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巴勃罗·伊莱西亚斯(PabloIglesias),现年38岁,是西班牙学者与政治家、我们可以党领导人。生于左翼思想之家的伊莱西亚斯,其政策主张可总结为平等化和民主化两大特点,在西班牙内政上主张改革现行政治体制,反对腐败,政策制定更多反映民众诉求;经济上力推公平和福利,反对财政紧缩;对外关系上攻击外国政治精英,团结各国左翼人士,主张欧盟向民主化方向改革。

  • 标签: 西班牙 西亚 总书记 政策主张 左翼思想 政治体制
  • 简介:根据第51/2001/QH10号决议修改、补充的1992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工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会工会是越南工人阶级和越南劳动者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愿成立的广泛的政治社会组织,是越南社会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工会代表干部、公职人员、职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正当的权益。工会参与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管理,检查与监督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活动。工会有责任宣传、动员劳动者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遵守法律,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工会法》 社会组织 政治体系 国家机关 经济组织
  • 简介:(联邦议会2017年第14号法令)2017年7月17日(缅历1379年4月24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及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领海及海域》。第条本法涉及的下列名词作如下解释:(一)国家:指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指缅甸联邦共和国联邦政府。(三)相关部委:指联邦政府委任的联邦部委。(四)海域:指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国家相关海域。(五)基线:指本法附录一中规定的基线。(六)内海:指自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七)外国人:指公民、客籍公民或入籍公民之外的人士。

  • 标签: 联邦议会 领海基线 海域法 共和国 缅甸 联邦政府
  • 简介:本文梳理了印度论名著和印度教伦理规范经典《摩奴论》从18世纪末以来的研究情况,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西方学者对以《摩奴论》为代表的印度文化的发现与探索;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和印度学者对《摩奴论》梵语注释本的重新梳理;20世纪以来立足广义吠陀体系内法经、论的历史传统,对《摩奴论》诸多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概述性介绍,从文献与学术史角度了解《摩奴论》的现代研究情况。

  • 标签: 《摩奴法论》 印度教 法经 法论
  • 简介:2016年7月,颇受关注的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虽然结束,但也引起了学者关于南海维权的深入国际思考。审理过程中,菲律宾极力否认了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并力求推翻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南海断续线'。仲裁庭最终也依据片面和错误理解否认了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认为《联合国海洋公约》是海洋权利的唯一源。笔者认为历史性权利来源于习惯国际,《联合国海洋公约》所认可的历史性海湾问题与习惯国际中的历史性权利发生重叠,但是不冲突,历史性权利仍然可适用。历史性权利与习惯国际中的时际有完全相同的法理基础,历史性权利内蕴于时际之中。《联合国海洋公约》无法否定这两大法理对其源的补充解析。本文重点分析时际与历史性权利、领土取得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际在国际上具有深刻的意义。从时际角度来分析,南海仲裁案是违反国际法理的,也是无效的,更不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 标签: 历史性权利 习惯国际法 重叠 时际法
  • 简介:自1996年俄联邦政府颁布《民族文化自治》之后,已经过去20年,随着俄罗斯社会环境、民族意识的变化,该法经历了10次不同程度的修订,每次修正案的通过,都是对该的深化,也伴随着社会认知的深化。该在现阶段俄罗斯社会民族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有力推动俄联邦民族文化自治事业向前发展。

  • 标签: 俄联邦 民族 文化
  • 简介:(联邦议会2017年第13号法令)2017年7月17日(缅历1379年4月24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及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内河航运》。第条本法涉及的下述名词作如下解释:(一)国家:指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指缅甸联邦共和国联邦政府。(三)部委:指联邦政府交通与通讯部。(四)内河航运局:指依据本法成立的属于国有经济组织的内河航运机构。(五)港口:指位于可供内河航运局船舶航行的各大江、河、运河和沿海城市或村庄的可供船舶停靠的港口。(六)船舶:指航运涉及的机动船、非机动船,也包括木筏、竹筏。

  • 标签: 联邦议会 内河航运 共和国 航运法 缅甸 联邦政府
  • 简介:在20世纪60年代整体对外政策日益'革命'和'激进'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对关于老挝问题的第次日内瓦会议的政策会显得灵活和务实?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与美国寻求一定程度的缓和。关于中国对第次日内瓦会议的政策,本文运用最新解密的外交档案,从国际与国内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美国遏制战略的成功、老挝问题不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缓和中苏关系的努力等外部因素;克服国内经济衰退需要减少对外援助并创造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高层对外交政策分歧等内部因素,共同塑造了中国对第次日内瓦会议的政策,并且内部因素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第二次日内瓦会议 中国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