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被人为地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四十年来,朝鲜人民深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和灾难,因此,早日结束南北分裂的不幸局面,实现祖国的自主和平统一,就成为全体朝鲜人民最迫切的民族夙愿。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的海陆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对世界和平,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深远影响。最近一年多,朝鲜半岛形势趋于缓和,北南对话进入新阶段,统一问题正向好的方向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拟对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和平统一 朝鲜半岛形势 南朝鲜 基本途径 朝鲜人 朝鲜问题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关于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实质上就是一个普通的仲裁条款,它在处理南海问题时面临着诸多局限。首先,《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是有限度的,第十五部分第一节和第三节为缔约国提供了可以规避强制机制的附加说明和选择性排除条款。其次.中菲南海争端显然是关于主权和海域划界的争端,明显超出了《公约》的管辖范围。仲裁庭对海上地物性质及“九段线”合法性的裁决会对中国的主张“未审先判”。再次,中菲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中国根据《公约》298条做出的排除性声明是否能够排除仲裁庭对南海争端的管辖权?仲裁庭对此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最后。在可受理性问题上。必要的第三方问题及诉由消失问题的存在也使得本案不可受理。

  • 标签: 南海争端 中菲仲裁案 强制争端解决机制
  • 简介:此文旨在根据南海形势最新动态,探索最为务实的争端解决机制,搭建一个由借两岸合作寻求南海问题突破、将海洋环境安全作为南海合作的驱动力、将渔业合作作为解决南海争端的起点、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海洋治理的框架、以思维转化引领政策和研究的方向五个维度组成的争端解决模式。为决策者与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讨了在解决海洋争端的过程中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视角的可行性,为寻求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献绵薄之力。

  • 标签: 南海争议 解决机制 合作性方案
  • 简介:在领土争端解决中,国际法庭不仅考虑当事国对争端领土提出的主权主张,还会考虑一国对另一国主张的态度。面对他国的竞争主张,拥有或主张主权的一国不抗议或不反应,这种情形将可能构成默认。在判断一国是否默认他国主张时,需要考虑三个条件:第一,该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国的主张;第二,该国应当并且能够反应以维护其权利;第三,该国保持沉默或者没有及时抗议。默认并不是判断主权归属的独立权利来源,但可以支持和强化根据其他法律依据得出的结论。在例外情况下,默认他国以主权者名义对领土实施的行为,可能导致主权的变更,关键在于判断当事国是否通过行为达成了新的合意。

  • 标签: 默认 知情 抗议 合意
  • 简介:北爱尔兰问题的和平解决吴云,袁方ThePeacefulSettlementoftheNorthernIrelandProblem¥Abstract:BritainandIrelandpublishedtheAnglo-IrishFrameworkDo...

  • 标签: 北爱尔兰 爱尔兰共和军 框架文件 天主教徒 英国政府 新教徒
  • 简介:叶利钦亟待解决的难题及对策蒋莉张晓慧1996年叶利钦历经险阻闯过了总统大选关和心脏手术关,使俄罗斯国内政局基本保持了稳定。但是,目前俄尚存许多不确定因素,上层权力斗争激烈,经济形势未见好转,人民不满情绪增加,国际环境不利等等一系列难题仍困扰着叶利钦,...

  • 标签: 叶利钦 亟待解决 地方行政长官 反对派 北约东扩 独联体国家
  • 简介:解决南海地区热点问题,是牵动全局、影响长远的一盘棋。要坚持“四三制”,下活南海棋:一是坚持“三轨”并行。即与南海当事国“一对一”直接谈判、与东盟展开对话和合作、坚决与南海问题的域外“搅局者”作斗争。二是坚持“三路”并进。即确保南线(海上丝绸之路)、加快西线(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北线(经北冰洋通往欧美)。三是坚持“三段”并用。即由“政治一战争”的“两段论”变为“政治一非武力斗争一战争”的“三段论”。坚持常态下的政治,争取“谈”出一个和平的南海;如果行不通,则可以利用非武力斗争阶段,“斗”出一个和平的南海;若对手诉诸武力。我们则可以下定决心,“打”出一个和平的南海。四是坚持“三举”并重。即以走向大同引领世界人民、以“不战而和人之兵”逐步消灭战争、以合作共赢促进未来发展。

  • 标签: 世界大同 南海问题 解决途径
  • 简介:一、中国在地区冲突中的立场和作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为解决地区冲突展开积极的外交努力。

