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央企董事建设试点的关键在于解决央企存在已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试点中采取的引入外部董事等措施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引入外部董事的具体方式有两种:外部董事长模式和外部董事模式。央企董事建设初步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出资人和出资企业的关系问题以及"一把手"体制问题,但仍然需要解决试点差异性、提高外部董事比例以及平衡董事和其他机构关系的问题。因此,需要外部董事制度的法律保障、平衡董事与国资委、监事、党委会的关系,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以及完善董事董事评价机制。

  • 标签: 央企 董事会 国企改革 公司治理
  • 简介:规定股东职权的《公司法》第38条和规定董事职权的第47条分别有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这种条款一般被称为兜底条款。这是2005年公司法修改的时候新增加的条款,立法者试图通过强化章程自治解决股东董事职权规定不清的问题。然而,事与愿违,兜底条款不能全部实现立法的目的,甚至还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在章程没有规定时,无法判断有些事项究竞是股东的职权还是董事的职权。同时在股东职权规定条款和董事职权规定条款增加兜底条款实际上是不了解股东董事功能定位所致,因此需要先对兜底条款作无害化解释,在下次公司法修改时删除。

  • 标签: 股东会 董事会 职权 兜底条款
  • 简介:高校董事是我国高校办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明确了董事的法律地位。对多个高校董事章程文本进行分析,可知董事的功能表现为对内优化大学结构、对外拓展大学发展空间、有限适当参与治理。董事成员的确定在成员条件和选拔程序上存在缺陷。董事成员权利义务不能实现对等与匹配,权利实现与义务履行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董事只有处理好与高校党委、校长、学术委员等组织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良性运作。

  • 标签: 高校董事会 法律地位 功能 权利义务
  • 简介:在我国,要保证国有公司董事独立,就必须厘清董事与国资委、党委会以及经理层的关系。具体而言,国资委应将本属于董事之权力归还于董事,同时恢复监管者本色,增强对国有公司董事履职状况的监督;党委会应在尊重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切实实现全面性功能向政治性功能的转换;为防止经理层对董事的“反控制”,同时遏制国有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应重塑经理层的辅助执行机构定位,强化其对董事负责的理念。

  • 标签: 国有公司 董事会 国资委 党委会 经理层
  • 简介:传统上市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聚焦于董事的独立,进而有效规制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权益问题,但忽视了董事对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权益侵占问题。如何从制度供给方面对董事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进而有效保障所有股东的股权权益是现阶段公司治理应该正视的问题。从产权与经营权分离视角考察,董事法律属性为公司会议体机关,其权力的行使导向必须有益于公司所有股东的利益,在此前提下,建议从董事的责任承担、独立董事制度创新、监事异议权扩大、股东选任董事机制变革、管理层薪酬的股东投票权、看门人选聘机制、股东资产受益权等多方面进行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 标签: 董事会 法律属性 权力约束 股东权益
  • 简介: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实际上是控股股东权利和董事权利的相互角逐。控股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权利,因此,涉及的实质是股东大会和董事的权利界分。在该问题上,美国公司法和德国公司法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从而产生了股东大会和董事权利的不同界分方式。在我国,股东大会和董事的权利界分的法定特征明显。控股股东和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并不能代表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权利的界分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微妙平衡。

  • 标签: 控股股东 董事会 控制权 权利界分
  • 简介:本文是根据作者在法学院的报告整理而成的。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中国、德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认为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是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接着论述了在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和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中引人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了不同公司类型中独立董事的功能与作用。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审计委员会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类型 监事会制度 监督机构
  • 简介:一、董事决议的性质及董事决议效力纠纷概述董事决议从性质上看,属于公司决议之一种,为公司的意思表示,董事作出决议的行为被拟制为公司的行为。由此。董事决议一旦有效作出,即被拟制为公司的意思。公司的意思表示虽然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全体股东或全体董事的一致意思表示,更非完全一致的共同行为,但董事决议亦属私法上法律行为之一种,应是可以确定的事实。

  • 标签: 董事会决议 《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 第49条 效力 意思表示
  • 简介:“独立董事”的概念来自西方国家,源自“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是相对于美英公司法董事一元化构造下的执行董事而言的。独立董事在西方国家的公司董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在董事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现代公司治理的全球化讨论热潮中,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改良的希望,几乎提上了各国公司治理改革的议事日程。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监事会制度 现代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改革 西方国家 非执行董事
  • 简介:近现代公司制度满足了人类追求效率与利益的渴望。“然而客观上说公司并不是自身能产生效率与利益,而是公司的各项法律制度和结构更适合于表达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并且,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许许多多适应并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新制度、新法律的不断出现。独立董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制度 信息不对称 公司治理结构 法律制度
  • 简介:独立董事最近在媒体上被炒作得热热闹闹,但究竟什么是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起源与作用又是怎样的?独立董事是否如某些人所断言的那样,带来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次革命,从而可以创造经济的又一次起飞?本文试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及发展方面,对其做出分析。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 经济 炒作 发展 媒体
  • 简介:百年老店贝尔斯登告急的时候,公司的第一把手、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却速在外地打桥牌。很多股东义愤填膺:公司坐困愁城,高管却在外面逍遥快活,公理何在?其实,老先生倒并不一定是贪图享受。公司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荒不择路,如果老先生亲临现场指挥,对他本人就会有更大的风险。

  • 标签: 公司 董事责任 贝尔斯登 百年老店 现场指挥 一把手
  • 简介:独立董事的薪酬是影响其独立性的重要因素,独立董事该不该拿薪酬,以什么方式获取薪酬.薪酬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困扰着人们.各国的法律规定也不相同。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薪酬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 股东权利
  • 简介:我国现行《公司法》对公司董事的任职资格和职权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却未明确规定董事的解任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台湾地区、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关于董事解任问题规定的基础上,从董事与公司的关系、董事解任的理由、程序以及董事解任后的损害赔偿四个方面对董事解任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公司法》应对董事解任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制。

  • 标签: 董事 解任 理由 程序 损害赔偿
  • 简介:从民法法理分析,没有任何有力的理由禁止董事在公司领取报酬。董事可能是股东。但他受股东会选任,组成董事,执行股东决议,履行运营公司的职责;较之非董事股东,另外付出劳动和时间,自然可以在做为股东分配利润以外另行要求报酬。

  • 标签: 董事 选任 法理分析 股东会 民法 履行
  • 简介:公司治理作为一门理论,研究的对象应是参与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方向的各有关人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公司治理的主体是股东,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但该法没有言及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这一我国经济改革新事物的发生、发展,特别是许多上市公司先后发生大股东独断专行、信息披露不详、搞“内幕交易”,

  • 标签: 《公司法》 根据 权利 内幕交易 中国 义务
  • 简介: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保护小股东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独立董事制度规定过于抽象,适用性不强,对出现问题时作用不大,少数董事甚至被称为“花瓶董事”“挂名董事”,因此需要激励制度来调动积极性,同时需完善董事的责任制度。此外,中国公司“二元制”也要求必须将独立董事进行完善,在完善过程中,其监督职能和监事的职能会存在一定的重合,这就要求独立董事与监事之间的协调,避免重复监督或是监督空白。因此,有必要对公司独立董事的具体适用及如何完善进行讨论。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性 制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