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学界通常以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所设置的第一个少年法庭(少年犯合议庭)为中国少年司法改革的重要标志,但实际上一个被忽略的史实是,中国曾经是世界少年法院运动的组成部分--早在清末即已经接受了少年法院的观念,并开始推行少年司法改革。近代少年司法改革曾经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高度。

  • 标签: 近代 少年司法改革 感化院 少年法庭 少年监
  • 简介:1923年初,北京大学和北京学界爆发了一场驱逐北洋政府教育部总长彭允彝、挽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斗争。彭允彝,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参议员,1922年11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总长。在北洋政府财政部总长罗文干涉嫌受贿一案中,他公然反对地方检察厅对罗案所作的证据不足、免予起诉的审查结果,而提出罗案应交由法庭再议。蔡元培曾与罗文干一起出国考察,并曾约请罗文干兼任北大法科讲师,认为他不会去做此类恶事。

  • 标签: 青年运动 北洋政府 北京大学 大学校长 留学日本 证据不足
  • 简介:近日,我高兴地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宗宪博士撰写的《西方犯罪学》(第二版)。这部著作首先让我体验到一种厚重感:皇皇四卷本的著作,无疑是犯罪学研究领域内少见的的学术巨著;180余万字、1500多页的篇幅,堪称鸿篇巨制。继续阅读全书内容后,我深感这是一部长期钻研和精心撰写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探讨深入、述评得当、资料翔实、论述准确,对我国犯罪学研究贡献良多的重要犯罪学著作。如果把这部著作的出版看成我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事件和作者对我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应该是适当的。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第二版 学史 西方 评介 历史
  • 简介: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分析大学生当前的公民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的契合性入手,分析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志愿服务的实践教育、服务领域、激励机制以及服务内容几个方面,分别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技能、增强大学生的公民参与以及拓宽大学生的公民视野,为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素养提供思路和建议.

  • 标签: 志愿服务 公民素养 路径
  • 简介:9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成员国元首出席此次峰会承前启后,签署的合作文件虽然不多,但分量较重在欧亚地区安全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之下,此次峰会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化务实合作、协调对外政策的风向标,对未来组织框架内多边机制的发展及中亚地区的长期稳定意义重大.

  • 标签: 峰会 杜尚 上海合作组织 塔吉克斯坦 承前启后 国家主席
  • 简介:网络环境下形成的在青年人中广泛应用的网络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讲,话语系统转换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一个重要的促动因素,是着力推动网络话语系统转换的深层意义。据此,要及时汲取网络话语的有益部分,推动思想政治话语系统的时代性转换。

  • 标签: 网络语言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系统 现代性转换
  • 简介:台湾青少年福利发展近六十年的历程,受惠于政府的重视与非营利组织的持续专业化,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合作,使得青少年福利从“问题防治”转向了“赋能发展”,并造就了今日丰富多元、颇具规模的成效。作者将台湾地区青少年福利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根据其具体福利思想和实施架构,提出了台湾地区青少年福利实践以家庭为本、以社区为本、多元整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了台湾经验对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福利发展的启示。

  • 标签: 青少年 社会福利 台湾地区
  • 简介: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总体状况大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复苏,在某些区域发展势头强劲,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其基本特点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正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全球化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舞台;多样性和多元化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常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实现现代化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 标签: 当代世界 社会主义 发展态势
  • 简介:青年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面向,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青年志愿服务从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共参与、提升人际关系能力与职业适应性、促进就业以及预防反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发展。因此,政府应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立法,扶持和培育志愿组织,引入服务学习课程以及鼓励家庭志愿服务等措施推展青年志愿服务,促进青年发展

  • 标签: 志愿服务 青年发展 因果机制 推进措施
  • 简介:金融消费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开发、营销上有别于一般商品。本文以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四个区不同机构青年为例,调查研究北京青年金融消费的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深层原因,从政府、金融机构和青年三个层面为北京青年金融消费的健康发展和北京青年理性消费金融提出建议。