  • 标签: 地区冲突 合作 中欧 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
  • 简介:各种因素使得困扰菲律宾多时的族群冲突迟迟得不到彻底的解决,这严重影响了菲律宾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发生族群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在缓和已有冲突并最终建立持久和平方面有所贡献。菲律宾的非政府组织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 标签: 族群冲突 非政府组织 穆斯林问题 菲律宾
  • 简介:2004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一个双赢互惠的安排,显示了双方完全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好两国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两国构筑“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关系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增进两国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和其他领域全面而密切的合作,有利于北部湾地区的长治久安。回顾这一历史事件,无疑给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标签: 北部湾地区 划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功 渔业合作 历史遗留问题
  • 简介: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和《航空周刊》编辑比尔·斯卫特曼联合撰写的《评估中国军事能力》文章出炉,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该文无视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军事能力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后在参与各国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击海盗、展开国际救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极度夸大中国军力,竭力渲染中国军事能力对地区乃至对美国形成威胁,宣称美国需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在军事战略和军事投资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引起的反响反映了美国人那种强烈危机感、民族优越感和以权力为中心的思维特点,或许也是美国政治斗争和军队利益的需要。

  • 标签: 美国 中国军力评估 “中国军事威胁论”
  • 简介:关于接受华文教育的人数不断下降的宣传使有些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五十年代是华文教育最繁荣的时期,而到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华文教育系统的入学率便开始下降。其结果是,接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人现只占劳动大军的一小部分,华文书面语正在走向消亡。以下的历史调查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论述的是战后时期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接受华文教育的人中,绝大多数确实是接受华文教育而成为有文化的人(对那些只上过小学二、三年级的人来说,情况也许不是这样)。针对近年来实行的双语教学制度,笔者试图把那些名义上具有阅读两种语言能力的人与那些实际上能够运用这种能力的人加以区分。也就是说,人们实际上总是偏重于其

  • 标签: 华文教育 语言能力 双语教学 新加坡华人 五十年代 新加坡人
  • 简介:<正>长期的殖民统治,严重地破坏了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印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独立初,印度城镇中住房短缺的现象就十分普遍。独立后,随着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印度的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了。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给城镇住房造成巨大压力,而且也给印度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带来重要影响。独立后不久,印度政府就注意到城镇住房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由于城镇住房问题的恶比及其影响的深化,八十年代特别是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了一些更为积极的政策措施。尽管未能从根本上

  • 标签: 政策措施 印度社会 住房政策 住房问题 印度政府 城镇住房
  • 简介:美国在20世纪面临众多海洋争端,所涉及的地理范围也相当广泛。这其中既包括传统的领土争端,也包括伴随着国际海洋法的变迁和全球海域的重新划分而出现的新型海洋争端。美国在处理这些海洋争端时展现出十分清晰的海洋战略远见,对于战略位置至关重要的岛礁和海域,美国牢牢掌握在手中。而在其他相对次要的海洋争端问题上.美国根据争议对象的不同和辅助其外交政策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双边磋商,外交斡旋,法律手段等,并且做出一定的妥协甚至放弃。美国处理海洋争端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处理南海问题和周边关系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海洋争端 美国 南海问题
  • 简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已成为威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只有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石油供应体系,才能真正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建立起强大、可靠的全球能源供应体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 标签: 中国 能源安全 石油供应体系 石油战略储备 石油市场
  • 简介:国家(汲取)能力对国内冲突复发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和条件性的。这个关系受到方向相反的三个机制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国家能力的提高会增加反叛者军事挑战政府的难度和机会成本;但在短期内,强化汲取能力的努力会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政府的怨恨和对潜在反叛者的同情;大量增加税收会降低国家和平承诺的可信度,危及冲突后的和平局面。作者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基本假设。经验检验还发现国家能力对冲突复发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前一轮冲突结果对之的影响尤其强烈。相反,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和外来援助不仅无助于巩固国家能力对和平的积极作用,反而可能抑制国家能力独立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家(汲取)能力 国内冲突 冲突复发
  • 简介: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其西部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这是印1974年5月18日首次核爆炸24年后再度进行核试验,标志着印度已由“核门槛”国家发展为“核武器”国家。印度的核能力(一)核材料与核武器生产能力核机构与核设施早在19...

  • 标签: 核武器 印度 核能力 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原子能委员会
  • 简介: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人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 标签: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安全化 去安全化
  • 简介:车臣问题是前苏联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的大爆发,军事上的胜利不等于车臣问题的全面解决。普京政府将继续奉行强硬方针,实行全国性的“强权治理”,防止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发展;同时将采取积级的策略以确保车臣局势走向稳定,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车臣问题将对俄的内政外交形成长期的牵制。

  • 标签: 车臣问题 民族矛盾 民族分离主义 强权 内政 外交
  • 简介:国际法院在战后主权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法海峡群岛争端是国际法院成立后成功裁决的第一例领土争端。19世纪后,英法针对海峡群岛中明基埃群岛和埃克荷斯群岛的主权归属产生争端。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双方于1951年将争端提交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1953年,国际法院经过审理并主要依据“有效控制”原则,裁定争议岛屿的主权属于英国。英国通过国际法院仲裁模式,成功获得争议岛屿主权。该案例对于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端具有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海峡群岛 岛屿争端 国际法院 英国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