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社会变革下的中国司法不信任源于人理性的自我保护。从认知心理角度切入,民众延承的传统认知基于对现代社会形态下显现'陌生'与'信息'的新认知与安全顾虑而演变出现两种背反的心理因子:'依附'与'怀疑'。在面对现代司法制度时,两种心理因子相互作用,滋生出先验的不信任者们,随着孱弱的司法制度被破坏,其缺陷被认知传递,从先验者到参与者再到普通民众,基于安全的'认知平衡'与高效的人际传播,司法的不信任随之成型。不信任的传染凸显了人的认知理性,司法信任重塑应当以制度为保障,以规则立信,可预期可置信地在传染源、传染受体与传染途径以及民众认识水平等方面予以修正与提高,并反射给民众认知,恢复民众对司法之信任。

  • 标签: 认知 行为博弈 认知框 司法失信
  • 简介:夏:於教授您有一个判断,即认为当今世界的法理学研究已经进入'无王期'时代,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於:我的意思是这样的,我认为法理学研究已经进入了'无王期'的时代,也就是进入了百家争鸣、平起平坐的时代。换句话说,法理学界'后主流'时代已经到来,主流时代已经过去。在此之前自然法学、实证主义法学、社会法学三大流派,或者自由主义法学、新分析法学,其中的某个学派可能在某个时间占据主流位置。以哈特为例,他曾经统治法理学界四五十年。20世纪60年代他写了《法律的概念》后,英美法理学一直

  • 标签: 中教授 中国法理学 兴中
  • 简介:1949年以来,中国司法经历了某种范式性转变。法理学教材中的法律适用理论为这种转变奠定了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将中国司法理论的转变概括为从强制型司法到权威型司法的转变。强制型司法的母体是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法律适用理论,中国理学在继承这一理论母体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制型司法,它具有强制性、工具性和阶级性。从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强制型司法逐渐演变为权威型司法。权威型司法具有权威性、目的性和专业性。当前,权威型司法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因而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标签: 法律适用 强制型 权威型 司法 法理学
  • 简介:集体所有权在大陆法系传统国家面临着理论上的困境,集体所有权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理念与传统的民法典体系是不相容的,因而民法法典国家均放弃了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在我国的立法确认是历史的必然,用罗马法传统的所有权观念和欧陆国家民法法典的经验来对我国的集体所有权进行评价,不符合我国的客观国情,而且改革的成本过于高昂.未来我国应该继续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并顺应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通过制定农民利益类型的立法,使得集体所有权的改革与农民的土地权利要求相适应,确保在城镇的进程中集体经济成员的利益实现.

  • 标签: 集体所有权 民法典 资本化
  • 简介:中国民法典,必须用“中国”来定义民法典。作为民法典编纂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它要为整个法典奠定价值基础和主旨精神,这样才能将不同民事法律制度融会贯通整合起来,成为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国之重器”。

  • 标签: 中国民法典 现代化过程 性问题 民事法律制度 “中国” 法典编纂
  • 简介:在司法和立法领域,都具有现实主义的趋向。法院的决定并不是正义的象征,面对实践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司法的作用更多在于通过更理性和科学的方式调和冲突。否则,司法政策就可能是盲目的。同样的,在立法层面,听证会的目的也并非仅仅民主式地弄清事实真相,并基于此作出合理的政策决定。立法过程通常是各方的博弈,甚至会是一种政治试探与政治权衡。对于立法的博弈过程,我们可从大量实例得以观察,尤其可洞察若干颇具争议的议题之中立法过程中的政治考量与博弈。有鉴于此,在司法和立法层面,都采用更好的事实认定方法,以使得政策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在现实主义趋势的大背景下,司法和立法都需要寻求与其他领域的相互协作,同时还要面向未来,在决策中考虑到政策的后果。

  • 标签: 立法法理 现实主义 政策 博弈 协作
  • 简介:俄罗斯联邦标准立法经历了绝对强制性标准、强制标准、自愿标准为主与强制标准为辅和自愿标准四个时期。2015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标准法》以自愿标准为原则,改革和完善了标准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为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和民主奠定了基础。标准法律除了国家标准体系文件,还有全俄技术和信息分类、团体标准和技术条件、规范汇编以及强制性标准文件等多样的标准种类。法律保障所有利害关系人参加标准文件的制定,将标准交由市场主体制定。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对标准进行统一协调和监督,以此引领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和国家间标准的制定,争取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 标签: 俄罗斯联邦 标准化法
  • 简介:在意义与真理的问题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批判指涉主义与逻辑完美主义的.在法理学探讨中,德沃金援引维特根斯坦,是因为德沃金在根本上认同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与此相对,哈特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援引,仅仅是对其著作中某些孤立语篇的认同,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误解.哈特引用他们,只是借助他们来指出无形的规则是存在着的,哈特本人采取外在视角的方法来对规则进行客观中立的描述,显然与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水火不容、尖锐对立的.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意义 道德中立的描述 外在视角
  • 简介:在船员投诉机制上,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与《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完善船上投诉,建立船上船舶投诉处理委员会,并且加强与岸上的联系。建立岸上配套投诉机制,健全投诉处理解决程序,面向社会提供咨询、调解、联络、仲裁等服务,切实保障投诉船员的隐私,为船员的权益保障提供全方位支持。

