备尤为重要。从事管理学科背景出发,结合中医药行业特点,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中医药院校在事管理专业教育中,应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哲学思维为引领,培养以人为本及融合中庸之道的管理能力,掌握中医药理论+通识管理的特色专业课程知识,具备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等综合素质。

  • 标签: 中医药 药事管理 人才培养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穴位配伍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平衡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4.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5):单纯全麻组(A组)、合谷穴+内关穴组(B组)、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组(C组)和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组(D组)。B组、C组和D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至术毕经皮电刺激相应穴位,频率2/10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电流为宜。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补救镇痛情况;于术前24 h、术后24、48和72 h时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记录气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24和48 h时PSQI降低(P<0.05);与B组和C组比较,D组术后24和48 h PSQI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4组术前24 h和术后72 h时PSQI、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配伍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平衡麻醉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麻醉,全身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缓解产妇乳汁淤积的效果及对乳房胀痛、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31日至2月28日在临沂市中医医院产科分娩后乳汁淤积的产妇124例,年龄22~35(27.85±2.10)岁,孕周36~41(38.16±1.28)周,初产妇94例,经产妇30例,阴道分娩102例,剖宫产22例。根据信封密封法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予以毛巾热敷+吸奶器吸乳,观察组采用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产妇干预疗效、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情况。产妇年龄、孕周及乳房胀痛评分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干预疗效、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对比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Z),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96.77%(60/62)比85.48%(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6,P=0.038)。干预后,观察组乳房胀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2.21±1.36)分比(3.01±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8,P=0.001)。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6,P=0.013)。结论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妇乳汁淤积、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中医药物外敷 穴位按摩 乳汁淤积 乳房胀痛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调护、适当运动、心理疏导等常规措施预防便秘;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连续干预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进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评价焦虑、抑郁情况及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3.50%(7/52)、28.85%(15/52),观察组防治便秘效果更好,便秘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时间间隔、每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6.15%,高于对照组80.77%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便秘的发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穴位敷贴 穴位按摩 神经外科 便秘
  • 作者: 李云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宣城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安徽宣城2420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4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n=20,常规护理)及观察组(n=20,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记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3.90±0.19)天及治愈时间(6.90±1.7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3±1.05)天及(15.80±1.67)天,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观察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为(670.49±38.98)ml/d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可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讨论:临床为肠梗阻患者实施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同时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肠梗阻;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探讨基于"1+3+X"的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护理在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穴位贴敷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1+3+X"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表评分(H-B)、面部残疾指数评分(FDI)、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6.67%(46/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B评分低于对照组,FD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交功能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3+X"的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护理在面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今后此类疾病的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面瘫 穴位贴敷 中医特色护理 面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咳喘散穴位敷贴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9月上海市中医医院肺病科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喘可治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穴位敷贴咳喘散。2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后1年的急性发作次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 ACT)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unvou-P100纳库伦呼吸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2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疗效观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ACT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34、5.642,P值均<0.01),FeNO水平低于对照组(t=3.180,P=0.020),1年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t=5.466,P<0.01)。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提高哮喘控制水平,降低气道炎症,且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疾病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注射 咳喘散 喘可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健康指导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及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观察组采用联合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健康指导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健康指导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信平台 中医健康指导 穴位贴敷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患者安全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第三个全球患者安全挑战:无伤害,呼吁在未来5年内将所有国家严重的、可避免的药物相关伤害减少50%,并制定了用药安全战略行动框架。2019年6月,WHO发布了《高风险情况下的用药安全》、《多重用药时的用药安全》和《医疗照护过渡期的用药安全》等3份技术报告,以促进各国尽早采取有效的规划和行动,解决用药安全领域的问题。2021年4月,WHO召开了"无伤害"网络会议,强调实现"无伤害"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2021年5月,WHO发布《2021—2030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该计划将用药安全作为第三个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任务,并针对这项任务提出了4个方面的行动:政府行动、医疗保健机构行动、利益相关者行动和WHO行动。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4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着力推进患者用药安全工作。第三个全球患者安全挑战目标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 标签: 患者安全 患者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