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问题意识与论证目的2005年修订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公司法》有许多亮点,而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其赋予了公司较高的自治权限,"公司自治"被确立为2005年公司法修订的主题,这表明修订后的《公司法》遵从了这样一种立法指导思想:在遵循强制性规范、指导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相结合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任意性规范的作用。现行《公司法》的上述变化,

  • 标签: 司法裁判 判断规则 司法介入 公司自治 内部规则 公司纠纷
  • 简介: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尤其显得珍贵。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对土地的需求量突飞猛进,因征收土地而引发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虽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房屋搬迁补偿问题,但是该条例对于矛盾更加突出的集体土地征收则显得无能为力。从域外征收补偿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开论证。征收与补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征收合法且已是事实的前提下,补偿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根源,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有效的解决方式莫过于完善的法制、健全的机制以及认真对待权利,而其根本则是构建严密的补偿逻辑

  • 标签: 集体土地征收 补偿 征收理则 补偿逻辑
  • 简介:以现实的社会条件为基础,1982年宪法形成了以发展性、时代性、中国性为核心的人权逻辑主线。随着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982年宪法的人权体系也在不断地扩充与演进,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需要与成果的经济权利的凸显,到具有普适性人权价值的确认,再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即广义社会权体系的完善。在当下,公平享受发展成果,权利的平等保障是1982年宪法人权逻辑的最核心命题与最终极价值。

  • 标签: 八二宪法 人权 权利 社会变迁
  • 简介:<正>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着治理的需要,而治理的模式却千差万别,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及其运作,更因国家权力的千变万化而呈现多种面孔。从历史到当下,人们不断在探寻确立社会生活有序模式的逻辑与经验,追求着某种普遍性和一致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始终面对差异性和多样化的现实。当我们仔细

  • 标签: 刑事程序 人民调解 主题研讨 责任法 矿产资源 公司法人格否认
  • 简介:在司法运行中,我国推出的案件请示制度和案例指导制度,所涉及的案例都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为了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法官既要追求判决合法性的最大化,也要限定自由裁量度的任意性,于是会在"创新激励"和"风险规避"之中进行规则性抑或政策性选择。

  • 标签: 案例指导制度 案件请示制度 创新激励 司法风险
  • 简介:由于DNA证据的证据形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从DNA证据与被告匹配到被告是证据来源的推导主体必须是法庭科学家。而从被告是证据来源到被告是犯罪实施者的推导主体则必须是法庭审判者。并且正确应用DNA证据的逻辑框架应当是:“先匹配、再来源、后有罪”。只有明晰法庭科学家与法庭审判者间的权责界限,才能正确应用DNA证据,才能准确认定事实,进而实现公正审判。

  • 标签: DNA证据 应用 逻辑 法庭审判 法医 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