  • 标签: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船员投诉 船员立法
  • 简介:写作是条独行之路。作为学者,为澄明自己所思,为领悟难解之世,我们被迫走上这条道路。当从经年累月的案牍劳作中抽身而起,我们无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收获一众读者。让我无比受宠若惊的是,为本刊撰稿的这些读者竟如此用心。他们的文章都极富见地,其批评关切及其在实质内容和方法论层面提出的议题也颇为多样。遗憾的是,作为我对本特集的导读,受篇幅所限,本文并不允许我在此做出它们所应得的全面严谨的回应。

  • 标签: 东方主义 中国 法律 方法论 读者
  • 简介:目前,学界有关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道德论”和“非道德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且均未对引发道德风险的制度问题,尤其是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道德风险确实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但它的确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应当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而法伦理学作为专门研究法律和伦理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学科,可以用来分析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为其有效治理提供可行的认知路径.

  • 标签: 道德风险 伦理道德 法伦理学
  • 简介:近年来,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地获得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通过对过去30年来已发表的90篇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在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研究状况,分析该方面研究的特点,探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 标签: 犯罪心理画像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建议
  • 简介:职工是生产的发展第一要素,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要拥有一支稳定而有力的职工队伍。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和稳定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困难企业本身就存在各方面问题,做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有效化解职工矛盾,进行有效的心里疏导,利用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调解方法把职工的心理问题理顺,压力舒缓释放,稳定职工队伍,保证困难企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困难企业 队伍稳定 心理疏导 和谐发展
  • 简介:宪法宣誓是一种政治的仪式,公职人员通过就职宣誓表明其忠于宪法、尊重法律、接受人民监督的决心和承诺,实现国家公权力的正当移转。宪法授权和人民主权原则为宪法宣誓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依法治国、提升公民宪法信仰、树立宪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宪法宣誓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制度中的'新生儿',其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存在着宣誓主体有待拓宽、宣誓誓词过于单一、宣誓责任机制缺位、程序规定粗糙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反思,借鉴域外宪法宣誓的有益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想:宣誓主体拓宽、宣誓誓词多元、明确宣誓责任、宣誓誓词细化等。

  • 标签: 宪法宣誓 宣誓誓词 宣誓责任
  • 简介:法律的经济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学问,需要在分析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中展现其解释力和生命力。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区的财产权制度和实践为观察背景。在概要说明财产权制度的经济学维度之后,笔者尝试对财产权的正当性(为什么要有财产权)、财产权的出现、财产权的分割、财产权的取得与流转,以及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等财产权问题的经济原理予以初步阐释,以期促进法律同行在分析我国财产法律制度时对其经济维度做更精细化的讨论。

  • 标签: 效率与公平 财产权的正当性 财产权的出现、分割与流转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 简介:中国教育法制研究系列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编辑宗旨《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以当代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本书将始终致力于关注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汇聚中国教育法学研究领域的共同智慧和最新成果,展示教育法学领域研究者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思考和探索。本书也致力于为中国教育法学研究领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推广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进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事业健康发展。本书将积极为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实践服务,努力促进教育决策文化与学术文化的交流,致力于通过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为中国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制定的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学术支持。

  • 标签: 教育 法制建设 法学 中国 学术
  • 简介: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阶段不同,行政规制改革的背景和步骤也不同。但是,各国的行政规制改革,在目标上却存在诸多相同性——其共通的目标就是规制的合理化。在中国,全面、正确地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行政规制的核心任务,是推进整合优化规制系统,以解决行政规制合理化问题。改革的指导原则应当是落实行政程序的三大基本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开原则。具体推进行政规制的改革,则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深化行政规制的法制建设;另一方面是注重行政规制的关联性制度建设。完善行政规制的法制建设包括三大部分,即行政规制决策、行政规制运行及行政规制监督和责任。这三方面的法制建设完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行政规制的法制度。完善行政规制的关联性制度建设,涉及许多领域,其中特别重要的包括政府机构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公务员制度改革等。中国的行政规制改革,应当立足于《行政许可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所确立的基本制度框架和基本原则,切实地依法推进。

  • 标签: 行政许可 行政审批 行政规制 行政规制合理化 政府职能转变
  • 简介:中国海商法研究》(季刊,原名为《中国海商法年刊》)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管、中国海商法协会和大连海事大学主办,是2014-2015年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本刊前身《中国海商法年刊》创刊于1990年,2009年5月,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改为季刊出版发行,是我国目前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海商法和海洋法等涉海领域法律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主要起草人之一、著名海商法学专家司玉琢教授担任.

  • 标签: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 社会科学研究
  • 简介:被迫犯罪的罪犯委屈心理是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惩罚而产生的否定情绪。此类罪犯之所以犯罪,是因为被害人的过错、自己的认知水平低、缺乏法律意识、受他人欺骗或胁迫所致,而主观恶性较小却受到法律制裁,因而产生委屈心理。此类罪犯在服刑中受委屈心理的影响会消极改造,甚至抗拒改造。在对此类罪犯委屈心理的因果分析基础上,采用多种激励对策和心理矫治对策消除他们的委屈心理,目的是提高其改造积极性,促进其早日回归并适应社会,避免再犯罪。

  • 标签: 被迫犯罪的罪犯 委屈心理 因果 矫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