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陆军初级指挥官人格心理类型与领导行为有效的心理学研究,探讨个人的领导潜能、人格心理类型对领导行为有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方差分析表明,具有不同领导行为的指挥官在人格维度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了指挥官的领导行为取向与人格因素有密切的关系。2卡方分析结果也表明,PM型行为的军官在其人格特征上具有“ESTJ”组合特征,而pm型的军官则正好相反;另外,pm型的军官在成就动机上获得高分的人数最少。3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成就动机”、“感觉”和“判断”三种人格因素与军事指挥官完成整体领导职能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指挥官 人格类型 PM领导行为类型
  • 简介:通过四个实验考察句子边界对整体连贯的影响.实验运用不一致程序(inconsistentparadigm)进行.实验一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targetline)不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2(post-targetline)后才会意识到目标行l中的不一致.实验二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就可立刻意识到其中的不一致,但探测词的反应时在两种条件下则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句子边界作为一种信号,提示读者在阅读下一句子前要完成当前句子的整合加工.实验三结果发现,目标行1以一个无关词(如然后)结束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也可立刻注意到其中的不一致,这表明句号对背景信息的整合不是必需的.实验四考察了分号的作用,结果显示: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冲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句号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而其它句子边界(如:分号)的作用则并不明显.

  • 标签: 篇章阅读理解 句子边界 整体连贯性 局部连贯性
  • 简介:本研究用眼动记录仪对大学生、小学五年级和小学三年级各30名视力正常的学生阅读课文时眼动过程进行记录。结果发现:大学生组的阅读速度显著地高于小学生组,而小学生组内则没有差异。大学生组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的注视次数、注视,支持续时间、眼跳潜伏期、回视次数小于小学生组,而注视广度、注视频率则大于小学生组。在理解句子意思时,大学生组比小学生组使用目的更强的选择式回视方式,而在建立课文连贯表征时,无论大学生组还是小学生组都倾向于使用比较保守的相邻句间回视方式。

  • 标签: 阅读者 眼动特征
  • 简介:儿童在提取短时记忆系统的语音信息时,往往会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和回忆量的下降,这种信息丢失量的多少与中央执行系统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考察阅读障碍儿童的语音提取特点,挖掘他们记忆失败的本质,使用自由回忆和再认两种任务,考察阅读障碍儿童在无意义音节和汉语词汇上的提取特点,结果发现:(1)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提取时,丢失的信息率要显著多于正常儿童,这种丢失可能是由于他们落后的中央执行功能所致;(2)阅读障碍儿童单纯的语音保持能力正常,但不擅长利用语义编码来促进短时记忆效果,而正常儿童却能够较好地利用语义线索.

  • 标签: 阅读障碍 语音提取 中央执行功能
  • 简介:<正>教育工作者研究创造力的测量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构成创造力的多因素性质使这种测量产生困难。但研究的趋向已集中于作为创造性行为的基础的一些共同因素(参阅戴维斯和奥萨利文,1980;克莱恩,1982)。人们提出独到的思想组合和形成新知识的认识能力,以及导向"创造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辅助教学 解决问题 创造力 全体学生 计算机技术
  • 简介:<正>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的深入和元认知研究的兴起,阅读理解监控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成为阅读认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外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有益的研究方法,积累了不少成果和经验,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和颇有成效的实验效果。本文主要对阅读理解监控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及有关结论作一简要综述,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借鉴。一、阅读理解监控的研究方法所谓阅读理解监控,是指阅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的调节。诸如确定阅读理解的目的、明确阅读理解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和策略,安排具体步骤,对阅读理解活动过程实施监控,自我检验是否已经达到阅读理解的目标,找出理解上的不足和

  • 标签: 阅读理解监控 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 研究者 口语报告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
  • 简介:采用眼动实验方法,对20名大学生阅读不同颜色中、英文材料时的眼动特征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颜色对中、英文阅读成绩影响趋势一致,红色成绩最好,黄色最差;(2)颜色对被试阅读眼动指标影响差异显著:注视次数上,红色和黑色最多;注视时间上,红色最短;眼跳距离上,黄色最长;注视频率上,黄色最低。

  • 标签: 颜色文字眼动阅读
  • 简介: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如何被表征、被分类和被有效应用的认知理论,把它运用于语文阅读理解的领域,是一项开创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图式的特点、功能及其与阅读理解的内在关系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 标签: 图式理论 语文阅读理解
  • 简介: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四个年级随机选取学生169名为被试,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研究了学生在阅读理解背景下提问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学生提问的频次变化范围较广,随着提问频次的增加,人数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学生所提问题被分为三种水平:事实性问题,推论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3)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提问水平逐渐增高;(4)学生提问性别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水平问题上,女生提问数量多于男生.

