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影像资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案件调查,是法律规定的重要证据类型。然而,至今有关如何在侦查和诉讼过程中对影像资料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只有一些理论性探讨,缺乏结合实际的讨论。本文针对影像证据,讨论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像证据的价值。一是分析了影像证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不同部门的规定的比较,给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二是讨论了保证影像证据合法性问题。第三点讨论证明影像证据的真实性,包括程序保证和技术证明两部分。最后重点讨论了如何提升影像证据的关联性。主要从关联性的定义出发,结合影像证据关联性特征涉及到的主观和客观要素,分析总结了提升关联性的途径。

  • 标签: 影像证据 合法性 真实性 关联性
  • 简介:在私人不法窃听窃录取得证据证据能力判断上,美国证据排除法是在第四宪法修正案的架构下,采容许说,认为私人取得证据不论合法非法皆无证据排除的效果;德国法界则认为私人违法取证的证据,亦有证据资格,不应排除其使用,仅在极端违反人权案例,才有例外禁止使用。但目前法院可任意对私人窃听窃录取得证据采用不同法理选择判断标准,实际上形同放任法院造法,使人们无法预期法院的判决结果。故应提出一明确的判断标准,即以受侵害人的隐私权实际上受侵害的程度,究竟是否尚在人类核心隐私权范围之内外,判断应不应该排除此种私人所取得证据

  • 标签: 私人取证 窃听窃录 证据能力
  • 简介:另案监听是实施监听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其最主要的问题是查明案件事实与遵循正当程序之间的价值冲突。在刑事诉讼中,另案监听取得的材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案件线索的来源、定罪量刑的依据、获取其他证据的辅助材料和加强司法人员内心确认的工具。但是我国现行法对另案监听的规定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强化对另案监听制度的规制。

  • 标签: 监听 另案监听 证据运用
  • 简介:日本刑事诉讼法及判例对情况证据的认定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作了规定,其存在形态包括常规形态和特殊形态,主要分类有并存的情况证据、预见的情况证据、溯及的情况证据。情况证据理论特色体现为:判例渊源下显著的实践性、司法运用的广泛性、恪守“存疑则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性、心证公开性以及事实认定的详尽性。基于审判权运行的普遍规律和证据运用规则所具有的共性,在我国刑事审判对间接证据的运用实践中,可借鉴日本情况证据理论的有益经验和具体做法,包括确立间接证据运用规则、发挥间接证据的独立定罪机能、坚守疑罪从无原则以及证据推认过程的详尽展示规则。

  • 标签: 情况证据 情况证据的特色 间接证据的运用 证据规则
  • 简介:一、引言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分别以司法解释性文件和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2012年《法院解释》)对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问题进一步予以细化。2013年,中央政法委员会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以下简称《中政委规定》),在重申非法言词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同时,对讯问场所和全程同步录音录

  • 标签: 非法证据 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诉讼法 审判阶段 言词证据 定案根据
  • 简介:非法证据的排除是基于证据能力而非证明力的排除,应以此为基点厘清该规则的适用范围,将非法证据与证明力有缺陷的虚假证据区分开来;瑕疵证据不同于非法证据,二者有质的区别。应原则上排除重复供述,保障被追诉人供述的自愿性。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完善应从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规定出发,以被追诉人基本权利的保障为核心审慎推进,应逐步实现非法证据认定的程序转向,发挥该规则制裁、预防程序违法的效力。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适用范围 证据能力 瑕疵证据 重复供述
  • 简介:证据调查必要性问题所关注的是哪些证据应当进行调查、哪些证据不需要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5条对不需要调查的证据首次进行了规定,但规定得较为模糊,难以指导审判实践,当事人在证据申请被驳回后也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明确证据调查之必要性,应先确立预断禁止原则及唯一证据原则这两大前提,在此基础上用程序性思维予以判断,同时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和处分权,进而分别采用不同的裁判方式。

  • 标签: 证据调查 必要性 预断禁止 关联性救济
  • 简介: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知识产权案件的取证与其他民事案件相比,其特点主要变现为取证难度大并且专业性高。法院在诉前是否采取了有效及时的证据保全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影响判决结果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知识产权 诉前证据 保全
  • 简介:以间接证据锁链包含的能够直接证明的间接事实为基础,通过间接事实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根据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推定出的主观要素,可以认定案件的主要事实。但在证明标准上,应该排除行为人无辜的可能性。

