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 标签: 新自由国际主义 美国 大战略 国际秩序 伊肯伯里 新保守主义
  • 简介:2011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长达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2003年,美军仅用三周时间便占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开启一场战争远比结束一场战争难得多”,伊战不仅使美国深陷“帝国的过度扩张”,更是让数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撤军仪式的讲话中承认,伊拉克今后仍将面临恐怖主义、国家分裂、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国内 萨达姆政权 过度扩张 国防部长 恐怖主义
  • 简介:<正>3月23日下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我系兼职教授吴春秋同志在法学楼系会议室为我系师生作了题为《大战与国际政治》的报告,吴教授阐述了大战与国际政治间的关系,强调大战必须是从整个局势出发,不仅要考虑到局部军事战争和暂时的胜利,

  • 标签: 国际政治 大战略 军事科学院 军事战争 教授 研究员
  • 简介: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要取得进步,除了从我们当前的国际政治实践中、从古代及近现代中国战略经验和战略讨论中汲取营养外,还需要了解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主要大国的国际战略及其研究状况。在这方面,美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美国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要更为发达,这体现在其众多的研究机构、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充足的研究经费、丰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健全的研究体制等诸多方面。而且,从其国际战略的实践来看,既有处理古巴导弹危机和在冷战中拖垮苏联这样的成功之作,也有深陷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泥潭这样的深刻教训,故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 标签: 国际战略 美国大学 近现代中国 古巴导弹危机 政治实践 伊拉克战争
  • 简介: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日前履新中国。这个“黄皮肤美国心”的华裔引来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华裔心结更成为各界议论的对象。其实,不止骆家辉,美国历任驻华大使大都抱有很深的中国情结。

  • 标签: 美国大使 中国情结 驻华大使 新中国 华裔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迎来了“数字化”“网络化”革命新浪潮,计算机、微电子、软件、移动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加速了宽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广泛应用。进人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爆炸性的数据传输、应用需求使宽带网络的关键性、战略性、基础性地位进一步突出。

  • 标签: 宽带技术 20世纪90年代 移动互联网 中国 基础性地位 移动通信
  • 简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从未有过现代意义的大国战略。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战略触及范围十分有限。近现代的中国是弱国,居于主流体系之外,因而在国际体系中不是大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曾长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主性,无法提出自己的大国战略

  • 标签: 中国对外战略 和平战略 两次世界大战 大国战略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 简介:本文对中国的安全考虑作了一个确定的解读。首先,作者对中国的安全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历史回顾,然后对中国目前安全战略的本质作一个概括;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安全战略的理念基础以及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安全事务的基本思想,并讨论了世界对中国应该或不应该期望些什么。最后,文章还讨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演变。

  • 标签: 安全战略 首先 理念基础 本质 历史回顾 基本思想
  • 简介: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深受影响,也促使各国制定相应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战略体系宜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更明确和具体地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国际定位;进一步拓展对外战略的范畴和领域;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全球化 中国 对外战略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之后,《巴黎协定》进入细则实施阶段,而近年来全球气候政治的新变化,也给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既要直面英欧变局、美国'退群'与中美关系负效应、自主行动与履约等现实难题,又要应对低碳发展、国家间气候政治和群体间气候政治博弈等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需要在战略上应对全球气候治理'3.0时代'的挑战,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 标签: 新时代 中国气候外交 战略应对 全球气候政治 全球气候治理
  • 简介:在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大国的协商与合作日益加强,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和“治理”全球化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与南非不断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和国际领域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两国的关系已经超出双边的意义,而具有更广泛的影响。

  • 标签: 中国 南非 战略伙伴关系
  • 简介:对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分析后发现,发展和裁军、中东问题、非殖民化及核裁军、特定国家人权状况,是解释成员国投票偏好的主要议题因子.研究还发现,联合国成员国依据其投票偏好形成四个国家集团.其中发展中国家群体是联合国内最大的集团,在发展和裁军议题上具有清晰的统一立场;其次是欧盟成员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北方国家群体;加拿大和太平洋岛国组成一个群体;美国和以色列形成独特的两国集团.分析联合国成员国在大会四个议题因子上的投票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围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展开较量,南北关系是界定联合国大会投票格局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还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关于当今世界主要矛盾以及发展中国家群体分化的争论.

  • 标签: 联合国大会 投票格局 发展中国家 南北关系
  • 简介:对于中国而言,推动全球化不仅是大国责任,更是历史机遇。道理很简单:当西方出现治理危机而失去围堵中国的能力时,当全球化出现问题而需要中国来提供公共产品时,中国就有机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顺势加快和平崛起。当前,逆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西方极右民粹主义政治势力迅速抬头,全球地缘政治竞争愈演愈烈,这些都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中国正面临逆全球化浪潮带来的严峻挑战,地缘政治压力也持续增大。为应对挑战,中国需要在追求开放式崛起的过程中,努力管控地缘政治竞争,并肩负起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大国责任。

  • 标签: 全球化浪潮 中国国际战略 历史机遇 地缘政治 走向世界 特朗普
  • 简介: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以主流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各种文化体制、机制、秩序的运行常态及其所标示的国家文化主权、文化利益及文化尊严的完整性、有机性不被国内外敌对势力和相关活动所干扰、妨碍、侵蚀与破坏.在我国经济尚欠发达、民主政治改革尚待进一步开展的今天,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时文化安全作出自己的战略选择.

  • 标签: 中国 文化安全挑战 战略选择
  • 简介: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

  • 标签: 朝鲜半岛 历史进程 重要意义 战略意义 应当 历史时期
  • 简介:中国儒家的战略文化是建立在“仁”、“礼”、“和”三个重要理念之上的。在此理念上体现的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看法,具有时间早、认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两个特点。这些理念也体现在被日本误解的中国人的“中华思想”和“民族主义”以及当前对日本的看法之中。

  • 标签: 儒家思想 战略文化 中国人 日本观 民族主义 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