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自从巴门尼德区分“真理”与“意见”,追求“真知识”更成了希腊哲学自觉而坚定的努力,以致知识甚至成了伦理的基础。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伦理在理论上把伦理的基本问题推进到了获得解决的临界点。但是,由于“自由意志”的缺场,希腊伦理始终未能突破这个临界点。奥古斯丁在“绝对一元论”视野下,使恶的问题被转换为罪的问题,而罪总是包含着审判与惩罚。对这种审判与惩罚的正当性的追问,使“自由意志”进入思想现场,启动了更替伦理基础并突破希腊伦理所达到的临界点的进程。

  • 标签: 知识 罪恶 自由意志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范的不确定性,一个可靠的判决推理需要有价值判断及其推理的支持。哈贝马斯认为法律规范是一个由原则提供的规范体系,反对将其理解为具体的价值秩序,从而把价值与规范作了严格的区分。如此虽有建构法律商谈理论的必要性,却与司法实践不符,且在主观上忽视了实质的价值伦理。而马克斯·舍勒等则主张将规范奠基于价值之上,将价值与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并主张将价值推理的现实必要性与法律规范确定性的理想要求统一,实现"合理的"判决推理。

  • 标签: 哈贝马斯 马克斯·舍勒 判决推理 价值判断 判决推理合理性
  • 简介: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出现了巨大变化,尊崇客观、公正、最小伤害的新闻伦理传统面临冲击,研究范畴由新闻工作者、新闻机构、新闻受众延伸至智能技术和社交平台,它们在新闻伦理图景中的位置和行为模式也产生了变化。以算法伦理和大数据伦理为主要的逻辑起点,结合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具体变化,从个体伦理层次、组织伦理层次和社会伦理层次厘清具体道德行动者的行动领域,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现各道德行动者之间的伦理互动结构,并且综合呈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结构和不同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人工智能 新闻伦理 道德行动者 伦理治理
  • 简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在为传媒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伦理法规问题,如对数据的非法采集和过度分析,存在算法偏见,算法不透明,涉及隐私的数据保护缺位等。可以从法规建设、传媒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完善技术规避风险等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算法在传媒业的应用凸显了技术理性的优势,但却忽略了价值理性所提倡的人的主导性和价值观,人机协同推进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交融,有助于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人工智能 新闻传播 新闻伦理与法规 数据保护
  • 简介: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同时巨大的市场空间、“互联网+”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等也为民营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将这些空间变为现实,就需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民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创新思路,分类创新:在大企业产业链中创新、联合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在细分领域创新和进行模式创新。在明确创新思路基础上,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做到:一是顺应产业升级规律;二是坚决贯彻“工匠精神”;三是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四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五是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 标签: 新常态 民营企业 创新发展 分类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 简介:恐怖主义犯罪是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危害的国际性犯罪,国外学者已经从心理学角度对这类犯罪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类犯罪产生的社会心理背景、环境行为科学解释、参与恐怖主义犯罪的过程、恐怖事件发生的近因等。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解,有利于提高与恐怖主义犯罪做斗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国外恐怖主义犯罪 心理学解释 述评
  • 简介:中国公共管理学是一个伴随改革开放伟大脚步成长起来的特殊学科,改革开放是该学科恢复与重建的强大催化剂和动力;中国公共管理学经过40年发展,已在学科建构、知识增长与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卓著,但问题与挑战不少;新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亟待公共管理的创新研究,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则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标签: 改革开放 公共管理 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
  • 简介:《公安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多学科交叉课程,目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系统了解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技能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素养。针对当前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公安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

  • 标签: 能力培养 公安管理学 实践教学 改革
  • 简介:黑格尔作为“伦理生活”的实践探讨的是“伦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问题。哈贝马斯以语言交往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取代黑格尔意义上的精神的自我反思,把民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基础,实践和伦理生活都被囊括在交往行动之中。沿袭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的分析框架,霍耐特实现了从“语言交往”到为实现道德认同而进行的“承认斗争”的转向。然而,哈贝马斯关注的是语言交往和实践商谈的程序条件而忽略伦理的实质内容,霍耐特承认交往实践中的形式的伦理生活缺乏一种伦理的本真意义,“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仍是一项未竟的探索。

  • 标签: 实践 伦理生活 主体间性 承认 交往
  • 简介:我国公安管理学科历经30多年的发展,基本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学术氛围,但在新时期面临着学科提升、课程建设、队伍壮大及研究深化的发展困境。面对挑战我们需树立公安管理的学科发展自信,在教学层面必须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升教学水平;在研究层面,强化创新意识,通过确立学术立场和公安立场,形成我国公安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和学术话语权。

