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使用自由分类法探查了300名日本大学生对11个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两大类4个子类:(1)暖色;(2)白色;(3)暗色;(4)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包括两个维度:(1)亮色/暗色;(2)暖色/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的维度和对颜色词的分类中国生明显不同,反映了日本的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 标签: 颜色词 分类 日本大学生
  • 简介:一位美国朋友,在中国做访问学者,与中国生朝夕相处一年。交流感受时,首先跟我大赞了中国学生求知欲强、对西方文化了解很多、英语基础好,但同时,关于中国年轻人,他也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困惑。第一个困惑足,中国的女孩子好像不谈恋爱就直接结婚?美国朋友说,他见到的中国大学生,学业大多非常出众,在对未来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上也很独立,但唯独在恋爱结婚方面,显得比较胆小。

  • 标签: 中国大学生 教授 访问学者 中国学生 西方文化 英语基础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主观情绪唤醒度、正负性和分化情绪量表对FilmStim大型情绪影片数据库进行本土化评定。研究发现,所有情绪影片唤醒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性影片;正、负性情绪影片诱发相应效价的情绪;悲伤、恐惧、厌恶和中性影片成功诱发目标情绪,愤怒、温和和愉快影片同时诱发同效价的其他情绪。结果表明:FilmStim中的中性影片可作为其他情绪的控制条件;除愤怒外的负性影片可有效诱发目标情绪;正性情绪影片没有有效诱发目标情绪,存在较大文化差异。

  • 标签: 情绪 影像库 FilmStim 本土化评定
  • 简介:音乐调式是指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音律创作格式,西方音乐调式包括大调和小调两个基本类型.本研究通过实验一考察了中国生对大调和小调的情绪体验以及调式偏离程度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大调音乐能够诱发正性情绪,小调音乐能够诱发负性情绪,但情绪唤醒水平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二,探讨了3-5岁中国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感受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5岁儿童感受能力与大学生趋于一致;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

  • 标签: 音乐调式 调式偏离 情绪 大学生 儿童
  • 简介:<正>主编高觉敷副主编杨清陈泽川刘恩久出版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本书将于1984年8月出版。字数15万。估计定价0.60元。本书由潘菽、陈立、陈元晖、林传鼎、章益、胡寄南、张述祖、刘兆吉、陈孝禅等参加撰写,共选收条目110余条。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国现代心理学史,西方、苏联、日本心理学史;二、近代和现代心理学主要学派;

  • 标签: 心理学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中国现代 现代心理学 高觉敷
  • 简介:大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重大的人生难题,而生命教育的缺失又给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带来更大的困扰。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大学生依照宗教相关理念,寻求生命终极问题的解释。为研究我国大生宗教信仰的具体心理成因,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文献获取工具,对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以大学生个案研究进行补充说明,对当前我国大生宗教信仰心理成因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 文献综述 个案
  • 简介:大学生目前普遍表现出一种回归现象,即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这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应该辨证的看待大学生的这种回归行为。大学生要在成长中接受各种洗礼,成为健康的,有健全人格的优秀青年。

  • 标签: 大学生 “回归”行为 心理学分析 表现形式 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
  • 简介: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分类结果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分类 呈现方式 眼动
  • 简介: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 标签: 4~8岁儿童 大学生 背景知识 分类
  • 简介:本文讨论了在香港和内地文化背景下,进行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介绍凯利的思想时,中国学生通常倾向于借助具体的术语来理解理论,用定量化的方法来看待数据。这种情况似乎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精神相背离。但是,这种情况也表现出一些改变的迹象,更广义地讲,这是普通心理学主流的一部分,即定性的方法是富有吸引力的。作者认为,更多地考虑凯利理论的哲学假设和定性思想的价值,将能赢得更多的学生热衷于该理论在广为不同的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前景。当然,凯利的理论中有一些术语还存在着翻译的问题,但这是可以解决的。

