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对于自由心证原则,人们不仅在基本涵义方面还存在一些误识,而且对于自由心证原则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制约与保障方面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更缺失针对民事诉讼语境下的具体认识。针对民事诉讼的具体情形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自由心证原则运用的若干问题,重点是这一原则的制约和制度保障,有助于深化民事诉讼法对自由心证原则的制度建构和实践运用。

  • 标签: 事实认定 自由心证原则 法定证据原则 证据规定 经验法则
  • 简介:舆论引导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阵地管理能力、队伍建设能力的强弱,是评价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尺,同时也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明确导向和发展方向。

  • 标签: 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 基层工作
  • 简介:法治社会指数是衡量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的量化参数。在法治社会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影响评价的公信力,指标体系决定评价的科学性。基于法治的价值导向及其不易测量的技术属性,评价主体与指标体系存在密切关系。借鉴境外的做法,服务于评价目的,构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专家评议与公众满意度相匹配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依据及操作上的可行性。现实条件下,由人大或法学会作为评价主体,政法部门协助,委托第三方独立实施是法治社会评价较为理想的模式,评价维度指向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和全民守法。同时,应开放评价权,推进独立第三方评价,扩大公众参与。

  • 标签: 法治社会 法治指数 评价主体 指标体系
  • 简介: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犯罪主体,不是恐怖主义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帮助恐怖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限于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即便受助人的行为不构成恐怖主义犯罪或不构成犯罪,帮助行为仍可能构成犯罪;帮助恐怖活动犯罪既遂不依赖于受助人实施恐怖活动,对帮助人判处的刑罚可能重于受助人。正因为帮助恐怖活动在定罪与量刑两方面均具有独立评价的特点,故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

  • 标签: 帮助恐怖活动 定罪 量刑 独立评价
  • 简介:乐至县坚持以落实责任为关键,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压实三级主体责任。县委成立领导小组,将任务分解到23名县级领导和60个责任单位。乡镇部门对反馈问题实行联动整改,对落实不力的严肃约谈并实行“一票否决”。今年来13个单位、28人次被一票否决。拓展三大宣传平台。

  • 标签: 乐至县 评价工作 “一票否决” 社会 主体责任 责任单位
  • 简介:最近,仁寿县出台《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双签字”暂行办法》,从严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度化把牢干部推荐评价考察关。《办法》明确“单位向上级党组织推荐人选,组织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考察,单位向上级部门报送有关人员信访举报查核情况,单位向组织部门上报职务与职级晋升人员。

  • 标签: 干部推荐 仁寿县 制度化 评价 党风廉政建设 组织部门
  • 简介:大学生如何有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当今所有高校都在思考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评价主体方面,缺少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方面,缺乏针对性;评价结果方面,使用不合理。其中,影响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有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师生关系好坏、评价内容设计和评价结果处理。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质量,必须采取诸如营造客观评价氛围、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凸显教学中心地位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 标签: 大学生 教师教学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建立利益诉求事项办理的满意度评价体系,确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建立学生诉求过程中受理、协调、督办、反馈、回访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高校维权工作的纵深发展。

  • 标签: 大学生利益诉求 事项办理 满意度评价体系
  • 简介:在导向性、客观公正性、服务实战以及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从创新基础资源、学生个体能力、参与创新活动、实战学习锻炼和科技创新成果五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警官学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从而验证了评价模型。由此,公安院校可以利用此体系进行自查,及时发现自身优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公安院校 科技创新能力 层次分析
  • 简介:我国受贿罪刑罚评价所采取的“数额或情节”模型引发了数额与情节相融路径的追问,在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贪贿解释》)改造为“数额”标准和“数额+情节”标准之后,数额在评价标准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未改变,因此,防范情节的另类虚置以及实现情节合理地细分刑罚的功能成为融合径路的必然要求。但是《贪贿解释》存在设置缺陷:将预防刑情节设置为加重刑罚的依据有突破责任刑限制的风险,不同刑档加重情节的同一化设置以及受贿情节适用规范的阙如,未能有效解决受贿罪数额与情节理性融合的实践诉求。解决上述融合难题,应以并合主义刑罚根据论为基础,区分责任刑情节和预防刑情节,对受贿罪加重情节设置予以修正。

  • 标签: 数额 情节 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