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兴起与一个人的出现有关,这就是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他先后出版三巨作,即1803年出版的(《占有权》,1815--1831年推出的6卷本((中世纪罗马法史》和1840--1849年出版的8卷本(《当代罗马法体系》。《占有权》被誉为“德意志学说汇纂学中的经典教义学专题论著之典范”,《中世纪罗马法史》真正第一次开创了“法律史的现代学科”,《当代罗马法体系》乃一划时代的民法著作。正是因为这些著作的出版,萨维尼跻身于德国“经典作家”之列,被蒂堡称为“我们的第一流民法学家”。

  • 标签: 历史法学派 罗马法 优雅法学 萨维尼
  • 简介: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实现6.55万亿(兆)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05万亿元,较上年的5337亿元大增97%。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直接投资领域开花结果。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累计为5.9万亿元,而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累计为6565亿元。

  • 标签: 人民币跨境流通 制度安排 监管理念 结算业务 人民币国际化 货物贸易
  • 简介:一、人民币现金国际流通的现实状况[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2]按照实际汇率换算为10.4万亿美元,美国为17.4万亿美元,日本为4.8万亿美元,德国为3.8万亿美元,法国为2.9万亿美元。

  • 标签: 支付结算 国际流通 货币兑换 存款货币 中央银行 国际化背景
  • 简介:一、问题提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折射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的危机和弊端,中国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摆脱对美元过度依赖,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金融政策,如货币互换协议,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人民币职能从国内扩展到国外的过程。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纠纷解决机制 国际化进程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金融政策
  • 简介:随中国古代讯问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刑讯的广泛使用,历朝历代均有关于讯问时使用刑讯手段的相关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有时不但依法律规定实施刑讯,甚至在法律规定之外"创造性"地采用刑讯手段。刑讯的直接目的在于取得口供,被追诉人的口供被认为是查明案件事实最重要的证据,也是案件能否作出最终判决的基础性要件。在这样的理念下,刑讯成为我国古代讯问制度的核心要素,中国古代讯问史不妨被看作一刑讯的历史。

  • 标签: 讯问 刑讯 口供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编纂民法典”为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立法机关已经决定重启民法典制定工作,首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法律,而民法总则又是民法典的总纲和总的规则,人格权法、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以及侵权责任法都受其拘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者提出立法建议稿,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传统,既具有学术价值,也能够作为立法参考的蓝本予以借鉴。本刊刊登杨立新教授牵头的民法总则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建议稿》,以此为立法机关制定民法总则提供参考,也为编纂民法典的壮举助威。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 建议稿 草案 国家法律体系 立法机关
  • 简介:近世以来,民主观念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被引进,其后,各路精英们对民主观念的不同理解左右了中国政治的走向。围绕“民主”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可梳理出从“民主”到“人民民主”的嬗变过程,及不同民主观念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以期对当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民主 人民民主 嬗变
  • 简介:一、人民币结算的一般理论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经阶段和重要内容。发展人民币结算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我国人民币结算自2009年跨境贸易试点开始,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逐步过渡到资本项下的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并从机构结算发展到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

  • 标签: 人民币结算 结算制度 国际化背景 人民币国际化 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
  • 简介:制定1979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是"文革"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措施。彭真直接领导了这部法律的制定工作,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草案和说明的基础上,对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领导体制、检察权的范围以及检察机关的工作原则等重大事项,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实际是1982年宪法确立检察机关的基础,是新时期我国检察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 标签: 草案和说明 性质和任务 领导体制 检察职权范围
  • 简介:我国是目前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三服务贸易大国。国际贸易必然需要用某种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在现有各主权货币中,选择用人民币对我国来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取得发行收入,还可以减少我国的汇率风险和外贸交易成本,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活动中的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同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影响力,使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断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它不仅涉及国际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我国的相关国内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本笔谈的核心就是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国际法中关于主权货币国际流通与争端解决的基本规则,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对我国现行的现金法规、支付结算法规进行哪些修改和完善,应该构建哪些人民币国际化的纠纷解决制度,应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监管制度进行哪些修改和完善等。围绕着这些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法律问题,我们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将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提供给读者,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的研究,并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法律问题 国际法 货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人民币跨境流通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确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直接目的是强化检察机关对逮捕的监督和制约,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中实现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的分离。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百一十七条规定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工作主要由各个承担诉讼职能的办案部门负责,这种审查权的配置模式使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混同运行,无法保证审查主体的中立性。该解释与《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存在矛盾。从《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立法意图来看,由相对中立的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是较为理性的选择。检察机关可以考虑设立诉讼监督部门,羁押必要性审查主要由诉讼监督部门负责,以提升审查的实效性和正当性。

  • 标签: 羁押必要性 审查主体 诉讼职能 诉讼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