  • 标签: 个人建构理论 凯利
  • 简介:采用新的加工深度(Depthofprocessing)研究范式与随意编码(Incidentalencoding)研究范式将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好朋友与自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新的加工深度研究范式下,朋友参照条件与自我参照条件下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自由回忆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新的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自我参照条件下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朋友参照条件。结果表明,中国青年大学生的自我结构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 标签: 自我参照效应 朋友参照效应 加工深度 随意编码
  • 简介:心理应对方式的研究是西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认为,在应付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灾难等情况时,人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即对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等问题给予解决,从而减轻这些问题可能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如改变别人的意见,制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坚持自己的见解并按照自己的意见不屈不挠地工作,直到达到目的为止,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种是调节情绪的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的特点是不改变生活引起的压力、紧张等问题的本身,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情感或对问题的看法,接受并正视问题的存在,使之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消极影响。人们通常使用的调节情绪的应对方法包括从积极的角度待人待事,寻求和接受他人的同情与理解;或者忘掉引起紧张和压力的事情本身。研究者们对这两种应对方式在解决生活压力和身心健康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心理应对方式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应对方式的变化及使用心理应对方式的个性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至于这两种心理应对方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它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还是文化教育薰陶的结果,则还未引起这一领域的学者的注意。我们中国人在应付生活的压力、紧张等问题时是否也采取了这两种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入手,结合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应对方式,对中国人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疾病、灾难等问题的应对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对文化因素在心理应对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 标签: 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 人生观 调节情绪 道家文化 儒家
  • 简介:以4-9岁儿童为被试,用6张主要是相同事物的多少有差异的刺激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部呈现刺激图片和逐一呈现刺激图片,并且利用有无目标图的方法,来探讨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依“相似性”分类的能力在提高。(2)按目标图分类方式的分类结果显著好于自由分类方式的分类结果。(3)逐一呈现刺激方式的分类成绩显著好于全部呈现刺激方式的分类成绩。

  • 标签: “相似性” 分类能力 儿童 分类结果 分类方式 数据处理
  • 简介:本实验采用ERP技术,对图片分类任务中的线索效应进行研究。实验任务为:图形形状判断、动物/非动物判断。靶刺激图片前呈现线索。线索分为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中性线索。结果发现:(1)有效线索条件下对靶刺激的早期知觉再认得到易化——知觉加工成分波幅下降;(2)有效线索条件下,靶刺激中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得到加工——任务相关的特异性成分增强。有效线索易化对靶刺激的知觉辨认,提取与线索提供背景相关的信息,促进行为反应。

  • 标签: 线索效应 物体分类 认知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从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玉汝于成”、“吾日三省吾身”、“和合”、“中庸”等思想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面挫折、悦纳自我、人际和谐、心态平衡等健康心理状态的借鉴之处。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与借鉴
  • 简介:<正>中国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81年12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燕山宾馆召开。大会由编委会主任潘菽、副主任陈立、高觉敷、陈元晖主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生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杭州大学、东北师大、华南、广州、湖南师院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心理学专家和学者44人参加。中国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总编辑姜椿芳、出版社副社长唐宋愚、阎明复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会主任潘菽在讲话中指出,编撰《心理学卷》是我国心理学界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提供一个宝贵的学术活动的实践机会,全国的心理学队伍在编撰《心理学卷》的过程中定会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会议期间,编委们认真研究和讨论了心理学卷的编

  • 标签: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 编委会 工作会议 生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根据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IM)软件工具使用行为的差异将用户划分为两类,使用“大五人格问卷”获取了该两类IM用户的人格特征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类用户在“适应性”和“社交性”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开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据此,以用户在“适应性”与“社交性”因子上的得分为输入和用户的分类类别为输出,构建了IM用户基于人格特征的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模型的拟合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可利用人格测量数据对IM用户进行有效分类

  • 标签: 人格特征 IM用户 神经网络 分类模型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转型期中国入社会性格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国人的社会性格结构由八个维度构成,它们分别是忠信感、进取性、保守性、顺从性、疏远性、开放性、适应性和独立性。个体的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对社会性格特点具有影响作用。常态被试可被进一步分为进取开放型、保守顺从型和中间型三类。创造条件促进人格向趋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亦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 标签: 社会性格 社会转型时期 分类研究 社会发展 性格结构 影响作用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在中国翻译和修订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以便用于评价中国儿童对成人的依恋行为。来自中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44名专家参加了本研究。他们根据自己对理想的中国儿童的理解,使用中文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进行了行为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中文翻译版分类卡片的再测信度是,r=0.96(p<0.01);中文和英文版的再测信度是r=0.97(p<0.01);英文原版和英文再译版的再测信度为r=0.91(p<0.01)。根据44名中国专家所做的行为分类平均数,我们建立了中国版的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这一指标与美国原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安全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r=0.83(p<0.01)。研究结果表明,被广泛用来测量西方儿童依恋行为的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分类卡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相对有效地测量中国儿童对成人的依恋行为。本报告还初步探讨了中、英文版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中单项行为评分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 标签: 依恋 Q分类 儿童社会性发展
  • 简介:人格障碍是21世纪的大学生们所面临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由遗传、心理、社会等因素导致。而在重点大学大学生中又以强迫型人格障碍居多,有着重点大学中所特有的原因和特殊性,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实在且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其中的实际的行动者。

  • 标签: 大学生 重点大学 强迫型人格障碍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