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两年来,塞缪尔·鲍尔斯和阿·贾亚德夫在多个地方发表了关于警卫性劳动(GuardLabor)的文章,包括在《发展经济学杂志》(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06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警卫性劳动》的文章,以及发表在由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主编的《经济学家之声》(Economists’Voice)2007年第2期的题为《军营美国》(GarrisonAmerica)的文章以及鲍尔斯等人所著的经济学教材《理解资本主义:竞争、命令变迁》第19章,这些文章都涉及了相关的内容。本文试图在综述他们的观点的同时评述一些相关的看法。

  • 标签: 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 劳动 警卫 著名经济学家 效率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军事安全是各国最重要的问题。但,冷战的结束使各国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各种双边的、多边的综合安全对话已相继展开,综合安全

  • 标签: 亚太地区 综合安全 安全环境 安全战略 地区安全合作 亚太安全
  • 简介:提高党内监督的效率是搞好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话题.面对监督效率低的诸多现象,必须努力提高监督效率.要确立监督效率的目标,分析和利用好监督资源,做好监督效率测评、监督成本效益分析等工作,使党内监督工作扎实、高效率地进行,为党的执政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党内监督 成本 效率
  • 简介: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关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 标签: 安全公共产品 供求矛盾 安全困境 中国战略
  • 简介:<正>1997年底,包括东盟各国以及中、日、韩在内的首届东亚非正式首脑会晤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这是东亚区域化进程中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冷战的结束给东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区域化进程的启动,毫无疑问,它将是改变东亚区域格局和区域面貌的历史性动力。推动区域化进程在东亚的进一步演进,一要靠经济合作,二要靠安全合作。目前,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为代表的整个亚太区经济合作进程

  • 标签: 安全区域主义 多边安全 区域安全 东亚安全 安全合作 区域化
  • 简介: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岛”,对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被迫做出强烈反应,中日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此后,两国关系全面恶化,一度甚至走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自那时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2014年11月7日,中日两国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并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期间实现了首脑会晤,中日关系朝着稳定改善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标签: 安全关系 现状 亚太经合组织 日本政府 中国政府 安全危机
  • 简介:法刊《外交世界》2008年5月号发表了塞奇.哈里米(SergeHalimi)的文章,对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粮食市场的泡沫是继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国际垄断资本的又一个投机领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开展更多的贸易将有助于消除贫穷和饥饿。这是针对粮食作物吗是在粮食方面自给自足吗不是的。它们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即关闭本地农场或鼓励本地农场集中出口。这不是要充分利用适合西红柿生长的墨西哥和适合菠萝生长的菲律宾的自然条件,而是要充分利用墨西哥和菲律宾生产成本低于美国佛罗里达或加利福尼亚的这一优势。马里的农民将更加依靠博斯或非洲中西部地区高度机械化、生产力也更强的生产商的粮食供应。农民将收拾行李,搬进城市,在某个西方公司找到工作,这些西方公司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而搬迁来的,在这里比在西方更容易找到廉价的劳动力。东非海岸国家将通过向较富裕国家的工厂船只出售捕鱼权来减轻它们的外债负担。几内亚将从丹麦或葡萄牙进口罐头鱼。它们丝毫不介意运输这些货物所产生的额外的环境污染。因此,某些人的幸福生活得到了保障,而中间商(包括批发商、承运人、保险公司、广告商)的利益也得...

  • 标签: 投机性积累 积累粮食安全
  • 简介: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针对亚太地区形势发生的重要变化,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开始对其亚太安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乔治·W·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后,使这种调整更多带有布什政府的特色。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将对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产生相当的影响。

  • 标签: 亚太安全战略 布什政府 布什总统 白宫 全球战略 安全环境
  • 简介:<正>环境安全问题研究,或者说,将环境因素纳入安全研究范畴是当今国际和平安全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目前,国内问津者甚少,但下述事实却是发人深思的:《瞭望》周刊1996年第28期发表了一篇题为“1888亿元:中国政府向环境污染发起总攻”的文章。文章开篇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一位权威人士透露说,(由于污染)在淮河下游,近些年征兵体检没有几个人身体合格”,然后

  • 标签: 环境与安全 环境安全 全球环境问题 SECURITY 国家安全 问题研究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安全的状态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所决定的。两国究竟以什么方式来处理各自的安全关注,以及如何在相互难以避免的潜在战略戒备防范中依然保持合作,是稳定和发展东亚安全秩序的关键。东亚地区安全依然存在着诸多因素的困扰,例如,朝核问题依然没有达成的朝鲜半岛

  • 标签: 安全秩序 中美关系 东亚 变革 调整 地区安全
  • 简介: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国家安全体系密切相关。这些组织可划分为智力服务型、支援倡导型和实夯(行动)型三大群体,发挥着国家安全战略及政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跨学科的科学技术专家、“圈内人”的大本营和交流平台、公众的教育者和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培训基地和周转库,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助手等多重作用。推动非营利组织深度参与国家安全事业的主要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传统、非营利部门的快速成长、美国政府对非营利部门的日益重视和支持,以及“9·11事件”的后续效应。

  • 标签: 世界政治 美国国家安全 非营利部门 联邦免税组织
  • 简介:<正>一、冷战后蒙古国的地缘安全政策蒙古国,作为一个仅有220万人口的内陆小国,被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如何确保其生存安全始终是蒙古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鉴于蒙古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地缘安全政策便成为蒙古国对外战略的基础。冷战时期,蒙古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将本国的生存安全完全依托在苏联的保护之下。因而在这个时期,蒙古国的外交政策服从于苏联的整体对外战略,毫无独

  • 标签: 蒙古国 地缘安全 均势理论 对外战略 势力均衡 冷战后
  • 简介:本文对1972年以来世界环境安全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世界环境安全研究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即1972年至冷战结束的兴起阶段和冷战结束至今的蓬勃发展时期,其间环境安全的定义、战争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武装)冲突的影响以及维护世界环境安全的途径等构成世界环境安全研究的主要问题。虽然世界环境安全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保持传统安全研究所积累的知识连贯性,有必要厘清将安全研究适度扩展到环境领域的思路,构建理解环境安全的新框架,以便在环境安全的政策和研究领域达成更多的共识。

  • 标签: 环境与安全研究 环境安全 环境冲突
  • 简介:伦敦大学学院(UCL)吉尔·丹多安全犯罪学研究所(JillDandoInstituteofSecurityandCrimeScience)是犯罪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在最近的卓越研究框架评价中,该研究所在62个院校中排名第一,被评估为具有世界领先的影响力。研究所以伦敦大学学院为基地。伦敦大学学院在2018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七。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研究所 安全 世界大学排名 伦敦大学 专门机构
  • 简介:结构性战略互动是审视中美安全关系的重要视角。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的发展是两国从各自安全利益出发进行战略互动的过程。从战略伙伴的终结到战略方向的迷失,经有名无实的战略伙伴和短暂的战略对抗,再到致力于构建新的战略合作,中美安全关系在冷战后已经历了复杂而频繁的起伏波动。中美之间的结构性战略互动决定中美安全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美安全关系仍然无法摆脱摇摆不定的基本格局。

  • 标签: 中美安全关系 国家安全战略 战略互动 战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