  • 标签: 公安管理学 现状 发展
  • 简介:郁源先生提出的感应美学既具古典特色,又有当代价值,对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感应美学的再发展,既要深入理解其古典智慧,又要看到其在当代的生长性。本文首先从咸卦理解感应的特点,主要有交相感应,诚感悦应及感应的普遍性等;其次,对感应的两种类型无心之感和私心之感进行了分析,无心之感即中正之感,私心之感即偏邪之感,在美学上,无心之感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是道之境,私心之感也能实现审美中的主客合一,在审美境界上,是人之境;最后,结合东方的匠人精神谈到了虚受之感才能真正实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实现物与人互成互生的和谐之境。

  • 标签: 感应美学 咸卦 无心之感 私欲之感
  • 简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必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人际问题有关。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恰当处理各种人际交往,是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介绍了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并教会大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

  • 标签: 心理学 人际关系 技巧
  • 简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时尚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对时尚研究现状的综述,发现它不能有效地解释时尚产品看似不是必需品,却让人们乐意花费巨大资源去追求的心理动力,更无法解释人会付出与性命攸关的代价去追求时尚的现象。文章结合进化心理理论,以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完整地解释人们追求时尚的根本动机,将进化心理学与社会学、美学、产品设计、消费心理等放入同一个框架下去思考,是现代设计学的前沿趋势。

  • 标签: 时尚理论 进化心理学 炫耀性假设
  • 简介: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在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自然科学化的话语表达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化特征:与公共管理实践的隔离化,反映公共管理实践的程式化以及话语体系的祛价值化。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割断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文化根基,消解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人文关怀,阻滞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活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的修正,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汲取中国传统公共管理文化的精髓,积极关注日新月异的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以批判的目光学习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

  • 标签: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 学科化 反思 修正
  • 简介:2013年,楠楠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了。父母想让他进银行上班,便挖门子盗洞,连钱都给中间人了。亲戚朋友多赞同,"去银行上班不算捧上了金饭碗,但也算捧上了铁饭碗。"但有一个熟人给三口人泼了冷水,"楠楠,你要是肯定自己能在两三年内进入管理层,哪怕只是分理处副主任级,你去也行,要是觉得没把握,我劝你最好找别的工作干。"这个熟人在某银行做研究,就像大金融部门的首席经济学家。

  • 标签: 企业 工商管理学院 首席经济学家 东北大学 金融部门 银行
  • 简介:明确国家责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现代治理中的国家责任是政府对本国公民所承担的义务和对国际社会应尽的责任,以及政府如果未能履行上述职责应该承担的后果。建立现代国家责任制度,是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抑制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张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福祉,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现代治理 国家责任 国家治理 国家能力
  • 简介: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现代治理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必然趋势.治理体系的构建是现代治理的关键举措.文中分析了国内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现状,从治理体系构建原则、构建内容、构建路径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党建现代治理体系.

  • 标签: 党支部 现代治理体系 构建
  • 简介:本文尝试以汶川地震为主要案例,结合国内外多个其他灾害案例,阐明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两大视角,分别为灾害和现代性视角,以及灾害和社会变迁的视角。论文指出,人类行为的在先性(humanprioractivity),已经成为灾害生成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机制,因此,人类认知和行为改变,以及人类普遍的灾害预防努力,便成了我们理解灾害现代性的两大核心内容;其次,民族国家内部救灾努力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以及危机后紧急规范的引入,也是例证灾害与高度现代性之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第三,整个救灾社会过程的逐次展开,同时也是低度现代性和高度现代性相互遭遇的一个重要场合,因此构成了社会科学家实地观察社会互动的一个良好案例。在把灾害导致的社会变迁(及其后果)区分为三个层面——灾害相关的宏观社会动力机制、灾区中观社区形态变迁和灾民微观适应行为——之后,论文也对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多个类型的社会变迁做了细致分析。

  • 标签: 灾害 现代性 人类行为的在先性 紧急规范 社会变迁
  • 简介:对于监狱治理现代化这个全新的命题,如果不能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缺乏对我国监狱历史与现状、问题与矛盾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刻考察,将不可避免地落入“应景式”跟风研究的窠臼。监狱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基础命题需要廓清,即:推动我国当下监狱治理走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与动力是什么?监狱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推进监狱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哪里?监狱治理现代化至少包含行刑理念、法律规范、物质形态和矫正技术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本质是监狱“七位一体”的“角色扮演”和公正、谦抑、效率三大品格的时代内涵,主要构建进路是:树立行刑法治理念、健全行刑法律制度、丰富监狱行刑样态、构建刑罚权力范式和增进监狱行刑公信。

  • 标签: 监狱治理 现代化 问题意识 问题导向
  • 简介:浙江科技学院“现代治理研究中心”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一个省级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六个校级研究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传统村落与美丽乡村文化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院、网络文明与网络治理中心)和五个学院的科研骨干力量整合而成立的校级智库,其宗旨是紧紧围绕浙江地方社会的治理与建设,以服务“六个浙江”为具体任务,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浙江经验和模式,提供决策咨询,积极服务浙江地方建设发展。

  • 标签: 浙江科技学院 现代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