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如今政务公开,政府信息透明,包括各种立法草案在内的政务信息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知悉,一些政府部门认为,既然这些草案要经过公开征集意见的方式来讨论补充,条款粗一点没有关系。这种工作意识是十分有害的。首先减少了法舰的缜密性。其二,容易让老百姓产生漠视心理。一些只要凭细心就能札绝的法规条款起草的漏洞,还出现在草案里让老百姓讨论修改,老百姓对于法规的敬畏之心就会淡漠。其三,不利于打造责任政府形象。

  • 标签: 立法草案 政务公开 政府部门 老百姓 信息透明 政务信息
  • 简介:美术馆、职工书屋被列入公共文化设施范围;大中小学的操场等设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要向社会有序开放;不管是由学校集体组织还是家长自行带领前往,收费的公共文化设施都必须每个月定期向中小学生开放……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二次审议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中,新增多项内容。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 保障法 草案 公共文化设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审
  • 简介:据人民网6月27日报道,在6月27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民法总则草案被提交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分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期间的计算、附则,共186条。换言之,几乎所有在民事商事领域进行的行为,都要接受这部总则内容的规范。

  • 标签: 媒体搜索 人民网 非法人组织 民事法律行为 遗产继承 除斥期间
  • 简介:<正>德国的1842年,是政治上斗争比较激烈的一年。虔诚笃信基督教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为了建立一个基督教国家,采取一切措施,“顽强地力图重新把革督教直接灌输到国家里去,按照圣经道德诫命制定国家法律。”在他看来,原来普鲁士的旧婚姻法是不严谨的,松散的。比如,在离婚问题上,旧法律把许多情况都作为合法的离婚理由而予以承认,从而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影响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对此他深感不安,便从基督教的观点出发,认为婚姻是不能随便离异和破裂的。于是,他就指命

  • 标签: 离婚法 爱情婚姻 婚姻家庭 马克思 伦理 幸福主义
  • 简介:11月9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民法总则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建成主持座谈会并讲话。于建成副主任指出,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编纂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 标签: 征求意见座谈会 省人大常委会 民法总则 草案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百科全书
  • 简介:船舶碰撞是典型的海上侵权行为,其原因的复杂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都超出了一般民法所调整的范围,所以各国海商法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调整船舶碰撞法律关系.但各国碰撞实体法在船舶外延、碰撞种类、赔偿范围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而国际上有关碰撞的公约及其调整范围都非常有限,所以涉外船舶碰撞准据法的确定仍有赖于各国冲突规范的指引.通过考察部分国家冲突规范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比较我国民法草案第84条涉外船舶碰撞法律适用条款,分析该条款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立法经验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 标签: 涉外 船舶碰撞 冲突规范 法律适用 民法典草案 条款
  • 简介:起源于欧洲大陆的民法文化绵延千年,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品格.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法文化显得非常落后和贫弱,但是传统文化中诸如集体本位观念、德法并重的思想、善良风俗等内容在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也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和古为今用的实践价值.在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制定一部先进的民法典、净化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吸纳西方现代民法精神、实施政治和经济的民主以创建中国发达的民法文化,是一项浩大而又急迫的文化建设工程.

  • 标签: 民法文化 法典化 品格 创建
  • 简介: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民法典总则的形成。从1986年的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民法总则有哪些新亮点?笔者采访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泽林、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

  • 标签: 民法总则 民法通则 法律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何新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学者们对于有关民法典编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编纂民法典要在抓住潘德克吞体系精髓的同时,更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敢于创新。中国未来民法典的结构应由民法总则、人格权法、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原则性规定)、亲属法和侵权法七部分构成。

  • 标签: 民法典 潘德克吞体系 人格权法 知识产权法
  • 简介:该书第二章《民法物格制度概述》中写道:“我们建议在民法总则中建立民法物格的概念,并且建立一个完善的民法物格体系,根据具体的物所处于民法物格中的不同物格,确定人对其的不同支配力,确定不同的保护方法,制定不同的支配规则。这是民法关于物的制度的最新创造,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是填补民法关于物的研究的一个空白,是在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研究工作。

  • 标签: 民法总则 制度研究 保护方法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这个规则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后来逐渐为其他国家和联合国公约所采纳。在我国,立法、司法部门及理论界一致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很重要.需要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修正草案 简评 联合国公约 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亮点突出,如突出法治原则,明确比例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强化警察职业保障等,多方面体现了先进性,适应了警察新形势、新任务、新理念的需要。但也有诸多条款缺乏周延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实践中可能会引起争议,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 标签: 《人民警察法》 修订草案稿 修订完善
  • 简介:代孕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为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同时也给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制度带来了冲击。不孕夫妇的生育权和代理母亲的身体权为代孕行为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代孕协议使代孕行为权利义务关系更加确定。法律不应对代孕行为一味禁止,而应当面对问题合理规制,发挥其公益性初衷,遏制其危害性。

  • 标签: 代孕行为 身体权 生育权 代孕协议 法律规制
  • 简介:在成文法的法律传统之下,民法典常常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表达了一个民族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也不例外。201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编纂的开篇之作,该法就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自然,表明了立场和态度,展现了其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为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民法总则 社会 国家 自然
  • 简介: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主任、《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主要起草人之一、俄罗斯工商会仲裁院院长、法学博士E.A.苏哈诺夫教授主编并由莫斯科大学民法教研室集体编写的这套四卷本《俄罗斯民法》是俄罗斯社会发生根本变革以及《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编纂完成后出版的最具权威性的民法学鸿篇巨制。

  • 标签: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教研室主任 莫斯科大学 法学博士 法律系 起草人
  • 简介:王孝锡是陇东地区最早的革命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是王孝锡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思想结晶,是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在文章中王孝锡全方位阐述了当时中国社会革命问题、农民问题、土地问题及革命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之间的联系与解决办法,文章中提出的许多方案对陇东地区,甚至全国的革命开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其现存资料较少,以至于有很多人对这篇文章产生怀疑,并产生争议.本文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辨识文章的真伪性,并对文章内容做了一般性分析研究,虽然是一己之见,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探索的见证已是不争的事实.

  • 标签: 王孝锡 《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 研究
  • 简介:善意取得制度是当今民法的重要制度,该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罗马法、日耳曼法均对该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元素。商法发展为善意取得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动态保护”、“团体主义”、交易安全、外观主义思想均在商法中有明确的体现。近代民法将该制度从商法中吸收过来,添加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相关民法要素,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善意取得制度。

  • 标签: 善意取得 时效取得 占有制度 商法
  • 简介:贞操权作为公民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型的人格权已为不少法治发达国家的立法或判例所保护。而我国的《民法通则》对此却无明文规定,立法这一疏漏需要司法实践和学理研究加以弥补。本文借对一案例的评析,试图对贞操权的概念、性质、侵害贞操权的构成要件及在现行法下如何给予民事救济作一些学理上的探讨。

  • 标签: 贞操权 民法救剂 贞操 精神刑人格权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