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马尔佩与法国实证主义宪法学何勤华在法国宪法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三位宪法学家留下了巨大的足迹,他们是艾斯曼(A.Esmein,1848~1913)、狄骥((L.Duguit,1859~1928)和马尔佩。艾斯曼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宪法学的集大成者和法国...

  • 标签: 宪法学 人民主权 代表制 法国宪法 法人格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 简介:<正>菲利普·尔兹尼克(PhilipSelznick,191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教授、社会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律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论著是《法律社会学》(载默顿等人编:《社会学》一书,1957年);《社会学和自然法》(载《自然法论坛》1961年第6期);《法德、社会和工业正义》(1969年)。一、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尔兹尼克在《法律社会学》一文中首先提出法律社会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他所讲的"法律社会学"包括了"社会学法学"。

  • 标签: 法律社会学 法律问题 社会学法学 社会学家 法律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国家法学以欧陆"国家一般理论"为核心,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德国、法国在法律层面上使国家正当化并建构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理论。20世纪著名宪法学者雷蒙·卡尔·德·马尔贝格正是法国一脉的坐标性人物。马尔贝格国家法学思想以大革命实定法为依据,确认国民主权原则,论证其相对于君主主权及人民主权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还提炼了"国家拟制法人说"及"单一国家机关理论"等核心观点。马尔贝格国家法学思想对同时期德国国家法学巨擎拉班德、耶利内克的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在欧陆产生重大影响,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制宪设计提供指引,但也引发了众多批评与争议。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马尔贝格国家法学理论对法学意义上国家正当性之证成、国家与国家机关之关系及国家责任制度之完善等议题均有较重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国家法学 国民主权 法国宪法 马尔贝格
  • 简介: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在信息的存贮、组织、利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信息类型的复合性、利用手段的交互性等。这些特点引发了急待解决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 标签: 互联网络 数据库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 简介:2009年9月24—25日,我在辽宁大学参加第22届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年会,会议的主题是“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一题目要求首先厘清什么是大陆法系。这是一个需要不时更新其理解的术语。“大陆法系”首先是一个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它源于欧洲大陆与英伦三岛由英吉利海峡造成的区隔,海峡两岸联络不便造成了彼此的法律特性,联络一旦达于便捷,个性是要消除或和缓的。

  • 标签: 大陆法系 塞林 2009年 外国法制史 地缘政治学 英吉利海峡
  • 简介:法律语言学研究迫切需要进行"一三典"的资源建设。"一"指经过语言学属性标注的法律语言语料,"三典"包括侧重收录法律语文词汇的法律词典、侧重收录法律专业词汇的法律辞典、侧重收录法律专用和常用句型的法律句典。

  • 标签: 法律语言语料库 法律词典 法律辞典 法律句典
  • 简介:英国1997《版权和数据权利规则》和欧洲议会1996年通过的《关于数据法律保护的指示》对于数据库特殊权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2002年英国上诉案件——BricishHorseracingLtd诉WilliamHillLtd案所涉及的数据“自体权”的法律保护,就如何认定法律保护数据的种类和内容方面起到了补充作用,在该案件的审理过程申所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值得我国在数据法律保护方面学习和借鉴。为适应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在数据及其相关方面紧跟世界潮流,积极改进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标签: 数据库 《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示》 自体权
  • 简介:文化冲突论是美国著名犯罪学家林最具代表性之学术贡献,而广州市城中村外来农民工犯罪现象则为林文化冲突理论的分析与适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样本。拓展眼光,坚持运用多种视角整合性观测评价犯罪原因,将有助于使犯罪学理论达致即深刻又全面的理想性综合发展形态。

  • 标签: 文化冲突理论 广州城中村 农民工犯罪 犯罪研究范式
  • 简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法律定位分析系指对数据保护的具体法律关系定位而言。在我国征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权利主体是谁,具体权利及权利内容如何,需要在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征信国家信用立法、管理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路径选择并给出具体设计。

  • 标签: 信刚信息 隐私信息 数据库 征信
  • 简介:马尔斯皇帝在169-180年之间针对一个奴隶的信访发布的一个敕答中创立了为保全自由而判给遗产的制度。该制度基于斯多亚的泛平等哲学确立,在基督教皇帝优士丁尼手里得到了极大发展。它体现了罗马法中的有利于自由权原则,强调自由权高于经济利益,体现了罗马法的人权观念。后人对该制度的众多研究,聚焦于敕答的接受人是奴隶、解放自由人还是遗嘱人的朋友的问题,并竭力排除此等接受人是奴隶的可能,以维持奴隶只能是主人获得财产的工具这一命题的绝对性。但这种排除并无说服力。为保全自由而判给遗产制度由于奴隶制在近代的寂灭而没有完整地保留在现代法中,但它的残片存活于当代的代位制度、债的承担制度、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债的更新制度、破产和解等制度中。

  • 标签: 马尔库斯皇帝 奴隶赎身 |
  • 简介:知情同意原则根植于自主价值,是个人信息保护之基石。在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原则陷入困境之中,海量信息的批量处理、多方共享、目的不特定之频繁利用加大了有效同意获取的难度,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正当性基础之地位受到质疑。生物资料是管窥知情同意原则困境与解困之路的最佳范例,围绕使用库存样本是否需重新获得同意,存在特别同意与概括同意之争,各种折中改良方案继而被提出。革新而非放弃知情同意原则,是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应然立场。知情同意原则之重塑,应坚持以自主为核心价值,以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为理念,巧妙设计适应大数据需求的新型知情同意模式。应从整齐划一的同意向基于信息分类、场景化风险评估的分层同意转变,从一次性同意向持续的信息披露与动态同意转变,容许有条件的宽泛同意+退出权模式。

  • 标签: 知情同意原则 大数据 个人信息保护 生物资料库 同意模式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