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检察指导案例应具有填补法律规制的漏洞,阐释明确法律模糊规定,统一司法尺度,回应社会关切等功效。通过对检察指导案例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实证评估,发现检察指导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不够显著,实践中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对此,应进一步扩大检察指导案例应用的效力范围,建立检察指导案例参照应用标准和专业化操作规范,健全检察指导案例的实践应用机制,加强检察指导案例的应用管理,发挥人工智能在指导性案例应用中的作用,从而保障检察指导案例应然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得以有效彰显。

  • 标签: 检察指导案例 实践效果 实证评估 应用研究
  • 简介:当前学界对指导性案例的研究多着眼于性质/效力,但对于司法实践而言,更重要的是其适用方式.并且,性质/效力与适用方式分置于本体论与方法论两个视阈.探析指导性案例的性质/效力为适用奠定基础,但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作为一项司法实践技术,如何适用指导性案例必须梳理清楚适用方式一“参照”的逻辑附着于演绎推理的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指法官裁判案件的基本三段论.但当面对大前提(Rn法条)的模糊、冲突等问题,通过以该法条为连接点的案例检索,获得指导性案例GC-XX,并类比待决案件C与GC-XX的要件相似性,在盖然相似性的基础上,将GC-XX的裁判要点用于补强Rn的模糊、冲突等问题,强化演绎推理的大前提,进一步增强指导性案例的实践操作性,使法官“能用”“敢用”“会用”指导性案例.

  • 标签: 适用方式 性质/效力 参照 逻辑结构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曾经被绑在土地上的乡土中国已然华丽转身。今天,谁都不能否认,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孕育或者已经孕育了一个日渐陌生人化的现代工商社会和城市中国。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识别 社会结构 乡土中国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 简介:为实现“统一法律适用”的目标,指导性案例使用不仅需要“类案类判”,还需要“异案异判”。“异案异判”就要求法官退出适用不同于待决案件的指导性案例。退出适用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法律体制的融贯性要求、司法实践的发展性要求、应对隐性使用的需要以及类比推理的结果不相似。其中前两种属于广义上退出适用的原因,可通过立法技术予以解决,并不存在使用难点。退出适用的难点主要在司法裁判中。在参考判例法的区分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文法体制、演绎推理与附着于演绎推理的类比推理的要求,以“相关法条”为中心,借助法律关系为框架体系展开事实要点对比,结果为不相似的则退出适用。同时,在裁判文书中明示、充分说理。以期实现“异案异判”,真正正确、有效地使用指导性案例。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退出适用 区分技术 类比推理 异案异判
  • 简介:通过裁判要旨与裁判理由,我们可以推定,76号指导案例实际上将萍乡市规划局的解释界定为合同法体系中的强制性规定,并由此将民事合同审判依据的审查与适用框架引入行政协议之诉.但这一界定存在着诸多不能自洽之处.同时,因为误解出让金约定与土地使用权约定的规范属性与效力机制,76号案例也存在着审判思路与实体判决上的重大漏洞.上述缺憾的根源在于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合同的行政性首先在于其所交易的国有土地的公共性.对于以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公共资源为交易标的的行政协议所引发的诉讼,其审判依据的审查与适用框架应当置于公共资源分配法制中,以合法性审查原则为基础加以建构.

  • 标签: 指导案例 行政协议审判依据 授权性规范 公共性 合法性审查
  • 简介:司法效率是司法体制所追求的传统目标之一。在案例指导制度设计上,“同案同判”“统一司法适用”不仅提升了个案裁判的正义标准,更是在制度之外形成了一种新型制度逻辑——效率。目前,我国指导性案例援引实践已经证明,除了强化“同案同判”之外,援引行为本身还提高司法审判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监督效率。指导性案例援引的此种效率价值正在转变为一种更为高效的司法资源利用方式,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援引 司法效率 制度逻辑
  • 简介:司法责任制改革有利于审判权的独立运行,但一直面临同案能否同判的现实质疑。从裁判者的思维路径来看,面对法律疑难时,求助于先例经验成为潜意识的思维倾向。故整体、稳定的司法经验,是消解法律适用分歧,平衡司法能动性与谦抑性的内修之法。因此,最高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并以'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作为其核心价值。然而,由于裁判者对指导案例的参照力、参照对象及功能认识模糊,最高院亦未对参照方式予以指引,指导案例在实践中适用率偏低,且出现裁判规则大前提化、法律关系混淆、关键事实把握不准等误区。为形成规范化的参照技艺,本文以案例文本为研究起点,立足成文法语境,厘清指导案例的参照力、参照对象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阶段'的适用方法:一是发现阶段,以争议问题为导向,结合裁判要点与裁判理由归纳指导案例裁判规则;二是推理阶段,对裁判规则进行演绎解构,确定作为同案识别点的'关键事实',并运用类比技术判断两案关键事实能否适用相同的法律评价;三是验算阶段,回归规范语义脉络,运用情势权衡,对推理结论的适法性和适切性进行检验和评估,并针对适用效果偏差,对裁判规则进行调适与修正,使'个案智慧'转化为'类案经验'。

  • 标签: 个案 类案 指导性案例 审判经验 司法智慧
  • 简介:适用困境阻碍了指导性案例发挥预期作用,若解决不当,指导性案例难免沦为"纸面上的法律"。本文借鉴法官行为理论,从法官行为动机和行为工具两个层面对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对策:一方面,主张法律制度不仅是建构性的还是解释性的,通过对"应当参照"作强制义务性解读,强化法官的义务意识与适用动机;另一方面,主张有效的法律方法是制度安排的工具支撑,解决适用困境需要发展与制度安排适应的适用方法,包括案件相似性的判断、裁判规则的确定、法律推理进路及指导性案例的废止等。通过实用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方法论上的调和解决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适用困境 法官行为理论 义务意识 适用方法
  • 简介:近年来,如果挑一件全国司法系统最受瞩目的大事,无疑为司法体制改革。2017年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这句话总结了这场影响深远的“司法革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2018年海南省“两会”上,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海南司法体制改革完成两批法官、一批检察官入额工作,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建立省以下法院和检察院由省级财政统一管理的机制。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 司法体制改革 精装修 综合配套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
  • 简介: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为“类案与关联案件检索”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类案审判的核心难点为“案例识别”中的“类似案例识别”。以指导性案例24号的司法适用为例,可以发现目前中国法官尚未普遍形成“类案”论证思维;即便是进行了“类案”推理,在“适用/不适用”指导性案例的情况下,所运用的比较点及其法律意义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类似案例识别”的主要困难有两点:一是在程序上,没有将“类似案件类似审判”原则作为一项“法律义务”或“法律责任”;二是在制度上,指导性案例缺乏“补强机制”。

  • 标签: 类案识别 类案审判 案例指导制度 类案与关联案件检索
  • 简介:自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推行案例指导制度以来,关于指导性案例正当性、法源地位和操作方法三个层面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但其逻辑关系一直未能得以厘清。究其原因,其一在于指导性案例制度在司法权功能体系中的定位仍不明确,其二在于对制定法传统的我国引入判例思维缺乏危机感,以致对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定位不清,故参照方法亦模糊以对。因此本文主张应从司法权统一见解功能与法系方法的融合出发,厘清以上三个层面的关系,梳理出指导性案例在比较法上特殊的法源地位与操作方法。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法源 司法权 参照方式 法系融合
  • 简介:高检发研字[2018]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经2018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现将朱炜明操纵证券市场案等三件指导性案例(检例第39—41号)作为第十批指导性案例发布,供参照适用。

  • 标签: 最高人民检察院 指导性案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印发 军事检察院 检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