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自“2012年法学本科生书评征文”结识《北大法律评论》编委会的师兄、师姐始,我与《评论》已相识四年多。时任编委会在结果公示中指出:“最终获奖的三篇文章实为本次征文中的佳作,但也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水平,或者说作者本可以表现出来的水平。

  • 标签: 时间 编委会 本科生 评论 征文
  • 简介:我国工作时间基准体系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运行20年并未有任何系统修订,难以有效应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长时间工作、无序加班等问题。为此,应当从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本质出发,厘清现有工时制度的内在矛盾,界定工作时间的概念内涵,确立工时法制的调整边界,以指导司法裁判。工时基准法制的立法完善应沿袭现有的标准工时规定,细化特殊工时的适用范围并强化保障手段,实现工作时间调整的法治化。

  • 标签: 工作时间 劳动基准 加班 标准工时 劳动弹性化
  • 简介:指印是物证鉴定的重要证据材料之一,其物质组分因遗留者、遗留客体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随着指印的存留条件不同,其物质组分的种类和含量等也随之不同。潜在指印随时间变化和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其物质组分在客体上的保留时间也不相同。因而利用指印中的物质组分分析指印在客体上的遗留时间的研究难度一直很大,制约因素也很多。但随着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仪器的应用,指印中痕量物质组分分析手段的不断进步,通过指印的物质组分判定其遗留时间的研究也在向前发展,从而使得指印已不仅仅可用作人身鉴定,而且还可在判断作案时间方面提供参考或依据。已有研究指出,可根据指印中的目标组分与特定化合物的比值来分析指印的遗留时间。曾有利用质谱成像技术研究指印组分中的饱和脂肪酸的扩散,从而成功判定遗留4天之内的指印的报道。因此,本文尝试对目前国际上通过指印物质组分判断其遗留时间的研究及进展情况作介绍。

  • 标签: 指印 物质组分 指印遗留时间
  • 简介:根据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交管、禁毒、治安等多警种联手,严厉打击并注重从源头上消除“毒驾”隐患,已依法注销14万本吸毒成瘾未戒除人员驾驶证,依法拒绝受理2000余名吸毒人员申请驾驶证。同时,公安部正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开展立法调研,推进“毒驾”入刑,进一步加强法律震慑,推动形成长效治理机制。(3月28日《检察日报》)

  • 标签: “路线图” 时间表 《检察日报》 吸毒人员 立法机关 公安交管
  • 简介:医疗资源配置问题所诱发的医疗事故日益增多,也进入到刑事司法的视野。对于此类医疗事故案件,法律上应该权衡医疗方和患者方的双方利益,结合医疗服务提供的具体形态,设计规范机制。站在限制医疗过失处罚范围的立场上,宜于要求主观上对危险的预见达到一个较高的、具体的程度。

  • 标签: 医疗过失 转院义务 值班医生 待命医生 医疗事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