  • 标签: 青年 金融消费 调查研究
  • 简介:目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出活跃状态.各地区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陆续出台政策法规;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多种类型组织涌现出来;城乡群众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认同程度最高,迫切希望参与服务;网络志愿服务组织异军突起,创造出新颖多样的服务方式;志愿服务组织的“裂变”与“联盟”成为值得注意的新现象;各地区逐渐形成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支持系统并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体现的社会功能在于:一是志愿服务组织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二是志愿服务组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是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四是志愿服务组织传播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五是志愿服务组织协助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 标签: 志愿服务 组织 发展 创新 社会功能
  • 简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南非经济形势陷入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劳资纠纷难以解决,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层出不穷的经济社会问题为南非政党政治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南非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的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精英阶层缺乏共识与利益分化导致新党纷纷成立,二者使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占主导地位的政党政治格局面临自种族隔离制度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 标签: 政党政治 金融危机 南非 经济社会问题 种族隔离制度 2008年
  • 简介: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这是我们始终纪念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而中国复兴的目标也绝不是狭隘的民族复仇。

  • 标签: 和平发展 记忆 世界 华为 国家 中华民族
  • 简介:研究采用青少年自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24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的自主水平进行测查。研究发现:首先,青少年自主的3个维度随年龄增长都有显著变化。其次,行为自主能够反向预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自主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认知自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未见显著效应。

  • 标签: 青少年 自主 心理健康
  • 简介:基于全国城市青年社会组织问卷调查数据和对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座谈、访谈,调研发现,我国城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但尚处于发展初期,总体上还不稳定。发展运行过程中,城市青年社会组织面临着缺资金、缺场地、缺人才、缺培训、规模小等实际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组织的发展。共青团组织应从创新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关系、提供资源服务、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凝聚培养人才、推动协同治理等多方面,积极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履行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

  • 标签: 城市 青年社会组织 发展状况 共青团
  • 简介:中国乡村研究近年来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对海外三大权威期刊的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这一领域在海内外学术共同体的对话互动中逐步彰显出国际化和本土化特色;不同的学者群体以开阔的视野对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实现了研究领域与视野的动态开放;研究路径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更注重田野调查与理论的结合。海外中国乡村研究在理论对话、观念更替、主题扩展及方法创新等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 标签: 中国乡村研究 学术共同体 研究主题 研究路径
  • 简介: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是与主文化相疏离甚至背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通过对当代西方亚文化典型现象的分析和梳理,可以看出亚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相对于主文化的独立性、形态的多样性、发展的间断性、快速变化的时尚性、边缘性和反叛性等。本文认为,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西方社会已经开始出现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的转向,呈现出碎片化、异质性等特征。

  • 标签: 亚文化 反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
  • 简介:在过去20年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地方实践出现了不同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也即将在国家层面出台有关公民社会管理的新规。北京的实践表明,地方官员对民间社团的认识并未对民间社团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公共福利的地方化、将公共福利的配送与官员的仕途升迁挂钩,则共同推动了政府与民间社团进行合作的认识。然而,这一认识又因国外民间组织对抗政府的案例和2008年经济危机中政府主导经济的强劲发展而受到冲击。种种矛盾认识的彼此融合形成了协商式威权主义模式。这种模式鼓励相对自治的民间社团的自主发展,也提倡政府采取更加间接的管控机制。协商式威权主义促进了中国的地方政府治理。这就挑战了威权体制之下无法产生自治的公民社会以及公民社会是民主化指标的观念。

  • 标签: 民间社团 协商式威权主义 政府 服务配送
  • 简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苏联末期,二十年来,俄共走过了被禁、复兴、强盛再到衰落的曲折发展路程,从体制外政党发展成为杜马第一大党,又迅速衰落为第二大党。影响俄共在杜马中地位的因素主要是俄共的指导思想、社会基础、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和俄罗斯的国内形势。然而,俄共仍是俄罗斯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俄罗斯政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杜马选举 左翼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