  • 标签: 间接事实 关联性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使宪法中有关刑事诉讼正义的条款有了实效,然而也不能过于夸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适用该规则时还必须注意到不能影响警察执法的效率,将真正的罪犯绳之以法仍是刑事诉讼法最大的公共利益。适用非法证据排除时应注意到其适用的前提条件,而非法证据排除之诉的原告资格则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宪法权利 原告资格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我国刑事立法上的正式确立,无疑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在刑事诉讼领域的一个重要缩影,对于防范冤错案件,实现保障人权和惩治犯罪的良好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英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为研究对象,介述英国相关制度的立法渊源、制度规定、程序设置、运行机制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强调在司法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完善、细化规则,依法用好,敢用、会用这一制度,同时也要加强相关案例的收集和指导。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供述 冤错案件 保障人权 惩治犯罪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相关证据制度散见于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在实务中,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据标准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要求.笔者认为,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进行证据法考量,应充分考虑该程序的财产处分属性,吸收民事诉讼中的“优势证据”证明标准,以最终有利于发挥该特别程序的功效为导向,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对象、证明标;隹和举证责任作出细化.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优势证据”标准
  • 简介:证据是反垄断执法的核心问题,取证难、举证难又是困扰我国反垄断执法的最大难题。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反垄断证据的本质是信息,原告或者执法机构取证难、举证难是因为双方之间的证据信息不对称。运用信号发送、信息甄别、信息搜寻以及激励机制等市场调节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局面,政府也可以通过要求信息优势方承担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强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信息收集能力、实施举证责任倒置或转移、采用优势证据规则等政府调节措施来解决反垄断证据信息不对称问题。

  • 标签: 反垄断法 证据 信息不对称 法律规制
  • 简介: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关键手段。本文从证据法原理出发,分析了我国众多证据规定中存在的的错误.包括质证规则的虚化、证人出庭作证规则的虚设、迷信直接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被告人亲属庭外取证的问题等。作者认为从司法实践的需要来看,由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制定一部适用于三大诉讼的证据规定,实现“三证合一”,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证据法律体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 标签: 质证规则 证人出庭作证 直接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庭外取证
  • 简介: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是大陆法系以及源于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通行的一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依职权收集和调查证据,经历了从全面地、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到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从立法规定来看,法院的职权调查受到了限制,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程度上法制观念的变化。如何在确保法官中立和依职权调查证据中,架构合理的制度,通过比较和借鉴,应当明确法院是调查证据而非收集证据的主体,确立"调审分离"制度,严格规范证人出庭,从而保障司法公正和提高审判效率。

  • 标签: 民事证据 证据收集 法院调查取证 调审分离 证人出庭
  • 简介:【裁判要旨】在有数天提押未送还监室的线索印证被告人的刑讯逼供辩解的情况下,侦查人员出具未刑讯逼供的书面说明,但不出庭作证,且不能提供该时间段内的同步录像,结合审前供述前后矛盾、同案犯审前供述相互矛盾的情况,可判断侦查人员出具未刑讯逼供的书面说明不具有证据能力。对证据的关联性应根据经验法则进行判断,无关联性则无证明力。

  • 标签: 证据能力 排除合理怀疑 证明标准 刑讯逼供 侦查人员 出庭作证
  • 简介:他,曾经是在讲台上授业解感的专家学者、用高超医术救治病患的白衣天使,最后却让不良思想因子一点点癌变为不可治愈的“毒瘤”。他,便是辽宁医学院原副院长罗俊生。一封知情者的来信2013年年初,辽宁省纪委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信反映辽宁医学院副院长、曾任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罗俊生在人事安排、干部任命、医院基础建设等方面大肆收受贿赂。现年47岁的罗俊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一个偏僻的农村,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锦州医学院,38岁时撷取了中国医疗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44岁时入选中组部、人社部“百千万特殊人才计划百人人选”,是闻名全国的神经外科专家;先后任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院长、院长。辽宁医学院副院长,官至副厅级。

  • 标签: 医学专家 原副院长 中毒 神经外科 辽宁省 医学院
  • 简介:经过两年左右的酝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进一步细化了修改后的民诉法,特别是结合司法实践对修改后民诉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这其中,关于再审“新的证据”的重新修订,对于审判监督程序以及民事检察监督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抗诉条件之一的“新的证据”进行解读,从而为民事检察监督运用新证据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再审程序 新的证据 检察监督 抗诉
  • 简介:从2010年“两高三部”联合出台的“两个证据规定”初步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到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做进一步的调整,我国逐步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由于司法观念、司法运行环境及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的影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运行中也反映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职务犯罪中典型、难办的受贿罪为例,选择中国裁判文书网2013年至2014年受贿罪判决书为对象,探究刑事判决书中受贿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的经验、教训,希冀对未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良性运作有所裨益,

  • 标签: 受贿罪 非法证据排除 证据能力 重复供述
  • 简介:2004年2月,经过长期的激烈争论,意大利议会终于出台了《医学辅助生殖法》。这部深受天主教影响、以严厉保守著称的40/2004法案禁止配子捐赠、代孕、胚胎冷冻和基因诊断,禁止为单身者、同性恋者和死者实施辅助生殖服务,要求每个治疗周期最多培养三个胚胎并且立刻同时植入母亲子宫,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被指胚胎保护制度侵害受术夫妻的权利,影响生殖服务的质量。2005年6月,社会发起公投运动力图推翻法案,但因梵蒂冈的坚决抵制而宣告失败。2009年,意大利宪法法院裁决法案部分违宪并废除相关限制性条款,理由是这些规定赋予胚胎与夫妻相同甚至更多的权利。2013年2月欧洲人权法院在判决其中的PGD条款违背《欧洲人权公约》后再次驳回意大利政府的上诉申请。尽管如此,40/2004法案仍将对意大利的辅助生殖实践、生命伦理原则乃至社会政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医学辅助生殖法》立法 意大利议会 罗马天主教会 意大利宪法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