  • 标签: 学生提问 提问能力 高水平 普通中学 年级 中学生
  • 简介:先前的研究发现,在语篇阅读中,背景信息的通达会受到情景的限制,本研究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通过双人物线索材料,进一步探讨影响这种限制作用的因素.在实验所用材料中,配角只是被提及而未在故事情景中出现,其特征描述与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形成冲突关系,以配角特征为探测句,要求被试进行意义判断.结果发现,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激活了配角的特征描述,使目标句后探测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目标句前的反应时,说明起限制作用的所谓'情景'并非故事所发生的'真实情景',而是读者根据故事所建立的'心理情景'.

  • 标签: 情景 限制作用 线索 阅读 目标 反应时
  • 简介: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文章标记对阅读信息保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标记有利于读者对文章信息的保持;随着年级的增长,读者利用文章标记建构文章表征的能力不断提高;文章标记对文章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存在选择加工,通过延时加工测量技术和眼动分析技术证实了策略转化假设的合理性。

  • 标签: 文章标记 大学生 中学生 眼动 策略转换假设
  • 简介:<正>一、眼动分析法的历史眼动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斯维尔,他

  • 标签: 眼动过程 儿童 阅读过程 眼动仪 心理学研究 注视时间
  • 简介:情绪对于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才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烦恼多于快乐,并因此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 标签: 大学生 有效方法 愉快 心情 生活状态 现实生活
  • 简介: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与模式,它们试图对读者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过程做出解释。文章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的历程、基本假设和实证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各种理论派别的分歧与整合的趋势。

  • 标签: 语篇阅读 建构主义 最低限度假设 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疲劳和心理负荷因素对瞳孔大小的调节作用。实验一主要检验文本阅读中的疲劳效应;实验二分析不同文本加工水平者的瞳孔变化差异,以探讨疲劳和心理加工对瞳孔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文本阅读中,疲劳会使瞳孔缩小,心理负荷增大会使瞳孔放大,一定的心理负荷可以起到维持瞳孔大小不变的作用;疲劳和心理负荷因素对瞳孔大小的调节存在颉颃效应。

  • 标签: 瞳孔大小 心理负荷 疲劳 文本阅读
  • 简介:根据阅读理解困难学生不能合理分配注意资源的特点,设置了文章标记这一能引导注意分配的外在线索,并以高层次的主题信息回忆和低层次的从属信息回忆为指标,考察阅读理解正常与困难学生接受标记影响的不同特点.结果表明:(1)文章标记对于阅读理解正常和困难学生的主题信息的回忆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而对于阅读理解困难者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文章标记只促进了阅读理解困难者的从属信息的回忆,对于阅读正常者来说,文章标记反而有损于对从属信息的回忆.

  • 标签: 困难学生 阅读理解 文章 解困 信息 回忆
  • 简介:本研究在明确阅读理解实质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模拟法创立了阅读理解活动模式,这一模式包括相继联系的解析题目、通读感悟、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文意、全面检查六个基本的心智动作,并根据心智技能按模式定向、模式操作、模式内化三阶段形成的规律对阅读理解技能进行了分阶段培养。结果表明:①运用心理模拟法确立阅读理解活动的实践模式,并根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对阅读理解技能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②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可以同等程度地接受阅读理解技能的培训;③学生原有智力水平和阅读技能水平对于当前的阅读活动有一定影响,教师在教学前应设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 标签: 小学生 阅读理解 阅读技能 阅读模式
  • 简介:<正>本研究以大量智力超群和智力一般的儿童(N=234)为被试,采用五个发散思维测验和用于考察出生次序与兄弟姐妹人数、性别、年龄之相互作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出生次序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散思维测验的得分上,独生子女最多,头胎生儿童次之,末胎生儿童再次,出生次序居中的儿童最低,后三者之间的得分无显著差别,

  • 标签: 独生子女 胎生 发散性思维 儿童 次序 兄弟姐妹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语境因素对阅读过程中眼动的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语境:高预期、控制)×2(靶词:一致、不一致)混合因素设计.以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第二次加工时间以及向右跳的潜伏时间为因变量指标.结果发现:(1)在初步表征阶段,读者的眼动受低水平的视觉因素所控制;但在文章的整合阶段,眼动却由高水平的语义因素所控制;(2)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影响读者整合阶段中的眼动.

  • 标签: 工作记忆 眼动控制 动眼模型 加工模型
  • 简介:创造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创造的内部发生机制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初级思维过程与创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简单回顾,提出了有关创造源事件激活能力的假说,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以期能最终揭示出创造的内部机制。

  • 标签: 原型 创造性 源事件 初级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