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2000年3月4-5日在纽约举行了新世纪的首次会议。萨姆·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题目是《新世纪、新发展、新斗争》,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美国共产党领导机构的换届问题。报告透露,担任党的主要领导人迭40余年的葛斯·霍尔主席,退居党领导工作的二线。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领导机构 换届 萨姆 中央委员会 美国共产党 2000年
  • 简介:美共主办的杂志2004年1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共主席萨姆·题为的访谈.在访谈中,认为在美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共产党要重视美国的民主传统,否则社会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将被边缘化.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美国 韦布 社会主义 共产党 政治结构
  • 简介:以色列“基兹”见闻以色列的“基兹”是民族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一个成功的范例。由于我国与以色列建交较晚,对其“基兹”的情况了解也较少。1993年4~5月间,山东省经贸考察团先后赴以色列、法国、罗马尼亚三国进行考察。代表团成员中的高夙忠等同志,参观...

  • 标签: 基布兹 农业集体化 共产主义 代表团 犹太人 以色列农业
  • 简介:<正>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和平法令”。法令叙述了俄国脱离帝国主义战争的纲领,并提出了在各民族完全自决的条件下缔结不割地不赔款、普遍和民主的和约的口号。列宁通过这个口号主要的不是向各交战国的政府呼吁,而是向各国人民呼吁。他极为清楚,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接受布尔什维克所提的条件。基于民主原则上的布尔什维克的和约口号纯是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其目的在于加强十月革命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使群众更加革命化。正因如此,布尔什维克对自己提出的条件未给予通牒的性质。不然,帝国主义就有可能

  • 标签: 托洛茨基 苏维埃俄国 布尔什维克 列宁 和约 代表团
  • 简介:英国学者罗伯特·德在1998年6月提交给“罗素赛智基金会”的一篇名为《从奇迹到烟消云散》的论文中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关于亚洲危机起因的三种解释,指出了每一种解释的合理之处和缺陷。一、三种解释1、国内的脆弱性这种解释把亚洲危机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亚洲国家自身...

  • 标签: 道德风险 亚洲危机 脆弱性 印度尼西亚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 简介:<正>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学者戴维·施卡特在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杂志1992年第3—4期上发表《社会主义、民主、市场和计划的融合》一文,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最理想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主要内容如下:作者认为“市场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易变的“混血儿”。相反,市场社会主义是最可行的,最合乎需要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它融合了工厂内民主、经过调整的自由市场以及对投资的民主控制。现代经济

  • 标签: 市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 激进政治经济学 美国学者
  • 简介:以色列的共产主义村社─“基兹”吴晋生,吴红红当苏联、东欧、南斯拉夫抛弃了社会主义的时候,使人奇怪的是,在资本主义的心脏里竟然存在着共产主义的村社,这就是日本的“山岸村”、美国蒙大拿州的“聚居区”以及以色列的“基兹”。很多人渴望知道这方面的信息。最...

  • 标签: 基布兹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村社 农业组织 国际政治
  • 简介:<正>本世纪20年代,俄共()的党内斗争绵延不断。其中,1923年秋关于党内民主问题的争论,影响极为深远。探讨这场争论的前因后果,剖析其中的是非曲直,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深化对俄共()党内斗争历史的研究,提高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认识。

  • 标签: 党内民主 托洛茨基 党内斗争 争论 斯大林 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